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传统行业出身的投资人向葡萄君表达了自己对于TMT行业和游戏行业的浓厚兴趣。半个月后,葡萄君询问其现在基金怎么样了,他摊摊手说,黄了,合伙人嫌进度太慢就撤了。前不久,这位投资人告诉葡萄君,他又找了新合伙人,目前在看一个团队。葡萄君问有Demo吗?他表示团队的人背景都很牛逼云云,产品还在立项云云…… 举这个例子无非是想说,过去一年里,涌入游戏行业里的钱是越来越多的,瞄准这块的投资人也是有增无减。那对于CP来说是好事吗? 有利也有弊。越来越多行业外资本的流入,使得找投资的CP们机会更多了,但同时,也需要大家提升鉴别能力。可能有人觉得业外人士的钱最好“骗”了,一个小视频就可以让煤老板们掏腰包,但其实是给自己挖了坑。 A:什么都不懂还什么都要管 回想起之前的创业失败,A君说的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找的既不是财务投资,也不是战略投资,而是行业外的煤老板投资,后来就是各种被坑——“一旦拿了,你就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些投资人自己发家致富的经验往往没有什么卵用,毕竟游戏行业的商业规律和其他行业不同,但可怕的是,他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去“指导”你。而比起外行指导内行,更可怕的是,他们总觉得自己是你的老板,摆出一副“我只要看到结果,问题自己解决”的态度。 “我们之前遇到了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纠结了很久。最后是我朋友团队的一个技术给我们出的主意。而在那段日子,煤老板最大的作用就是三天两头地催你,好像如果游戏没有进展,你哪怕呼吸都是在浪费他的钱一样。”A君忿忿道。 最后,由于和煤老板“理念不合”,A君在完成了游戏第一版后,就带着团队部分成员“离职”了。 B:“给我抄个XXX”。 现在已经拿到投资的B君曾和葡萄君分享过自己一次见投资人的经历。该投资人以前是做单机游戏的,作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他很爽快地就答应给B君投资,但是只有一个条件:“给我抄个《刀塔传奇》。” 彼时《刀塔传奇》风头正劲,许多山寨换皮作品也层出不穷。B君听到之后,撂下一句“你需要的不是我们,是外包团队。”便走了。后来听说该投资人还是找到了团队做个山寨,但是结果可想而知,国内并没有发行商要,于是只能打包换美术发海外了。 “我还纳闷哪来的那么多不怕死山寨的,想不到原来是投资人逼的。”B君摇了摇头。 C:创业变成打工,拿的不是投资,是工资。 相比前二位,C君的故事就比较坎坷了。 他不是第一次创业了,所以这次找投资看得比较谨慎。他之前的团队本来是在北京,后来见的投资人说自己有孵化器,让他把团队搬过来,于是他们就离开了北京,来到了“鸟不拉屎”的H市。一到这个刚建好的园区,C君就傻眼了,哪里是什么孵化器,零零散散几个小团队而已,还不如北京创业大街上随便一家咖啡馆的氛围。 后面遇到的麻烦就更坑爹了,由于身处偏僻的郊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招不到人。后来,在投资方和各路好友的帮助下,勉强招到了合适的人。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发现投资方说好的资金一直没到账。 C君问投资方,对方说采用分期的方式打给他们。但后来C君发现每次一有重要决策,都卡在了投资方那,资金批不下来。甚至到后期,对于游戏的方向和策略,投资方也要插手。“我TM变成项目经理了,这哪是拿投资,这是工资。”C君深吸了最后一口烟,狠狠按灭烟头。 不久后,C君便递交了“辞职信”。由于签了竞业条款,他目前已经转行。 “五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他在朋友圈里写到。 D:中途变卦撤资也没辙 “最初以为只差钱就可以实现梦想,但是问题越来越多,时间越拖越久,投资人的耐性也就被耗光了。”D君告诉记者自己的教训:有了合伙人,攒了团队,带着demo找投资。花光了积蓄的他们直接选择了钱最多、到帐最快的,心急火燎地签好了协议。 可是,这个投资人并没有让他们试错的耐心的:在游戏几次测试大改,导致上线延期之后,投资方便撤掉了应允的后期投资。由于之前签署的协议有些漏洞,导致D君他们没有办法去走法律申诉。 整个团队再次陷入了找投资的困境之中。这次,D君就没有上次的好运了,大家似乎对于拿过一次投资的团队会更有“戒心”。 于是,在一直拿不到投资,出不了粮的情况下,团队开始分崩离析,成员走了将近一半。“当初得了投资后招到的那群人,也是第一批走的。”找投资究竟是找什么?D君一开始并没有想清楚,也没有准备好,就签了漏洞百出的协议。 以上还是一些比较普遍的坑,在葡萄君过去一年的采访中,还听到过一些极端的个例。但仔细想来,其实CP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很多CP由于是第一次创业,往往缺乏基本的商业知识和法律意识。而很多技术出身的创始人,由于此前工作性质的原因,人脉“门道”较窄,也有些人过于“单纯”,不善交流等。因此,在葡萄君看来,CP也需加强自身的修养: 1.适当补课——具备一定的工商法律知识。 公司注册、股份分配、商业计划书等都应该提前准备好,不懂的可以向专业的律师或者有相关创业经验的朋友了解。哪怕临时抱佛脚,也比拿到了投资之后四处抓瞎要好。往往一些被忽略的细节部分往往就会成为隐形的坑,到了关键时刻爆发。 葡萄君的一位朋友在注册公司时,把注册资金写多了。拿到投资后需要改,这一下就要等两个月。还有的CP,中途有合伙人退出,股份变更要一个多月。如果不小心弄错了就得等第二次,而这两次变更之间得间隔两个月,一下就浪费了三个多月,而这期间,投资资金是无法到账的。 2.口说无凭,签订协议之前一切都是变数。 不要轻信口头的承诺,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才是有保障的。当然,即使是白纸黑字,最好也找专业的法律顾问帮你审查一遍,存在疑惑,容易引起分歧的地方早点修改,以免日后出现争端,学会保障自己的权益。 曾有位投资人答应会给一位CP投资,让他把其他投资给推掉,结果CP便将其他的投资人都拒绝了。三个月后,他去询问何时签协议,那位投资人才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投资了。而此前有意向投资的人也早就找到了中意的项目了,徒留这位CP尴尬地去和团队解释。 3.审视自身,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卖点。 根据葡萄君的采访统计,五成以上的CP找投资都是走的“熟人介绍”通道,大约三四成的CP是直接“硬投”计划书,只有极少数的CP是“含着金汤匙出世”:在获知他们离职创业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有不少VC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够押对下一个爆款。 “其实找投资的关键是在于,你求投资方,还是投资方求你。如果是前者,迟早会被坑,因为你或者团队实力确实不够。如果是后者,才有资格谈如何不被坑,因为你有选择。”上海木七七网络科技的CEO陆家贤对葡萄君说道,“投资经理每天收到1000份PPT,你要如何突破重围?——关键就是要明白自己的独特优势。找到这个点,去和10家VC谈,如果30%有意向和你进一步谈,那你基本上就找准了。如果没人鸟你,那么就继续审视团队、项目,寻找卖点。如果你的产品无法打动投资人,基本也很难打动玩家。” “如果除了煤老板,其他人不愿意投你,只说明一点:你的项目和团队还配不上更好的投资。”——这句话很残酷,但也是事实。 4.摆正心态,保持和投资方的定期沟通。 曾经有人说过,找投资就像相亲,大多数都是将就,一拍即合的少之又少。也有人说,如果遇到一个懂你的投资人,就嫁了吧。 可能在一些CP看来,投资人的钱多半带着几分铜臭,“道不同不相为谋”。有的CP则觉得投资人是高高在上的“老板”,没什么事最好不要打扰他们。但其实投资人,尤其是早期投资人,应该是你最坚实的合作伙伴:你们之间并非单纯的“金钱关系”。因此,保持定期的沟通也是对双方的一种尊重。 尽管并非每个CP与投资人都好似唐岩与张颖。但至少,请把投资人当成自己的Partner,而不是上级,更不是仇人。试着去“压榨”你的投资人,不要报喜不报忧,碰到问题了同样可以顶着汇报的名义提出来,去和他们探讨,看看是否可以获得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