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盘微信七年,更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谭天论道 2020-12-16

七年前一款APP横空出世,它和我们一起走进了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七年后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思维方式都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要说乔布斯的iPhone改变了世界,那么,张小龙的微信可以说改变了中国。七年之痒,我们不讨论它如何改变中国,只讨论它如何改变自己。复盘微信是为了探讨如何做好一个互联网产品

一、从无到有,连接一切

2010年 11月 19日,腾讯微信项目正式启动。

2011年 1月 21日,微信上线了首个版本 1.0,当时仅支持 iOS设备。紧接着三天后的 1月 24日,微信第一个 Android版发布。很快,1月 26日,第一个塞班 S60版发布(2013年停更)。尽管功能简陋,不过初代微信即支持从 QQ中导入联系人,也成为微信日后用户群能够快速扩张的一大基础。

2011年 5月,微信 2.0版中上线语音聊天功能,该功能的发布使微信用户量有了显著增长,同时也成为日后用户使用微信的一大重要通讯功能。

2012年 8月 17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运营,从此公众号逐渐成为微信的丰富功能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2年 9月 5日,微信开始支持扫一扫功能,此后“扫一扫”成为微信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重要入口。2013年 8月 5日,微信支付功能上线,支持绑定银行卡,随后逐步发展成为与支付宝并立的移动支付巨头。

……

截至目前,微信(月活)用户数已接近 10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应用,从通讯、社交、阅读、支付等方面渗透到了国民的生活中。此时的微信已成为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社交媒体,不仅影响中国,还走出国门。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面对微信不能承受之重,张小龙有着清醒的认识:张小龙的产品哲学,他是坚决反对产品多功能的,其名言是:一个产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马云说: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未来30年“从有到无“。那么,对于微信未来七年将会是怎样?这是张小龙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从有到好,以退为进

张小龙是一名极客,他一直对于商业保持疏离感。这位爱看哲学书、好听摇滚的程序员曾经在几年前就被人民日报》评价: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他独自为Foxmail写下7万多行代码,供超过200万用户免费使用。但接触《人民日报》记者时,他还处于失业状态。

Foxmail最后结局还算不错,连同张小龙一起,以1200万的价格被博大收购。不过,发布会当晚,张小龙心情很低落。他写了一封充满伤感的信: “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得出它的每一个细节……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当然,开弓没有回头箭,但张小龙微信商业化始终是保持警惕和谨慎。微信插广告一开始他是抗拒的,但是腾讯作为企业是要赢利的呀。最后张小龙妥协了,但仍要求广告必须少而精,不能影响用户体验。七年弹指一挥间时间里,微信这个超级APP已经生长为森林,无数生物寄居其中。在这个10亿用户的商业王国里,张小龙始终惶恐。

微信真正的发明在于,它构建了移动时代的交互方式,简单而直接地打通了通讯、社交、信息和商业。然而,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张小龙也会陷入矛盾里。胡泳教授以为:“深切感受到张小龙作为一个产品哲学家和一个用户行将突破10亿的流行应用的主导人之间无法弥合的矛盾。”马化腾安慰道:“总能慢慢找到一条最佳路径的,尽管慢,但必须合理才做。”

不做内容只做服务,不做平台只做工具(尽管微信已是一个平台型工具)。在腾讯的商业帝国中,微信并不赚钱,但它却为所有赚钱的产品提供支持。张上龙坚信:“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把它们作为整体一并接受下来,彻底去除其中的相对性,丝毫不觉得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大踏步的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对于微信的未来,不做什么恐怕比做什么更重要。

三、洞察人生,守望孤独

低调是腾讯的底色,一方面可能是源自广东企业务实作风,另一方面马化腾、张小龙都中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程序员。早年的马化腾在公司电梯里总是低着头呆在角落里。研究生导师对张同学的评价是“不爱说话,喜欢鼓捣电脑,喜欢睡懒觉的年轻人”,他当年读大学时并不出众,2011年参加同学聚会时还有一位女生不认识他。他不爱跟人打交道,大学打发无聊时光的方式之一就是坐在宿舍外面的水塘边钓虾。

但奇怪的是,很多时候,世界的隔阂就是由羞涩内向的人用打破的。3Q大战让腼腆的马化腾懂得去公关去积极应对激烈冲突的现实。微信的成功也给张小龙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改变。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做了场8个半小时的演讲,178页PPT,他几乎一气呵成。他侃侃而谈,谈哲学和艺术,还提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新概念。此后两年,张小龙的年度演讲成为“互联网界的政府工作报告”。太多人想知道张小龙在想什么、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

媒体很难采访到张小龙,前央视主持人王利芬曾以创业者身份拜访张小龙,会议室里,听到王利芬一行表示每天长时间使用微信,张小龙显得有些着急,他慢慢说着,“这不是好事”,“用完即走最理想”——当时,张小龙和同事吃饭、开会,都会规定“不能看微信”。为此,他决定开发小程序,一年多来尽管小程序不温不火,但张小龙仍有足够的耐心。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张小龙只是想做一款用户满意的互联网产品

微信七年不断变身:从最初的社交产品、到平台、再到如今想连接人与真实世界的工具。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微信变成了工作QQ、朋友圈垃圾信息太多、公众号打开率太低……但在下一个替代品出来之前,又没有人能真正离开它。敏锐如张小龙,显然捕捉到了这些危险的信号。于是在今年公开课上,他透露了一些微信新举动:正在开发公众号独立APP、将恢复对作者的赞赏功能。张小龙还提出微信下一步要探索线下,不是把更多的生活搬到线上,而是去走一条相反的道路。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孩霍尔顿曾经向妹妹阐述自己的理想: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里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里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这个浮躁的快节奏社会里,张小龙的内心需要安静下来。此时,复盘七年,守望孤独,洞察人性,唯有如此微信才能走得更远。

2017中国互联网画像

如何做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

别让资本玩残互联网——写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