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国联军侵华时,如果慈禧选择死战不退,将会是什么结果呢?

 历史龙元阁 2020-12-14

清朝光绪26年(公元1900年)6月11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打响。同年8月14日,清朝都城北京沦陷,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等一干清朝贵族狼狈“西狩”,直至到达西安附近才堪堪停下脚步。这场被后世称之为“庚子国难”的战争,让我中华民族之脊梁彻底沦陷在西方列强的屠刀之下。

百年之后的今天,有很多历史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即如果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禧太后没有选择狼狈地逃跑,而是亲自与光绪皇帝坐镇北京,且死战不退,那历史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屏幕前的您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可以接着往下看,下文是笔者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有不对还请指正,谢谢。

一,双方僵持不下,最终互相让步

提起百年前的清军战斗力,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觉得非常不堪,毕竟战斗力强悍的话也就不会有西方列强入侵这一说了。但事实上,当时的清军战斗力或许比不上西方列强,但凭借主场作战优势以及人员数量优势,不说打败这八国列强,起码跟他们僵持一下是没什么问题的。

笔者曾考证过当时的一些资料,而考证后则发现了这些“有趣”的内容。当时清政府的武卫军(守卫京城的部队)标准武器为75毫米克虏伯野炮,毛瑟连发制式步枪,毛瑟连发骑兵枪等。而且仅在天津一地,清政府的子弹和炮弹储备就高达400万发及数十万发之多。除此之外,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如湘军粤军等地方武装就已经配备了很多火枪,而且经过长年改进,其威力或许不如西方进口的那样强大,但凭借数量优势,也并非不能与其一战。

不仅如此,在慈禧太后等一干皇室贵族“西狩”后,部分群龙无首的清政府军队还打出过如“天津塘沽之战,平型关之战,娘子关之战”等多场胜利战斗。因而笔者相信,凭借这些优秀的指挥官以及丰富的军事后勤物资,再加上北京城坚固的城防系统。如果说慈禧太后真的下定主意要和八国联军打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那谁胜谁负真的还不一定。因为在笔者个人看来,八国联军的装备优势一旦无法短时间内打出效果,那与清政府一人退一步还真不是一句虚话。

二,慈禧光绪被俘,清政府垮台

因为是历史假设,所以我们既然假设了慈禧太后死战不退,并且与八国联军互相让步这样的好结局。那自然也得假设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兵败被俘,最终导致清政府灭亡的坏结局。同样,我们以正版史料为假设前提。

根据史料《京津蒙难记》记载,当时在北京城附近负责防守的清朝军队是杂牌的甘军与正牌的武卫军,以及少量由纯八旗子弟组成的亲军,而且这些军队的数量少说也有5万人之多。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笑令人发指!

史料记载,八国联军还未靠近京城的时候,城内的守军就已经乱作一团,而且那些缺少管控的武卫军和甘军,竟然趁着混乱开始公然抢劫甚至当街屠戮自己治下的百姓。更可笑的是,因为当时慈禧太后已经有逃离的打算,所以许多清朝亲军便当街叫卖自己无法带走的烟土和古玩,而且那些烟土还出现了“胡乱堆积如盐包一般”这样的情况。

此外,史料《清军与八国联军之役》中记载,当时的清军战力极其低下,开枪时有“故多发虚弹”的情况,发射炮弹时有“中而轰死人少”的情况,训练时有“无准头无搏命精神”的情况。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用这样的军队直接去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八国联军精锐部队,那真的能凭借人数优势来获胜吗?

这里或许会有朋友感到疑惑,疑惑笔者为什么不假设慈禧太后等人,打胜了是什么样子什么后果。关于这个疑惑笔者只想说,不是不想假设,而是实在假设不出来,因为当时双方的差距,或许可以通过主场优势和人数优势来弥补为平手,但要想战胜,那实在是不太现实的。

说到这儿笔者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南美洲曾经有一个印加帝国,他们很强大,但是后来被西班牙殖民者仅用168人组成的探险队就给击败了,而且事后还被屠国灭种(也是因为宁死不降),可谓凄惨到不行。

最后,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如果慈禧太后选择死战不退,那会是什么结果的这个问题,笔者个人觉得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双方平手,因为慈禧太后可以凭借人数和地理优势,再加上宁死不屈的精神来与八国联军抗衡;其二是慈禧太后兵败被俘,因为当时双方的差距确实很大,如果慈禧太后不能做到宁死不屈还不肯撤退,那么兵败被俘甚至命丧当场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参考资料:《清军与八国联军战役》《京津蒙难记》《清实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