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日记

 唐白甫grpj8q5p 2020-12-15

西行日记

冯永太

8月12日  晴

       八月正暑,我随朋友外出办事来到贵阳。

         贵阳,云贵高原一颗灿烂的明珠,闻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我曾经路过一次,也只是在车窗里瞟上几眼,匆匆而过,谈不上印象。此次踏足,也是从媒体上得知其“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慕名而来。

       在我的故土湘南大地,此时已是骄阳似火,酷暑难当。当我们登上海拔1100米的林城(贵阳别称)时,已是下午五时。日光依旧耀眼,一片灸白。望望头顶蓝天飘浮的朵朵白云,仿佛这里离天近了很多。从车上下来,轻风拂面而来,凉爽爽,清悠悠,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觉从心底涌出,似乎又换了个季节。

        朋友忙于事务,花时不多,个把小时便了结,倒也顺利。

        高原的暮色,绚丽多姿,晚霞烧红了半边云天,将林城披上一层黄金铠甲,呈现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美妙画卷。         

         朋友办事顺意,兴致盎然,特意选择一家名为“彩霞似火”的火锅店晚餐,要尝尝地道的贵州风味。刚刚入座,只见服务生将一锅汤料往桌上一摆,浓厚的一层红汤上漂满了干红椒和密密麻麻一层花椒,一看那就是我要吃的菜肴,未尝,毛孔发涨,汗珠欲滴,确实让我有点望而生畏。好在涮火锅的菜料品种之多,琳琅满目,任你择选。上了年纪的我,试着品尝一口,感觉味道不错,也还适应。湖南、贵州、四川人爱好辣椒,这个我也习惯。倒是那个细小的花椒粒子,沾在菜品上,嚼在牙缝里,慢慢地在舌尖上有了反应,一时麻得我无所适从,时而喝口冰啤酒,时而倒抽几口冷气,还不时地擦拭额头汗珠,总算耐着性子享受完这顿丰盛的晚餐。人家饮食就是这个特色,我也得入乡随俗了。

       朋友原计划夜宿贵阳,逛逛市景,停留一宿。我建议去铜仁的梵净山看看,顺道从那边打道回府。朋友非常认可,同行的朋友族弟和我们一样都从没去过那块心仪中的处女地,三人自然不谋而合了。

       虽是晚上九点,考虑贵阳到梵净山甚远,今天能走一点,明天就少一段。加之晚餐兼作了休息,朋友虽开了一天的车,精神依然抖擞,再行一段路,走到哪里就歇到哪里。于是,我们打消了在贵阳的夜宿的念头,向着梵净山继续赶路。

       晚间的高原,夜阑人静。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四周寂然,茫茫漆黑不见天,微微星光无亮点。朋友关掉车上空调,降下车玻璃,一股清凉的夜风穿窗而入,凉飕飕,吹拂在身上远远胜过空调。我亮开手机,时间指向十一点,不知不觉车行了两小时。透过车灯强光,看清前方路牌快到瓮安县了,朋友当即决定夜宿此地。

       瓮安,贵州都匀地区最北边一个县。下了高速进入县城,就近入住路旁一家宾馆。也许整整一天的车行,疲倦至极,洗漱完毕,人一倒床,便醉入了梦乡。

 
8月13日  晴

       早餐后,八点抓紧上了高速,一路奔驰,到达梵净山时已过十点。      

        今天天气好,上午阳光不太强烈,梵净山下的河谷里绿树成荫,山风徐徐吹来,散去了正暑的酷热,倒也阴凉。路上游人不少,熙熙攘攘。停车场挤满了大小车辆,朋友见缝插针几倒几出,才算安停好小车,看他额头沁出的汗珠,我这个坐车的心里充满了歉意。如不是冲着梵净山神奇的风光招人向往,引人青睐,前来游览的人们也就没有偏僻不偏僻,遥远不遥远的感觉了。

       梵净山,不愧为风景名胜。群山环绕一川平地,一条宽广的河流横过景区,浅水淹过河滩卵石,在两岸绿树林中淙淙流过。不少游客携妻带子戏水河中,欢快的笑语沾着晶莹的水花、伴着惊喜的呼声不时随风飘来,乐乐陶陶。眼前,高高的青山巍峨相连,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恢弘又壮观。正当我们穿梭于游人打探售票处时,从别人口中得知今日门票早已在网上预订一空,当日已无门票可售。闻讯,我们像霜打的茄子游兴凉了半截。大老远专程为梵净山而来,进不了景区上不了山,好生遗憾。瞧见好些游客和我们一样挤在景区门前,无可奈何地望着紧闭的售票窗口,也只得扫兴而归。

      十二点退回到江口县城中餐时,我们合计着;梵净山游不了,干脆就近插出铜仁,到与此交界的边城凤凰看看。

湖南知青网邵阳栏目组织的知青旅游活动。

      小小的凤凰县,在湘西偏僻的崇山峻岭中,是旅游产业的兴起,让深藏闺中的凤凰古城名扬四方,进而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我看重的是这里厚重的人文历史。在凤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养育出诸如政治活动家熊希龄、画家黄永玉、文学家沈从文、社会活动家(湘西王)陈渠珍等一大批社会名流,时代精英。他们贡献于社会,回报于桑梓,也成就了凤凰边城的今天,因而,他们一直深深根植在人们心中。基于对他们的仰慕与敬重,我早就想来凤凰旅游。

      凤凰古城,久闻大名,近在咫尺,却又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之前在媒体上阅读过边城凤凰不少故事,而今亲历眼见,感受自然不同。小小沱江,清清碧水,巍巍青山,郁郁葱茏。古朴的城楼,光溜的街石,老旧的铺面,传统的服饰无一不印证昔日的繁华。百年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映衬出时代的斑驳,也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古城历史面貌能较好完整地保存至今,我钦佩这里人们的眼光,他们的胆识让我惊叹。

      或许是爱好的使然,我在暮色里静静伫立在沱江河岸凸石上,默默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一时想到了沈老先生的《边城》。脑海里立马浮出山乡少女翠翠那水灵灵的模样,在幻觉中看到爷爷满脸皱纹里泛出慈祥的微笑,我情不由己沉浸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中,感悟到人性的纯美。融天地之善良、汇日月之仁爱,应是我们生活中永恒追随的美好。

      边城凤凰不大,河畔老街的河段也不长。夜幕降临时,两岸华灯齐放,夜色璀璨,光彩夺目,熠熠生辉。静观水中的倒影,在微波里不停荡漾,抖出片片鳞光闪烁,耀眼眩目,令你感悟这边风景独好。朋友一时雅兴骤起,特地租来小船,泛舟水面,漫游沱江,亦别添一番情趣······   

8月14日  晴

     朋友族弟预约今天下午三时到湘雅附一医院检查身体,为赶时间,昨晚九点我们便离开了凤凰古城,并歇宿到了沅陵。

        沅陵曾为湘西重镇,是湘西门户。在过去陆路交通极为不便时,进入湘西,必经沅陵,共和国开初的湘西剿匪第一枪就是从这里打响的。记得网友坪上居士父亲一篇回忆录中提到:五十年代初,他从安江农校毕业分配到湘西古丈县工作,当时没有公路,最便捷的交通路线是从安江坐船顺沅水而下,在沅陵上岸,继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徒步了好几天才到湘西腹地古丈。一路的艰辛自不容说了。

     沅陵,我是第一次落脚这里,一切自然陌生。想不到的是居然在沅陵遇上了亲戚,让我好生惊奇。原来朋友族弟一侄女早些年在这里安了家,他也从未来过。昨晚半夜安宿下来,才想起去了个电话。今天一早,侄女便匆匆赶到宾馆面见叔叔,还执意要陪我们去对河老城尝尝当地特色早餐。盛情难却,我们只得依了。

     我们下榻的宾馆是河东新城,老城在河西,当年湘西剿匪指挥所就设在这里。走进湘西剿匪纪念园,树木葱茏,松柏常青。仰望高高的纪念碑,威武庄严的解放军战士塑像屹立在碑座上方。我肃立在纪念碑前,联想到他们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一股敬意从心中肃然升起,我虔诚地向他们深深鞠躬。             

     听侄女介绍,沅陵还有个凤凰山公园,凤凰山中有一古寺,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将军曾被囚禁在这里一年之久,建议我们去看看。关于这段历史故事我曾在媒体上读到过,但我们有事在身,还要赶往长沙,不便久留,只得放弃上凤凰山了。

湖南知青网邵阳知青栏目与邵阳知青文化研究会共同组织的旅游活动。

     车出沅陵,便进入了广袤的洞庭湖原野,轻车熟路,行驶在笔直平坦的高速路上,朋友悠然地把手搭在方向盘上,轻轻松松过了常德、穿越益阳。轻微的车轮摩擦声萦绕耳边,迷迷糊糊中我不知不觉堕入了梦乡。待我睁开眼睛时,车已进了长沙城,时钟指向十二点半。等朋友族弟做完体检,已是下午四点。出城过了猴子石大桥,朋友见时间尚早,又迎着太阳西行,提议是否上岳麓山看看,待气温低一点再返程,我觉得蛮有道理,便点了点头。

     岳麓山,长沙城中的圣山。曾有人说:“到长沙,不爬岳麓山,难知长沙有多美。爬岳麓山,不进岳麓书院,不知湖湘文化有多深。”我是个粗人,自然难悟其寓意,但相信文化人的话是有道理的。

     曾经爬过岳麓山,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而今我已古稀,腿脚不灵,自然有所顾忌,担心难以适从。朋友提醒我,现在不比过去,上山早已架设了观光缆车,看来我的顾虑多余了。

     伫立岳麓顶峰,俯瞰星城,才发现与我心中的长沙完全是天壤之别。现在城域之宽,规模之大,早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满眼高楼林立,一望无际。道路纵横交错,密布城中,城市发展之快实在让我惊叹不已。移目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浩浩荡荡。重温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让我深深敬佩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从岳麓山下来,已近七点。三人在一家兰州拉面馆各选一份拉面,算是晚餐,我们回到家时,刚好十点半。  

作者简介;

冯永太     邵阳市老三届(66届)知青,退休后学习写作,有豆腐干子见诸于报端,以莜莜网名参与湖南知青网邵阳栏目管理。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云湘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粟   蒋

刘长军   周前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