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海曲上人 2020-12-12

灶物者说

大报恩寺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中华门外。因为南京市要在原址建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2007年到2010 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系统地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琉璃塔塔基的正下方,发现了寺院地宫。

地宫深6.7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深的舍利塔地宫。不同的地层堆积足足有40层,各类遗存丰富,是继法门寺、雷峰塔之后中国最为丰富的佛教考古发现。2011年入列“2010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上次的文章(南京大报恩寺:地宫堪比法门寺!琉璃佛塔还入选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主要介绍了大报恩寺的来由和琉璃塔,这篇文章,去看看地宫里的文物~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大报恩寺地宫出土泥金罗

和黄昇墓比肩的丝绸

大报恩寺初建于1800年前的孙吴时期,最初不叫这名字,经过几百年被毁-修缮-扩建的过程,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公元968—1022)命人重建寺院,命名为“天禧寺”。但因寺院位于长干里,所以很多人把它称为“长干寺”。宋末,寺院被毁,明朱棣重建时,才成了我们熟悉的大报恩寺。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大报恩寺琉璃塔

宋真宗在修缮长干寺的时候,新建了一座名为“真身塔”的九层砖塔,还修缮了地宫。这些丝绸就安放于塔下方的地宫中。

考古工作者由上而下清理地层,发现了一座石函。石函里面有一块石碑——《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碑上刻满字,记载了北宋及以前大报恩寺的历史。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地宫及石函位置

石函里面有一个铁函;铁函里面是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它高1.1米,体型巨大,通体鎏金锤揲,纹饰精美,有 “阿育王塔之王”的美称;阿育王塔的里面有世界上唯一一个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价值极高。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鎏金阿育王塔

除了这枚佛顶骨舍利,地宫中还有感应舍利、诸圣舍利若干枚;有6000多枚钱币;230余件丝绸、玻璃器、瓷器等文物。它们分别被安置在石函和铁函之间、铁函和阿育王塔之间、阿育王塔里面的空间里,地方狭窄,因此文物密度非常高。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鎏金银香炉

虽寺院、佛塔之后又经历被毁、修建、被毁,亲历千年时光,但地宫自北宋封存,永远停留在那一瞬,安然无恙。

因此,地宫中文物时间均为北宋及以前,且100余件丝织品却均为北宋织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宋丝织品大规模的集中出土。

说到到宋代的丝织品,首先想到的是位于福建福州,有“南宋丝织品宝库”之称的黄昇墓,出土各类材质丝织品350余件。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黄昇墓出土罗袍

大报恩地宫的出土的织物,虽然数量比不上黄昇墓,但也是种类丰富,有绢、罗、纱、绮、绫等十多种。

丝织物本质都是靠经线、纬线交织而成,而不同类别织物的区别就是经纬线交织结构的不同,也就是经纬线排列组合的不同。比如说绢,就是最简单的一根经线、一根纬线相交叉(平纹织物);而绮就是一部分是一根经线、一根纬线交叉(斜纹织物),而另一部分可能变成一根纬线和另一根纬线隔一根经线再交叉;而绫可能就是一部分一根纬线和另一根纬线隔一根纬线再交叉,另一部分可能一根纬线和另一根纬线隔两根经线交叉(斜纹织物)。(详情见:黄昇:17岁早亡的南宋白富美,她衣衫华美,千年已过,仍被追捧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绮组织结构图

因为一匹丝绸上,每部分的结构不同,但线的颜色一样,这就会形成暗花。

从6000前仰韶文化的半野生蚕茧、到距今1000年左右的宋朝,丝织织造不断进度,人们审美更迭,每个时代的代表丝织物类型和纹饰不尽相同。在我看来,最能代表汉代的是织锦,最能代表唐代的是绫,而最宋代的织物就是——罗。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黄昇墓罗衫局部

黄昇墓350余件丝织物中,罗占比将近一半,而大报恩寺地宫的100多件丝织物中,罗占比也将近一半。其他两宋墓葬出土的丝织物中,比例也差不多。

何为罗?它是宋代出现的吗?

供奉自然要最好的

罗这种织物类型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即使发展到北宋,也有4000年的历史。罗作为结构最为简单的织物类型之一,它是在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绢的组织结构是一条经线一条纬线交织,两类线横平竖直,永不相交。如果把平行的两条经线,拧在一起,再把纬线从相绞的经线中穿过,这就是——罗。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罗组织结构图

北宋词人欧阳修在《阮郎归》中写到:“淡匀双脸浅匀眉。青衫透玉肌”。

相交的经线,使“罗”“绢”在同等单位内经纬线数量更加稀疏,所以罗很轻薄,适合做袍衫的外搭,这在宋代衣衫制度中非常流行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绢组织结构图,孔洞比罗少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种东西的产生到灭亡过程形成的曲线,形状就像山坡,从最初爬到顶点后就开始下坡了。罗的发展也是如此。

四五千年的罗经纬线稀疏,孔洞很大,也没有花纹;汉唐时期,随着织造技术的进步,罗可以织的非常精细;宋代,就是罗这种织物的巅峰时期,集成前代之美且有所创新;宋以后,虽然织造技术进步,但随着缎的出现,刺绣、缂丝等工艺的广泛使用,衣着制度的改变,罗的使用,特别像宋代那样织造繁缛的罗逐渐减少。

那宋罗到底有多美?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地宫出土罗,上面有刺绣,还记载了大报恩寺藏有佛顶骨舍利

来看这件地宫中出土的花卉纹绞经纱。说罗怎么变成了纱?罗的结构是隔几根纬线相交一次,而纱是在罗的基础上,每隔一根纬线就相交一次,所以纱的孔洞更多、更轻薄,因为结构很相似,很多时候纱罗并称。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纱组织结构,孔洞更多

这件纱罗整体呈长方形,上面有不少用金线刺绣的菊花,菊花有花枝有叶,形态好似随风摆动。这种形状的花朵在学术上叫做缠枝,简单的说就是你从侧面看花时,花朵呈现的形态。

唐后期,中华大地又一次陷入对峙、割据状态,虽公元960年宋统一中原,但北有辽、金,西有西夏。这样背景,催生了宋人特有的文人审美,他们不仅继承了唐人对花卉的喜爱,还结合自身审美,让丝织上的花朵,更接近工笔画中花卉的样子。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宋代丝织物上的各种花

宋罗的织造工艺到底有多复杂?

宋罗分为素罗和花罗两种。素罗就是从直观上看,没有图案,织法整体都保持一种形态。上面那件纱罗的织造结构就属于素罗,花朵是后面绣上去的。而花罗从直观上看,就是有若隐若现的图案(花纹),花纹处织法和其它地方不同,这种花纹属于暗花。

我们来看地宫出土的这件四经绞罗。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四经绞经罗就是四根经线为一组,进行变化。虽然都是四根经线一组,但不同花纹和背景处四根经线的排列组合不同。花罗根据经线每组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二经绞罗、三经绞罗和四经绞罗,三种方式,织造的花纹由简单到复杂,难度自然也是依次递增,四经绞罗最为复杂。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黄昇墓四经绞罗结构示意图,和大报恩寺出土的差额不多

但地宫中四经绞罗共出土36件,比例很高。可见当时的善男信女集资修缮长干寺地宫、佛寺虔诚的供养之心。

众筹出的“十大考古发现”

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织物精美程度和种类与黄昇墓不分伯仲,但形制却完全不一样,黄昇墓出土的好多都是各种形式的衣服,袍、衫、背心、开裆裤、合裆裤等等。但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形制比较单一,不是袋子就是包袱。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地宫出土的罗囊

在铁函和阿育王塔之间有三个形制不同的罗囊,里面装着一部分诸圣舍利。阿育王塔里的小银盒中也有包裹着诸圣舍利的罗囊。

除此之外,数量更多的都是方方正正的包袱布,不少上面还有用毛笔写的字。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我们看字写的非常大的这件罗帕,长和宽差不多都是50厘米。

上面写着:“高邮军左厢招贤坊弟子荀怀义谨舍水晶杯一只,碧琉璃杯一只,白砗磲念珠一串,幸遇皇帝建金陵长干寺阿育王所造释迦佛真身舍利塔,下收葬供养舍利。所愿劫劫生生长承佛护。时大宋大中祥符三年” 。

这个住在招贤坊叫荀怀义的人他是忠实的佛教信徒,宋真宗修缮长干寺舍利塔他非常高兴,作为佛教子弟,他也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拿出水晶杯、砗磲念珠等物品作为供养器,希望佛祖可以保佑他平安顺遂。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地宫出土玻璃器

像荀怀义这样的信徒在包袱里装上铜钱、宝石、香料等器物后,将四角系上,放进地宫中。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地宫文物时,发现这些包袱布在包裹的时候都是花纹文字在里面,这使得丝织物纹饰得到较好的保存。

不仅文字清晰如初,很多包袱上的金色图案,也依然鲜亮。我们来看看这件罗地泥金帕。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褐色的罗上面,最中间是金色的团龙,四角还有云纹等图案,非常的繁缛,但几何形的布局,又让整个纹饰非常整齐。上面金色的纹饰用的就是泥金工艺。

想要衣服有纹饰,织、绣、印、染四种方法都可行,大报恩寺地宫没有织锦出土,也没有色彩特别鲜艳的花纹,所以纹饰基本以印、绣两种方式为主。印,就是用专门的模具,给衣服上印上图案,就和盖章一样,根据不同的颜料,可分为印彩和印金。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黄昇墓、马王堆汉墓泥金工艺对比

印彩就是把一般颜料印在织物上的工艺。地宫出土的彩绘团花巾是目前已知纹样最大的宋代彩绘丝织物。整个纹样直径达1米以上,由两块50厘米的面料拼合而成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彩绘团花巾实物和纹饰复原图

印金就是把黄金磨成粉加黏合剂而做成的颜料,因为很粘稠,所以也叫泥金。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放大百倍后的泥金工艺

经过检测,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这批织物,不论是印彩还是印金,基本都没有用模具,而是手绘而成,可见工艺精湛。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手绘的泥金罗

刺绣工艺在宋代也有了很大进步,各种针法基本都已具备。长干寺地宫出土的这件绢地“永如松竹”和刺绣折枝花绢巾为迄今为止所知年代最早的双面绣。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刺绣折枝花绢巾和放大三十倍的刺绣局部

明代的大报恩是皇家寺院,但宋代的长干寺并不是,这些价值极高的丝织物和其它器物,不是靠赏赐,而是由多个普通人家众筹而成。当然不止是织物、玻璃杯这些小件,连那座阿育王塔,也是由众多像荀怀义这样的信徒众筹出来的。塔上的文字,密密麻麻,记述的都是XX人掏了多少文银钱,XX人捐了几块宝石等等。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阿育王塔上记载的供养记录

灶物者再说

佛教于东汉年间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随着佛教传播,还有一些佛祖释迦牟尼舍利来到东土,瘗(ying)藏于19个地方。始建于东吴年间的大报恩寺就是其中之一。

北宋年间,朝廷新建佛塔、重修此寺,并修缮地宫,位于江南道昇州(今南京市)的一些善男信女为此众筹财物、在丝织物上写下心愿,祈求得到佛祖庇佑。

织物织造复杂,即使在北宋也价值不菲;花朵清丽典雅,是典型的宋代审美;泥金刺绣繁缛,是北宋最为流行的款式。一经一纬交织成实体,一针一笔有心意加持,佛寺地宫中的织物,是供奉、亦是生活。

南京大报恩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地宫封存北宋典雅

大报恩寺出土罗囊

参考文献

1.黄秝人,王泉,雷雨,董补顺,张建国,王海,熊其亮,沈利华,祁海宁,龚巨平,周保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塔基与地宫发掘简报[J].文物,2015(05).

2.福建省博物馆编. [M]. 福建南宋黄昇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