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雨收寒,在普宁的山间找寻“字祖”的遗迹

 风吟楼 2020-12-16

    “谷雨收寒,茶烟扬晓,又是牡丹时候”。常言雨生百谷,所以春雨绵绵的季节里,就有了一个节气,叫做“谷雨”。

谷雨(图:王维宣)


    中国民间,素有谷雨祭仓颉的习俗。传说仓颉诞辰是农历三月二十八,在今年,就是谷雨的第二天。这个显然与农事有关的节气,又是怎么和“造字”的大神联系到了一起呢?
    依古说,仓颉是黄帝的助手,史官,随黄帝南巡时,到了洛南保安阳虚山下,“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出现后,从前只能口口相传的传说可以记录下来,远途的信息可以精确地传递,人类对世界的解读,由感性变得理性,大规模的社会组织有了得力的工具。这的确是可让天地变色的伟大发明。

    通过当代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得知,文字的出现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当非一人之力。鲁迅在《门外文谈》中就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对此,古人也有认识,《荀子·解蔽》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 而夔独传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 是说仓颉、后稷、夔他们之所以能在“同行”众多的情况下传名后世,因为专精一事,做到极致。
    但这无碍仓颉成为中华文字的化身,也无碍普罗大众对这位有四目,能上通天,下识地的大神尊崇有加,祭祀不绝。时至今日,各地仍保存着多座仓颉庙。著名的如陕西白水县仓颉庙,每年的仓颉祭礼,隆重严整。那么在广东大地,在谷雨时分,还能找到与仓颉有关的民俗吗?还真有。

以上二图为半径山恭瘗字纸灰墓 

    以拍摄、研究普宁古村落而著称的当地青年文史研究者张声金,向记者介绍了当地的“字祖崇祀”。
    “最早在普宁本土接触与字祖相关的文化遗存,是由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于清同治年间兴学时所修之恭瘗字纸灰墓“,张声金介绍,“清水师提督方耀在潮兴学,每年雇人赴各地收罗字纸涤净焚化埋入字纸灰墓,以示惜字崇文诗礼教化。”字纸收集后,一般有塔亭或字纸炉进行配套使用,称“字纸库”,过去常见于街巷村庙;焚化后的字纸灰,或是送溪随水流走,或是再收集送到山林中埋入土里,也就有了“字纸墓”。“这些行为,是文字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仪式,其提醒人们敬惜文字,不可亵渎文字,这就是礼教所及”他说。

以上二图为旧时文人兴建的字纸塔 也即“字纸库”

    “恭瘗字纸灰墓”位于普宁市大坝镇辖下行政村半径村山中。该村由主村半径、自然村东山组成,现有人口6000余,黄、陈、蔡、郭、廖五姓杂居。村内有古寨、古祠、古庙多座,更有普宁境内独一无二的仓颉庙——仓沮圣庙。

以上六图为半径村字祖庙

    张声金介绍,该庙俗称字祖庙,为小三间二进式,门额镌“仓沮圣庙”,回照刻“始制文字”,庙内大厅设仓颉圣帝造像,另祀有沮诵圣帝,不过是以“玉封仓沮圣帝神位”的两者合并形式出现。相传沮诵和仓颉合作造了字,但老百姓一般只知道仓颉,而把沮诵给忽略了。半径村廖氏族谱资料记载,清康熙十六年(1687)廖亚禄(陈其典)乡试中文科举人,及后至二十八年(1689),其率乡党筹创斯庙,以兴文教,“据半径村的老人介绍说,在七八十年前,字祖庙仅剩后厅、左房间、左侧一堵墙,其余皆塌毁,当然神像、大门楼门额皆存,后来依照原格局进行重修”。旧时普宁当地文人除了日常课读书写、孔子诞拜孔等常规活动之外,每年还会在这里祭祀字祖,呈献供品,焚化字纸,时间当在谷雨前后,也即农历三月二十八仓颉诞辰日。可惜庙宇恢复以来,祭祀字祖的仪式尚未恢复,每年只有家中有读书小孩的村民才会去祭拜,祈望学业进步。

村郊竹林下废弃的字祖师香炉

    如今,文字崇拜的古风已经消退得相当厉害。但在普宁当地,仍不时能发现一些与之有关的遗存。张声金说,2018年闲游南溪水乡某村,于山边偶遇有丢弃在竹林边的“字祖师”香炉,颇感兴趣,可惜尽管问了当地人,包括上年纪的老人,皆都答不出个所以然。但可以肯定,它与字祖崇拜有关。

洪阳文昌阁内的字祖匾额

    几年前在泥沟山内某处神庙中,他还发现一个刻有“会文社”三字的香炉,“起初并不晓得是什么来源,倒是以为旧时乡里某个乡社之遗存?却怎么都没想到,普宁本土旧时祭祀字祖的神坛所在,多会以某文社称,比如旧县治洪阳城内文昌阁的‘修文社’,即其类同。”2018年,有族兄在泥沟另一山内发现一座旧墓,碑额刻“会文社”三大字,正中刻仓颉先圣字祖之神位,两旁镌缘遇护法仙师共一百零八位、缘遇护法先姑公一百零二位。按碑文内容推测,这或应是一座义冢,即以会文社仓颉圣帝的名义行善收修。此墓经过重修,据族兄言该处原有一座古庵堂,旧时有某地某氏见该庵所在风水甚好,乃设计毁庵而驱其所有者。照此推测,这座与“字祖”相关的墓,也许是该庵所遗存。还有一种可能是与泥沟清末民初的宗教人物张运杰所创之善社有关。张运杰1881出生于普宁泥沟殷商之家,弱冠受戒于罗浮山,后在揭阳、潮安一带修苦行,收字纸、埋尸骸、术岐黄、施医药,先后振兴、创建潮安县大吴乡修德善堂、揭阳县炮台镇东岭觉世善堂,及觉真善堂等,惠泽黎庶,被称为“张菩萨”。新加坡华侨奉其像、香火而创建同德善堂念心社等,今仍继其志,行善举。

泥沟山里的会文社字祖墓

会文社香炉

    记者查考发现,如今在广东各地,仍有一些仓颉庙保留下来。如揭东县白塔镇元联村、揭西县棉湖镇、佛山西樵山等地,都仍有“字祖庙”“字祖圣庙”。清代《点石斋画报》上也记载清末广州西关、越秀山下,等地都建有字祖庙,“惠州府城大西门外”的字祖庙“虔祀仓颉、沮诵二圣像于中庙后层楼上,矗高并城垣,近临丰湖,山色湖光,凭栏在目。⋯⋯三月二十八日,为仓颉圣诞,彼都人士联袂而 至,敬祝千秋一瓣之香,心仪往圣。该处识字之人洵能知所本哉。“ 这些旧俗今日虽仅得鳞爪遗存,但悠悠文脉,却是代代相传。

202004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