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加于阴谓之汗

 昵称72924878 2020-12-16


人有出汗之功能,而很多动物没有此功能,譬如说,狗要是感觉太热了,只能吐舌头散热。按照现代生理学的说法,人有汗腺,故而能出汗,但是在现实中,有的人可能多汗,有的人可能汗出困难,这样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又该如何去解释呢?譬如说,运动之后可能会大量出汗,这是常见的生活现象,若太阳与阳明合病,则恶寒汗出,若阳明病,则多汗,若汗出不止,则病危之象,若少阳与太阳合病,则无汗恶风,若中暑,则汗出难,诸如此类,这些是常见的病象。

《素问》是这样解释出汗现象:

阳加于阴谓之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同的人可能理解有歧义。但出汗的原理一定是唯一的,无论病象如何变化,必须在基本原理上统一认识。

人之所以能出汗,是因为少阳有热而厥阴实之故,若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则汗出困难。少阳为三阳之末,厥阴为三阴之末,故少阳与厥阴俱盛则汗出。

太阳与阳明合病,则少阳反热,故恶寒汗出,桂枝汤主之。

阳明与少阳合病,厥阴必实,故多汗。

汗出不止,饮食难下,少阳与厥阴独盛,而太阳与阳明俱绝,太阴与少阴俱绝,故病危。

剧烈运动之后,少阳与厥阴俱盛,故而汗出。

夏季中暑,太阳与少阴俱盛,少阳与厥阴俱虚,故汗出困难。

如若中湿,少阳必寒,故汗出困难。

动物不能汗出,是少阳不足之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