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岩桐

 一帆csp 2020-12-12

春天来了,连绵不断的雨把自己宅在家里,奇怪的是,今年居然那么乖,至今也没排个出门的日程表。要不,翻箱底瞧瞧我去年今日的收获呗。

回望去年那个春天,居然走过不少地方,华植,南岭,罗浮山……都留下了匆忙的脚步。可是,走过的路,看过的植物,很多来不及记录和整理,慢慢在记忆中模糊了。

不久前,经过华植的温室,苦苣苔科的小岩桐开得正好,让我想起四月的南岭之行,悬崖峭壁上的苦苣苔兄弟们,想你们了……

要不还是看看这可爱的小岩桐先,趁机也勾起那个最美的四月天,最美的南岭,还是南岭的花草树木。

小岩桐,苦苣苔科、小岩桐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称小圆桐、小圆彤、红岩桐。

它原产南美的秘鲁、玻利维亚,我国引入作观赏栽培。

小岩桐属,原来也翻译成苦乐花属。

在城市里,苦苣苔植物并不多见,它们多生于石灰岩山的陡崖上,这两年走过的南岭和丹霞山,还是为它们震撼过,在悬崖峭壁之上,在雨露中,它们的野性美会让你放飞自己。

不过,在荫生植物园或者高山温室,人为造就的环境还是能见到它的身影。

每次经过华植温室,都能见到小岩桐的身影,在冬末春初,万物冬眠,为来年积蓄能量之时,是它绚烂之时。

在那块岩石构成的小山丘上,分布了一片绿草,枝头上一只只小金鱼在跳跃,绿叶丛中的金鱼就像在开一场聚会或者热闹的派对,无怪乎也有人称也称它们金鱼花呢。

小岩桐属于多年生草本,常由地下横走茎萌生幼苗而成丛生状,它的叶片对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翠绿色。

小岩桐讨人喜欢的是它的花,像一只只红色的圆筒挂在枝头。

它的花1-2朵腋生,花梗细长,花冠橙红色圆筒状,外唇短反卷呈星形赤红色,花型和金鱼吊兰很相似。

有小岩桐,是不是就有大岩桐呢?的确是。只是貌似姐妹俩的它们,形态差异太大,特别是经过栽培的大岩桐,更是完全看不出它们俩有啥关系了。

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大岩桐是球根花卉,而小岩桐地下无球根。它们也归于不同的属,分属小岩桐属、大岩桐属。

经过栽培驯化后的大岩桐已经成为普通观赏花卉走去千家万户,而小岩桐的生境要求要高很多了。

▼大岩桐 Sinningia speciosa

苦苣苔科 大岩桐属

小岩桐的花朵持久,珍雅奇丽,叶色翠绿相映成趣,适合盆栽或吊盆,可摆饰室内。

小岩桐性喜明亮到全日照的环境,盛夏时略微遮荫即可。枝条成熟后腋生花朵陆续抽生,一花可维持数日以上,花期相当长。可於梅雨季节时以插芽繁殖。三寸盆者陆续壮大换盆,半年后可旺盛生育於六寸盆。


以下文字来自互联网,仅供备查。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地生或着生,株高约 15~30 公分,可达 50 公分,全株有毛。地下具发达走茎,休眠期根茎末端肥大,茎直立或斜伸,红褐色。

单叶对生,披针形或长卵形,叶端锐尖,叶基楔状,延伸至茎部,全缘叶,叶长约 6~10㎝,宽约 1~2 ㎝,叶面墨绿,略光亮,质感粗涩,侧脉不明显,无托叶,短叶柄。

两性花,花单生或总状花序,花序腋生,自茎端伸出,单花则开于近茎端叶腋,花梗细长可达5㎝以上,花萼线形,深5裂,囊状(壶形),花冠圆筒状,左右对称,长约2~3㎝,先端5裂,裂片圆形或三角状,冠外橙红、橘、橘黄色,依品种而异,冠内喉部黄色,有细沙状红色或橘色斑点。雄蕊4枚,2长2短,着生于花冠,雌蕊心皮2枚,子房上位,子房1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圆形或长条形,宿萼并存,种子多数。短日开花植物,花期每年10月至来年3月。

中文正名       小岩桐

拉丁学名       Gloxinia sylvatica

别名              小圆桐、小圆彤、红岩桐

界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              轮藻总门

门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                  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超目              菊超目

目                 唇形目

科                 苦苣苔科

属                 小岩桐属

种                 小岩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