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郝建波|​​​​贫困村老家的那些不断永别的父辈们

 新锐散文 2020-12-13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贫困村老家的那些不断永别的父辈们

老家在三峡秭归高山区,出外谋生十几年。中年时定居宜昌城区,朝九晚五,间或有长假期,时常回秭归山区老家,去看母亲,去看故土尚健在却不断减少的的长辈们。就像最近这次回去,为人忠厚本分的义叔刚卸下作为父辈的重担,年届五十却也撒寰而去了!

老家是个贫困村,父辈们个个极其勤劳吃苦,却也只能混个温饱。回想故土的父辈以及上上辈,凡留于此的又有谁享过福了?谁不是匆匆交卸了作为人来世一生的责任便告歇转老弱病态匆匆而逝了!

义叔本名寇有义。年少在老家时,印象鲜明的,是他背着老感冒发烧的儿子行走在就医的小路上,偏偏纤弱的自己还在犯病咳嗽着……那些年见习惯这幅场景了,况大多的艰难涉及到每个乡人的方方面面,不至于某一个,感触渐渐因常见再三的习惯,而使人漠然置之。在等我当爹后,才渐渐感触到多病多灾的义叔舐犊情深的背后承担着生活重担时的心境!转眼离家便失去他的消息,再度见他时,是儿子长大结婚喜宴之时。之后,还没有再见,已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哑然很久~病殃殃几十年都这么走过来了,老了老了该赋闲时偏急不可待!~可能,义叔把儿子抚养成人这是他毕生的心血和终极事业,眼见儿子另立新家,长久以来他病也病累了,来不及看以后几代同堂之福,便急匆匆地去长眠休息去了,全然不顾家里还有个相濡以沫的老伴……当现在看到他的老伴一个人独来独往的,精神快活,特羡慕她,觉得她比我活的通透,拿得起放得下,老公不在了还有儿子嘛,很多大道理,人家大字不识几个,参透领悟才能达到的境界照样很高~

想义叔从坎坷不平中一路走过来,正是因肩上的任重道远,才能坚持着走完漫长的大半生涯。失去使命,无所目的散漫逍遥,也就变得没有活下去的意义……

我的很多同学们,现在都很少联系,彼此的现状,一举一动却都了如指掌。本来嘛,当父母的人了,都不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在各种生活的磨难中,被生活重锤或者敲打……彼此通悉如今而立之年的使命,以前桃园结歃为盟早已抛之脑后,围着子女家室彼此似乎老死也无法再往来,但我知道,一切会在年老职责交差时转变的,正如义叔,但若有幸,而不会交业那么早,那么总有一天会在一身轻松的老年找回曾经的年少,即使告别了当初的轻狂,相见或相处的基调和方式,仍有当年青春时放浪形骸的影子。

父亲去世几年了,想去完成的事情至今没有办到,当然在永恒空间的父亲是有时间等的,猜想不会怪我,只是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以前有很多事情来不及去做好,父亲就提前走了,这让我在回想中后悔不已。现今明白的,是作为父亲,欠他的,他根本不图回报,就像我转身对自己的儿子一样。换句话说,他的付出,我回报或者给予的,是下一代,欠父亲的,就担起作为父亲的担子;无法回报的,一代代转予还给下一代的子孙……

二十年前时,看有一游子阔别故土十八载回来几天的头一件事,便是去挖开父亲的坟墓收拾尸骨。原来她父亲去世时因贫寒交迫没有备棺下葬,当年卷了一床草席匆匆下葬的,这便成了她数年来如鲠心头的打不开的心结。如今掘开坟墓早已腐烂成一具骨骸,她一一收敛带去远方………从此后再也不见她的回乡。我知道,当她再次把父亲骨骸埋葬的地点,那个可以去凭吊的他乡,将是她重新的故乡。

我幺爷爷是认识她的父亲的,感叹到此女的忠孝。

以前时,觉得人一生杀生吃肉太多,死后和衣埋葬腐烂让虫吮吃,正是回报还给自然最好的方式。但这回,不站在父辈的角度单看为人子女之道,一时间,莫衷一是了~

我以为人是越活越通透的,但无数的长辈们给我上了一课。从小那么些忘年之交的长辈,他们在年过耳顺之年时,随着生活的磨砺,随着病症来袭,渐渐失掉精气神,失掉记忆,失掉以往的个性和阅历……总之,衰老貌似夺走了一切,剩下人的皮囊空壳活着,有的还苟延残喘地活着。相逢我再热情坦诚,仍是形同路人之感。我真的再也无法和他们交流,再也不能彼此相见甚欢心有灵犀打成一片了!

我清楚他们的历史,往事历历如数家珍。但衰老后的父辈们反倒忘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从前。这让我觉得可怕。我怕总有一天我也如此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失掉了反抗失掉了勇气失掉了无所畏惧!最后连仅有的记忆都会抹掉输个干净!

就连我自己的父母在年老之后,很多年轻时他教会我的,他们都忘记了,相反变成我再去教会他们。这种迟钝和记忆的消退衰老,让我觉得恐惧。

现今我还只是走到中途,刚走入父辈的行列,因感同身受的理解懂得了我的父辈。步入父辈们的后尘后,同样经历着被现实所重锤。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坚持上,庆幸现在还有力气无所畏惧,其他的开始无暇顾及,兼已是精力有限无能为力。总有一天衰老了,如同义叔如释重负的时候,该去完成的还是要完成的。同时作为儿孙,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懊悔,在你已看到已明白时,仍然因疲于奔命而无力且无法改变些什么,如同故土此游子长辈的心结。

没法改变的,明知无为而为之,努力过后仍是无法改变半分,徒消耗元气。导致结果是:这些迟早就要加倍袭来的悔恨,是不是属于作为父辈必将承受的其中一课而已?

作者近照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