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肝硬化腹水】彭某,男,48岁...

 仕仕霖霖 2020-12-16
【案例分析—肝硬化腹水】
彭某,男,48岁

【主诉及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腹水,经外院一系列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脾肿大”。经用西医保肝利尿等药治疗,效不明显,病情反复,故要求中医 中药治疗。体检:慢性肝病面容,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贫血貌,颈部、上胸部可见3枚蜘蛛痣。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肝脾触及不满意,双下肢浮肿。

症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脉络怒张,伴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面色黧黑,形体消瘦,小便短少,舌质暗红,舌边紫斑,舌下青筋迁曲怒张,脉弦涩

【辨证】肝脾血瘀,脾虚气滞,水湿内停。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益气健脾。
处方:加味下瘀血汤。桃仁、 鳖甲、黄芪、 白术、茯苓皮、 丹参、生大黄、 枳实、大腹皮、 白茅根、槟榔、 黑大豆。

上方连续服用60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小解】肝主疏泄,脾得肝助,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所以说:“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充足,肝得以发挥正常功能。所谓 “木赖土以培之”。另一方面,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脾之运化,赖肝之疏泄,而肝藏之血,又赖脾之化生。二者功能失调,则疾病生焉。
《金匮要略》曰:“血不利则为水,血水本同源”,提示“血与水”在生理上相互化生且功用相近,病理上“瘀水关联”。故《血证论》提出“凡调血,必先治水,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肝失疏泄,脾不健运,对气、血、水的运化发生障碍,脾气虚行血无力则为瘀滞,脾阳虚温化不足则水湿停留,治疗上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治标实,益气健脾以固本虚。本案顾护脾胃,健脾利湿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