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十一战:凛冬将至(1)算计了一辈子后的可悲结局

 晴三爷 2020-12-15

自“高平陵之变”开始,我们写了“淮南三叛”,“二士争蜀”,“西晋平吴”整整四章,把他司马家三代四人的创业之路算是写全了。

前面四章,我们会看到,当你家族大运旺时,咋做咋有理,万物皆让道。

司马氏为后面的“篡天下”者,做了一整套标杆式的篡权动作分步拆分示范。

但是,抢来的家业永远没有挣下来的踏实。

天下向来是打下来的比较稳。

因为战争是最残酷的考卷,你的聪明,机敏,判断,威望,运气所有的因素都是这张考卷的考察试题。

这章考卷答完,往往天下面目全非。

在满目疮痍中,你作为最终一步步活下来的那个综合生命体,生命力最旺盛强大。

届时,所有的功臣宿将都是跟你刀口舔血过来的。

所有的文臣谋士都是军帐后方殚精竭虑筛出来的。

他们与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最关键的是,你有着一言九鼎的威望。

和平篡权的,往往很少见能传久远的。

因为你不仅要接过前朝的所有弊病,你还要消灭前朝的民心所向,你还要收买为你摇旗呐喊的新团体。

打下来的天下,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切百废待兴。

篡过来的天下,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方面隐患太多。

尤其像司马家这种篡掉一个正属于上升期的政权,面临的难度极大。

这一方面说明了司马家族人家是真能耐。

另一方面也注定你的谋国之路是注定要遭大反噬的。

司马懿指水放屁;司马师血腥镇压;司马昭闹市弑君,这一路的权力之路走来,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摁平的山头越来越多,但自身的戾气却也越来越重。

司马家这个鸠摩智,抢了曹家的七十二绝技,靠着自家的小无相功催动,在司马炎这一代终于拿下了天下第一的权力位置。

外面的各种不服摁平了,但自家的反噬,开始出现了。

司马家最大的命门,是司马炎的那个傻儿子。

司马炎生了25个儿子,都挺正常的,为啥单单继位的这个是二傻子呢!

人在做,天在看,凑巧的事情多着呢!

司马炎的那个牛弟弟,则是司马家这个鸠摩智遇到的易筋经!

司马炎为了保护自己的傻儿子命门开始强练易筋经,结果降伏不住的巨大反噬开始出现。

为了顶住巨大的反噬,他引入了外戚,散掉了武功,最终传功给了自己的诸位儿子。

在和“易筋经”两败俱伤后,他最终艰难成功的把江山,传给了他司马家的命门死穴,司马衷。

这一章和下一章,是经四章奋斗后,司马家的第一轮反噬。

司马懿和司马孚这两支对司马家贡献最大的力量,将在这两章后被全部扫入到历史的垃圾桶中!

辛苦来,辛苦去,为谁辛苦为谁忙。

这两章的故事史称“八王之乱”。

因为有八位司马在家族混杀中表现的特别突出,在《晋史》中被归为一传,所以史称“八王之乱”。

实际上,这段西晋的诸王混杀总共牵扯了十多个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理论上来说甚至应该叫“贾南风中兴”。

真正让天下彻底大乱的,是第二个阶段。

这段故事的脉络,其实不在司马诸王,而是整个中原大地被掏空的过程。

中原大地如果不被掏空,“五胡”不会乱起来。

在司马家的谋国反噬下,历史算是在刘邦斩白蛇于芒砀后,历经了五百年,终于要对华夏大地进行彻底的洗牌大调整了。

公元290年四月己酉,司马炎崩于含章殿。

调整了一辈子的司马炎,留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他死前一年的布局,抬高了叔叔司马亮的地位为大司马、大都督、假黄钺,将几个亲儿子放到了各镇去督军事,心思算是操碎了。

司马炎的最后一步调整,是打算外戚杨家最没水平的杨骏、窝囊蛋大辈分司马亮以及外镇的亲儿子们三权分立。(如何没水平和怎么窝囊蛋后面会讲)

三方都是自己人,能起到制衡的效果。

傻儿子是一点指望不上了,那丑儿媳妇贾南风也不能给一点机会,这货太狠,不会容下我钦点的第三代领导人的。

只要最终皇位能够顺利传到自己特别看好的孙子司马遹手上,自己这半辈子的心力憔悴就没白费。

提前介绍一下司马衷的这个太子,这孩子并不是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所生。

贾南风这辈子推倒过不少老爷们,但肚子从来没动静。

由此可见当年她公公对他的那句评价是多么的到位: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在司马炎的政治遗嘱中,司马遹在他爹继位后没多久就敲定了太子之位。(惠帝即位,立为皇太子)

在皇后尚年轻的时候,司马遹非皇后嫡子却如此迅速拿下太子位,这现象极其罕见。

先来看看司马遹这孩子很有意思的身世吧。

话说司马衷到了该交配的季节了,司马炎寻思自己这傻儿子别再不知咋操作,于是派去了自己的后宫技术骨干谢才人前去指导,结果去了以后谢才人就高效率命中了。(玖清惠贞正而有淑姿,选入后庭为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

这就有点疑问了,被派做侍寝的技术骨干那肯定是被领导看在眼里的,在踏实肯干的真刀真枪后被领导高度评价的。

作为同是两位领导战斗过的地方,谢骨干生的这孩子到底是哪位领导的战果呢?

爱谁谁,看待遇。

司马炎对这个孩子采取了如下的安排:

1、知道有孕后,这位技术骨干就主动申请回归总公司了,在前男友现公公司马炎的庇佑下生下了孩子。(贾后妒忌之,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

他司马家这辈分真乱,贾南风本来是司马攸小姨子,最后成了司马攸的侄媳妇,现在又是爷俩共用的技术骨干,同成长,共分享。

咱尼玛是汉族呀!咱又不是匈奴人连奶奶都忙活,这一家子下三滥!

2、司马遹自幼被养在自己身边,和他的儿子们天天一块玩。(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尝与诸皇子共戏殿上)

2、对群臣说:这孙子将来当兴我家。(因抚其背,谓廷尉傅祗曰:“此儿当兴我家)

3、对群臣说:这孙子像我爷爷。(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流于天下)

他扯这一堆淡,就是跟他爷爷司马懿当年提拔他弟弟司马攸一个意思,明确统序。

为啥要这样呢?

就算你看不上贾南风,但隔代的继承人你为啥要这么早的确定下来呢?

你不知道这后面这都是事吗!万一贾南风将来生出了孩子呢?

就算贾南风死了,被废了,将来要是又涌现出新皇后的一股政治力量呢?

一个才人的庶子,却让他下这么大的功夫。

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甭管咋琢磨的吧,他司马家这诅咒好神奇。

这种隔戴亲点的接班人,最后全都不得善终。

最要命的是,这俩隔戴亲点的接班人,都成了西晋先后两次引爆的导火索。

很可惜,司马炎再怎么机关算尽,也误不了被打脸的命运。

他精心布置的二元辅政,在他死之前就崩塌了。

司马炎死前根本没有明确的指明辅佐自己这傻儿子的顾命大臣。

或者说,还没来得及进行下一次的官方调整,他就不行了。

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司马炎快不行了时杨骏开始把大量自己的人安插在身边并亲自守着司马炎。(及帝疾笃,未有顾命,佐命功臣,皆已没矣,朝臣惶惑,计无所从。而骏尽斥群公,亲侍左右。因辄改易公卿,树其心腹)

司马炎也不是傻子,清醒的时候看到身边一大堆不认识的人,于是骂了杨骏一顿,随后下诏以司马亮和杨骏共辅朝政,但这封诏书后来被杨骏以借走瞅瞅的机会给扣下了。(会帝小间,见所用者非,乃正色谓骏曰:'何得便尔!'乃诏中书,以汝南王亮与骏夹辅王室。骏恐失权宠,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匿。中书监华廙恐惧,自往索之,终不肯与)

也就是说,让司马亮辅政的这封诏书并没有成为合法文件被传阅。

最终的遗照是在司马炎彻底要死的时候,杨皇后启奏父亲杨骏辅政,杨家自己拟的诏书。(信宿之间,上疾遂笃,后乃奏帝以骏辅政,帝颔之。便召中书监华暠、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遗诏)

遗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如故。

一路看下来的朋友对这一大串的官位应该不陌生。

当年他们司马家篡位前,自司马懿开始全都是这套配置。

史书中说杨骏把遗诏给司马炎看了,司马炎没说话。(诏成,后对暠、劭以呈帝,帝亲视而无言)

两种可能:

第一就是司马炎已经油尽灯枯,因为但凡司马炎还有一丁点能力,就算他病的再糊涂也会撑起最后一口气咬死杨骏的!

第二就是司马炎此时已经被软禁控制了。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司马炎本传中对任命杨骏的时间进行了详细描写:夏四月辛丑,以侍中车骑将军杨骏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八天后司马炎才真正驾崩。(己酉,帝崩于含章殿)

八天的时间相当长,很可能他已经被严密控制起来了,总之,他家的政权在他调整了一辈子之后,外戚居然变成了当年他爷爷司马懿高平陵之后的状态。

真的好讽刺。

杨骏上位后的第一项人事调整,就是命司马亮滚蛋,出镇许昌去督豫州诸军事。

杨骏是咋想的,不好说。

贼心贼胆这东西永远是跟实力相辅相成的。

但是,从他后面的表现来看,不仅仅是德不配位的问题了,是这位爷确确实实的把自己看高了。

自己突然支起这么大的一个摊子,你会吆喝吗?

真要是那么容易,人杰如司马家用得着三代才最终吃下这张权力大饼吗?

甭管他的心是咋想的了,现在确实是轮不着他琢磨更多了。

在宗室和门阀实力如此强劲的时代,你趁着伟大的舵手倒下的空子攫取了全部胜利果实,人家大副跟水手们是不干的。

杨骏也比较明白,他在口述遗诏时没忘了给自己配齐保镖,安排了大量的禁军武装。(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人、骑千人,移止前卫将军珧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卫,其差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给骏,令得持兵仗出入)

他的预感是对的。

由于七年前闹得举朝哗然的司马攸出镇事件,再加上这几年来杨家在司马炎小圈子里不断得宠,导致了宗室、门阀两个集团早就想弄死杨家了。

杨骏也明白,司马炎出殡的时候他都不敢出殿,引禁军百人自卫,生怕有政变搞他。(自是二日而崩,骏遂当寄托之重,居太极殿。梓宫将殡,六宫出辞,而骏不下殿,以武贲百人自卫)

杨骏刚接手,廷尉何勖等人就已经开始游说辈分最高,官衔最大的司马亮去起兵讨伐杨骏了。(勖曰:'今朝廷皆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或说亮率所领入废骏)

司马亮马上发挥出了自己被司马炎看中的政治优点。

怂。

不怂是不会被司马炎拿出来做宗主代表搞平衡的。

在众望所归下,司马亮连司马炎的殡都没出就连夜奔赴许昌。

杨骏在司马亮走后,使出了巩固权力的招数:大肆封赏。(骏自知素无美望,惧不能辑和远近,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遂大开封赏,欲以悦众)

朝廷内外群臣一律晋升一级,参与司马炎丧事的晋升二级,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一律封为关中侯,免除一年的赋税。

这种雨露均沾的大手笔是很罕见的。

为什么这种大肆封赏之前的明白人很少用呢?

即便开国封赏通常也要弄成特别麻烦的三六九等呢?还要分时段批次的搞呢?

1、待遇只要提上去了,你就降不下来。

2、全都一把尺子的提待遇,跟没提一样!

两千石以上的全封关内侯也就意味着不仅关内侯从此不值钱了,之前拼命得来爵位的那帮会陷入巨大的不满。

这产生不了任何安抚的情绪。

必须有等级与差距,你的封赏才会显得有价值。

有句话叫做“人不患寡患不均”。

在奖励时,则是“奖不患寡患平均”。

永远要明白,奖励的目的是让人产生落差从而拿下他。

更重要的是,不要总用“级别”进行奖励,“级别”意味着责任,永远是能担多大的责,提拔多大的官儿。

非能力提高的奖励尽量用钱和物质进行一次性找齐。

他认为自己这样会拿进步的利益封住两大势力的嘴,让宗室与群臣共同认可他坐稳执政。

但结果却是人家一边提干一边骂你傻王八蛋。

杨骏的兄弟杨珧、杨济在这暗流汹涌中已经意识到杨家的巨大问题了。

司马炎不在了,他杨家虽然明面上独掌朝纲,但实际上风雨飘摇。

你大权独揽的背后,是无数双仇恨的双眼。

杨济劝杨骏:你现在要把司马亮召回来,权力游戏不是这么玩的,你现在变成集火目标了,你得把司马亮喊回来帮你吸引火力,那个怂货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要是不喊回来咱家会被灭族的!(济谓傅咸曰:'若家兄征大司马入,退身避之,门户可得免耳。不尔,行当赤族)

他杨家不是没有明白人的,不光杨济,其实全都在劝杨骏赶紧把司马亮弄回来,咱外戚跟宗室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咸曰:'但征还,共崇至公,便立太平,无为避也。夫人臣不可有专,岂独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唇齿相依,计之善者)

杨骏根本不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情况,不仅断然拒绝,还把有见识的俩兄弟杨珧、杨济提前办退休了,都歇着去吧。(骏弟珧、济并有俊才,数相谏止,骏不能用,因废于家)

杨骏的做法,非常幼稚。

他认为这样既削弱了对自己的制约,同样还给宗室和群臣吃了一颗安心丸。

我在削弱我家势力哦。

你们别闹了哦。

但实际上,已经撕破脸的权力斗争游戏,向来是图穷匕见的,哪里有什么中间地带!

注意,杨骏在那封遗诏公之于众之前,还是有选择机会的,但当他宣布自己的司马懿配置,并把司马亮轰走,他就没有回头路了。

你既然上了车,你既然已经选择了大权独揽,你既然已经选择忽视了另外两大巨头的感受,你就没有下一个选项了。

顶级外戚中,哪怕是几乎无法复制的霍光,也是死后断子绝孙的。(虽然说有霍家子孙作的成分在)

你只能选择成为第二个司马家。

成为第二个司马家,你需要温水煮青蛙,你需要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势力,不断地间歇性的打击不服的势力。

司马家三代全族全上阵才算真正谋国,你杨骏现在却开始了一厢情愿。

上来就把俩具有成熟执政经验的兄弟给废了,那你指着谁去把守这么多关键岗位呢?

司马家的宗室为何尾大不掉呢?

没办法,换房本时你必须得让最信得过的人们去各值要位。

盼着你倒霉和盼着你死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杨骏是咋做的呢?

他用外甥段广、张劲为近侍,国家最高的红头文件要从他闺女那转一圈然后才发布,其实就是他控制了诏命输出。

他多树亲党,皆领禁兵,安排了中护军张劭和左军将军刘预(有记载为刘豫)打入了禁军的关键环节。

但是这能达到对权力的全面把控吗?

你确实是在禁军中安插了自己人,但安插全了吗?

不仅如此,杨骏和他闺女看人的眼光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也出了很大问题。

之前他司马家创业的时候,我们讲过禁军当中有两个关键的领导,中领军和中护军。

简要来讲,中领军是管禁宫里面的;中护军时管禁宫外面的。

这个中护军张劭的的确确是杨骏的铁杆,后面跟着他被灭了三族。

但此时的北军中侯(原中领军)王佑,杨骏本来也以为是自己人的,但人家其实是个埋藏的很深的,和多方面都有关系的顶级间谍。

王佑是太原王氏,平吴的王浑是他的族叔,在王佑儿子王峤的传中,王佑是杨骏的“腹心”智囊,就这次弄跑司马亮的谋划中,还是王佑的功劳。(父佑,以才智称,为杨骏腹心。骏之排汝南王亮,退卫瓘,皆佑之谋也。位至北军中候)

他表面上是杨骏的腹心,但他的真正老板其实是司马炎。

当年司马炎过世前不久,担心司马衷二百五,自己那皇孙又不是贾南风生的,最后决定用王佑的计谋把所有儿子都外放到地方掌实权来做牵制拱卫帝室,又因为担心杨氏将来作乱,派这个王佑做了北军中候。(爰至未年,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故无废立之心。复虑非贾后所生,终致危败,遂与腹心共图后事。说者纷然,久而不定,竟用王佑之谋,遣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又恐杨氏之逼,复以佑为北军中候,以典禁兵

从上面这句话我们知道,这个王佑是司马炎对付贾南风和杨骏两个人的关键人物。

要不是杨骏那眼光毒辣的弟弟杨济看出了问题外放了王佑,杨骏很可能会在后面那场政变时不仅体会到屈辱,还有刻骨铭心的背叛。(骏斥出王佑为河东太守,建立皇储,皆济谋也)

从后面被灭族的杨家党羽中没有王佑,后来王佑之子在胡马南下渡江避难时被晋元帝嘉奖“王佑三息始至,名德之胄,并有操行,宜蒙饰叙。且可给钱三十万,帛三百匹,米五十斛,亲兵二十人”可以看出,王佑确确实实是在解密后被司马炎安排的真正忠于晋室的一根暗线。

不仅杨骏走眼了,他闺女皇后杨芷也走眼了。

杨芷少年长于天水的舅舅赵家,后来当了皇后给了舅舅赵俊官做,并将舅舅的侄女赵粲也给安排进了后宫为夫人。

按理讲赵粲应该是杨家铁杆中的铁杆,但根本想不到的是,这位赵粲在后面的政变当中坚决的站到了贾南风的那边,后来还成为了贾南风最得力的亲信,其叔父赵浚也成了贾南风的中护军。

王佑和赵氏这种级别的心腹全都看走眼了,全都让人渗透了,只能说明杨家待在最顶级的权力场上真的不够格。

再细算一下禁军中,北军中候下辖七军中的长官态度比例:

我们明确知道的是,除了左军将军刘豫之外,右军、前军、骁骑三军不详,左卫将军司马越、后军将军荀悝、右军将军裴頠都不是杨骏的人。

裴頠是贾南风的亲戚。(贾充即頠从母夫也)

荀悝是贾充老同事荀勖的子弟,这两人在政变时都有关键作用。

司马越传中也写了“历左卫将军,加侍中。讨杨骏有功……”

结合后面贾南风大清洗时,看到了诛杀内外禁军中的高级领导中只有中护军张劭和左军将军刘预。

这其实也基本可以说明,禁军中,杨骏大量的关键岗位全都没拿下!

当然杨骏一直在做努力,他一直在往禁军中安插自己的势力,他本传中所谓“又多树亲党,皆领禁兵”大概率是往禁军的中下层中开始安插布置的。

因为他得罪了很多禁军中的中层武官,比如根本算不上太大能量的殿中中郎孟观、李肇。

这些小人物一向不被杨骏看得上,或者说由于位置关键,属于杨骏注定要踢掉的一帮人。

这批不得志的禁军中下层将领开始寻找暗中搞掉杨骏的机会。(素不为骏所礼,阴构骏将图社稷)

人事即政治啊!

给大家捋了这方方面面,列出了在太多人事环节上杨骏的漏洞百出。

老辣如司马懿,高平陵之后在干啥呢?

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增封颍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前八县,邑二万户,奏事不名。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

人家在尽可能的低调,避免刺激台面上的其他玩家,以装逼换时间,在要紧人事岗位上尽全力的开足马力进行换血。

杨骏刚入场,就让所有人把矛头对准了你。

当所有阶层防备厌恶你的时候,你的效率是极低的!

就在杨骏不断表演的时候,后宫中一个人也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妖后贾南风。

这位贾充的丑闺女,登上历史舞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