分享

广东人,不可一日无粥!

 一葉一如来 2020-12-12
有人说,广东人的一天,是由粥粉面饭构成的,而“粥”作为“粥粉面饭”之首,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乍暖还寒,都是最能温暖人心的食物。

对于粥,没有人能像广东人那样,能将别处稀疏平常的粥玩出繁多的花样,一碗清淡绵长的粥蕴含着广东人对饮食的极致品位。

在诸多广东粥中,能让人冲口而出的,大概就是“皮蛋瘦肉粥”“柴鱼花生粥”了。

皮蛋瘦肉粥——最接地气的粥品

皮蛋瘦肉粥的具体来历已经不可考察,民间流传的故事也多为后人所杜撰,但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是粤式生滚粥类中的代表之一。

事实上在我们中国,皮蛋瘦肉粥也算得上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粥类,尤其是在广东本地,经济实惠、味道独好的它,更称得上是最“接地气”的粥类大王。

皮蛋瘦肉粥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的材料搭配非常亲民。一般来说,只需准备切成小块的皮蛋及咸瘦肉就足够了,行内简称为“皮蛋瘦”,又称为“有味粥”。另外,亦有从皮蛋瘦肉粥演变而成的“皮蛋肉片粥”,采用了新鲜的肉片,而不是腌过的咸瘦肉作主料,而我们如今常常吃到的,反而就是这种皮蛋肉片粥。

许多人都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尤其是天气炎热没胃口,或者是身体虚弱,又必须进食补充体力和营养时,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款清淡的粥品。然而,对于皮蛋瘦肉粥的营养搭配,许多营养专家却不甚认同,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它的营养价值“等于0”甚至是“负数”。

难道说,我们喜爱的皮蛋瘦肉粥,在营养学上来看原来是一无是处的?

按照这种说法,皮蛋瘦肉粥是是不折不扣的“高碱陷阱”。其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以鸭蛋为原料的“皮蛋”。因为皮蛋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碱以及传言中的铅,所以尽管皮蛋含有丰富的磷脂、维生素A、钙、钾、铁等营养物质,但许多人都认为它是有害人体的,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导致水肿、血压升高、血胆固醇上升等症状。因此他们认为,含“皮蛋”的皮蛋瘦肉粥自然也有这种饮食健康的隐患。

不过,大部分营养专家还是支持皮蛋瘦肉粥是“营养品”这样的说法。

他们认为,皮蛋瘦肉粥中的碱虽然破坏了维生素B群及必需氨基酸,但皮蛋本身营养价值就很高,而且它的胆固醇含量也是很低的,与瘦肉搭配食用,更易于吸收营养成分,可以起到迅速补充身体蛋白质的作用,而且还有补血养肺的功效。

总的来说,食用皮蛋瘦肉粥的健康原则就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喝,但那些消化不良、瘦弱、低血压的人就非常合适。同时,健康人也要注意,喝了皮蛋瘦肉粥,就该少吃一些咸味重的菜肴,以免每天的钠摄入量超标太多。

许多人都说,皮蛋瘦肉粥虽然配料简单,比及第粥、艇仔粥等还要更加朴实,但它吃起来却非常味美,甚至有一种其它粥品难以超越的口感。

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皮蛋瘦肉粥存在的重要理由之一:皮蛋与粥搭配更佳。

皮蛋中是含有碱性的,这种碱性其实来源于腌制皮蛋时用的“烧碱”(氢氧化钠),比我们常见的“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碱性要强几倍,多用于工业生产(事实上烧碱确实不应该用于食用生产),因此它的碱性非常高,在食物类中属于高碱类的前列。

不过得益于这种碱性,皮蛋的碱能使粥水的黏度加大,煮好的粥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加绵滑顺口,且皮蛋本身还有清火润肺的功效,因此皮蛋与粥一直是绝配的组合。

也因此,皮蛋瘦肉粥现在多已变成了“皮蛋肉片粥”,因为在经典菜谱中,皮蛋瘦肉粥中“瘦肉”指的是经过腌制的“咸瘦肉”,咸瘦肉可以弥补皮蛋味道辛腥的缺点,使整道粥的味道更趋和味、口感更为丰润(据介绍,咸瘦肉比咸猪骨更适合搭配皮蛋的原因,就是因为粥的口感问题)。

不过近十几年来,人们发现皮蛋虽然不咸,但其实含有超高的“盐分”,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也从烹饪方便的角度出发(咸瘦肉增加的加工步骤),所以才逐渐用鲜肉片来代替咸瘦肉的。

所以,若要想真正体验“皮蛋瘦肉粥”的美味,最好还是用传统配方“皮蛋+咸瘦肉”。一碗皮蛋瘦肉粥上桌,用勺子一捞,绵稠刚好,大块的咸瘦肉和小块的皮蛋被粥水包裹住,鲜甜而顺滑,甘醇回味。

柴鱼花生粥——老广心中的早餐明星

据说,“柴鱼花生粥”最早来自于“药膳”食谱。

所谓的柴鱼其实是鲣鱼肉的干制品。而鲣鱼又是一种小型金枪鱼,头大,吻尖,尾柄细小,体呈仿锤形。鲣鱼入港后,即刻去头尾、除骨,仅采腹部后方的肌肉熏干晾晒制成鱼干。由于其鱼干形如柴、硬如木,因此被广东人称之为“柴鱼”。

柴鱼最大的特点是宜于长久贮藏,可保存三年不坏。而且柴鱼还有健脾胃、益阴血,在中医上被认为有补髓养精、明目增乳之功效。

而花生有“味甘气香,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运者宜之”,食之可以起到开胃、健脾、润肺、祛痰、清喉、补气等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乏等症。

所以两者在药性上,有不少共通之处,而且可以相辅相成,所以佐以大米煮成的粥,她们的营养和药效就可以更平缓地流入人体,为大家补充营养了。而由于“柴鱼花生粥”比较平民,她最终又从“药膳”的身份转变为一种日常食物,由于蛋白质较高,通常被大家当作一款早餐点心。在她流行的百来年间,“柴鱼花生粥”的配方几乎没有变过。

而之所以“柴鱼花生粥”能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早餐明星,除了营养价值高之外,最重要的肯定是入口口感好、味道丰富、鲜美宜人的原因了。

首先能肯定的一点是,柴鱼在这道粥品里,绝对是“美味担当”。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人,都有把“鱼干”作为调味基料的传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就是天然的“味精”。

据了解,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味精“味之素”,其实就是日本人在海带中提取的谷氨酸钠,而这种鲜美的化合物,其实存在于大部分的海洋生物里。而“鱼干”实质上就是一种通过晒干后,浓缩谷氨酸钠的一种方法。在我国这种做法历来就有。

我们广东人在历史上最常用的两种天然“味精”,就是“大地鱼”和“柴鱼”。“大地鱼”就是比目鱼干,多用作熬汤(比如云吞面的汤底),而柴鱼可作汤底亦可佐菜。

而事实上“柴鱼花生粥”就是用柴鱼熬粥,熬出极鲜浓的粥底,但又因为偏咸和鲜,需加以调和,于是对咸味适应能力高的花生(一般认为花生有越咸越甜的特性)就被用作粥中的调料了。

花生还有“素肉”的说法,她可以分解出部分蛋白质,令粥水更绵绸,这对于“柴鱼花生粥”的口感来说就更有益处了。

图文 | 冯睿峻

部分图片来源 | 综合网络

编辑&排版 | 某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