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还是预习?

 数学博士贼叉 2020-12-15

那天给辅导班的娃娃们做了一个进门测试,内容是关于多项式除法的。

娃娃们拿到题目就开始刷刷刷地算。题目很简单,就是一个高次多项式除以一个一次式然后求余式,我当时教了他们一个系数分离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然后就看他们一个个算得是不亦乐乎,我却哭笑不得。

事实上,我还专门给他们画过重点:如果是除以一次式的,只要把一次式的零点代入到高次式中就可以得到余式了,但是娃娃们把我教的东西还给我的速度简直比博尔特多度快:他们普遍都是机械地使用系数分离法在做带余除法,把零点代入的方法忘的一干二净——虽然用系数分离法比起普通的除法来已经节约了一半的时间了,但是显然不是最优的办法。

这其实就暴露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不重视复习。

其实初中数学预习的工作倒是真的可以不用做,因为内容实在是少的可怜,真的没什么必要去预习课本,但是复习这个事还是很有必要去做的。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孩子以后不会从事数学研究,而绝大多数的孩子根本不适合从事数学研究,所以数学这个课对于99%以上的孩子来说,尽可能取得高分就是最大的意义。

而能拿高分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相比,往往就是在难题上拉开了差距。难题难在哪里?它们往往需要你把很多的知识点串起来以后才能解决,所以你必须要对那些知识点非常熟悉,不然记都没记住还想要综合运用?

所以数学虽然不太需要记忆,但是还是需要记一些基本的东西的。特别是要注意到考试的时间限制,因此熟练程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需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记忆?

根据记忆曲线,最佳的复习节奏是当天复习一遍,然后隔一天复习第二次,然后再隔三天再来一次,这基本就不怎么会忘记了。

可是如果你上完课后不进行复习,那么过一个礼拜以后,压根就不会记得自己当时学了些啥,那这样的学习就是无效学习,纯属浪费时间。

在学校里上课,往往一个知识点会翻来覆去地讲、练很多次,所以你会感觉学校里的内容不复习影响似乎也不是太大,但是培训班里讲课的节奏要快的多,而且拉的时间间隔又长,如果不做好复习工作是很难跟得上的。

而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做对题目就已经觉得阿弥陀佛了,根本都没有复盘的习惯,也不会去思考这个题目会不会有更好的解法,更不会在平时的作业过程中给自己掐时间,所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成绩也只能在中游混着,想往上突破,很难。

这样群体的普遍特点是:上课能听懂,平时作业基本都会做,但是用的方法不够漂亮,一考试分数就下来。这就是典型的不复习或者不会复习的情况。不会复习在初中阶段还不算太要命,但是到了高中,这个差距一下子就能拉开。

当然,我讲这些东西也不指望所有学生都能做到,毕竟不是谁都能学好数学的,也不是每个家长和孩子都有这样的执行力的。饶是如此,我还是想说:不预习就算了,如果不复习,吃亏的真的是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