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医】罗永佳:阵发性眩晕,治以益气活血化瘀

 九不同 2020-12-14


▲罗永佳 生于1938年,广东省南海县人(今佛山南海),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广州市中医院院长、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专职副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顾问,是广东省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苏先生,时年77岁。初诊时间:2015年8月4日。

【发病过程】
主诉:阵发性眩晕5年,半年来频发。

病史:患者既往阵发性眩晕病史5年,偶有发作,伴恶心呕吐,耳鸣等不适,歇息可缓,未就诊。半年来频发,歇息可缓,无间歇性行走。



【首诊证候】
查体:舌淡暗,少苔,脉涩,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下肢麻木等。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1、眩晕(气虚血瘀);2、痹症。  
西医诊断:1、脑动脉硬化;2、下肢麻木查因。
治则:益气活血化瘀。
处方:益气活血通脉汤加减 。
方药:黄芪30g,鸡血藤20g,甘草3g,杜仲10g,水蛭10g,丹参20g,三七片10g,桂枝10g,益母草10g,薏苡仁30g,川芎10g,当归15g。7剂。

【随诊过程】
复诊时间:2015.08.11
症状及体征:眩晕好转,仍感双下肢麻木。
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腰椎“钉棒”内固定术后;2、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舌脉:舌淡,少苔,脉稍涩。
诊断:1、眩晕瘀血(症);2、痹症。
治法:益气活血,补肝肾,强筋骨。
处方:黄芪20g,鸡血藤30g,甘草6g,杜仲15g,参20g,三七片10g,桂枝10g,益母草10g,川芎10g,川牛膝15g,续断15g。7剂。

【按语】
眩晕是指因清窍失养而出现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病位在头(脑)、与肝、脾、肾有关。
本医案患者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不畅,日久成瘀,瘀血阻碍脉道,脑络不通,精髓不达,脑髓失养而成眩晕。结合舌脉之象,为瘀血之证。
方中以通窍活血汤化裁,黄芪益气为主,桂枝温通助行气,配伍水蛭、丹参、三七、川芎、当归之品,共奏活血化瘀之效;后期眩晕症状缓解,双下肢麻木考虑痹症肝肾亏虚,以杜仲加量、予续断强健筋骨,牛膝引药下行。
(本案编写:罗永佳 周毅平)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脉管炎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