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二百九十八:《袁采论长辈以身作则》

 杏坛归客 2015-04-21

 中国过去,家庭规模很大,兄弟们长大了、成家了,也不分家单过。在一个大家庭中生活,长辈的以身作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袁采说,人们对于自己的孩子,个个都喜爱,这是人之常情。而在兄弟之间,则往往发生矛盾,出现不和睦的现象。晚辈们受父辈的影响,也往往对叔叔、伯伯不尊重。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袁采谆谆告诫做了父亲的人们说,你们兄弟,都是你们父亲的儿子;自己的儿子们,也是同胞兄弟。你们做父亲的一辈人不和睦,将来你们的儿子辈人,就会效法你们,也会像你们这样不和睦。你们这些父辈人做得不好,能管得了儿子辈的人吗?儿子辈人不尊重叔叔伯伯,也会不孝敬自己的父亲,这是完全是家庭生活环境浸染积习的结果。

 因此,袁采指出:“故欲吾之诸子和同,须以吾之处兄弟者示之。欲吾子之孝于己,须以其善事伯叔父先之。”

 这是说,要想使自己的儿子辈的人将来能和睦相处,父辈人兄弟之间首先要和睦相处,给他们做出好的榜样。要想使自己的儿子孝敬自己,那么,要首先使自己的儿子尊重他们的伯父叔父。

 这正是孔子所说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正是孔子所说的那样:“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袁采列举兄弟和睦的例子,论述父兄以身作则在教育子弟中的重要作用,很具有说服力。

袁采的观点很明确:父兄以身作则,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同时,也只有父兄能够以身作则,也才具有教育子弟的资格和主动权,才能取得理想的家庭教育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