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帆齐:从《腾讯传》看中国互联网变迁史

 齐帆齐 2021-04-06
腾讯传
作为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在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股价与2004年上市时已经上涨数百倍,人人无法离开它的产品,这样伟大的公司,那么它的成长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腾讯传》带领我们一起回望腾讯的成长史以及历经的沧桑巨变。
偶然创立“腾讯”
腾讯主要创始人马化腾,他从小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父亲曾用四个月收入为他买了台望远镜,他读书是学霸级人物,痴迷研究,爱读书思考。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他经常能把学校电脑黑死机。
在马化腾的中学时期,校园里最流行的一个词汇是“时不我待”,老师们以无比急切的口吻告诫年轻人,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时代,机会就像河流里的泥鳅,处处可见,不易抓获
大学毕业的马化腾在寻呼机公司和润讯网络公司上班度过了一段迷茫的时期。
马化腾的同学张志东发现公司电脑网络总有黑客攻击,他查出对方ID是在深圳罗湖,他印象里马化腾在润讯公司工作,他知道马化腾在大学里是出了名爱干这类事。
本来他们毕业三年没有联系,这回不打不相识,张志东打电话给马化腾“这是你干的事吧?”马化腾不急不慢地说:“我想试试你的水平”。
因为同专业性工作,他们有空的时候经常喝咖啡聚会交流,有一次马化腾突然对张志东说,我们一起创办一家公司吧!
那时他的朋友丁磊刚开发出邮箱,成立了公司,马化腾坐不住了,总觉得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做点什么。(他和丁磊们相识于慧多网,他们都是慧多网最早期的前100名用户之一)
张志东爽快地答应了,还比马化腾办辞职更快,张家本来让他出国投奔在美国的姑姑,因为马化腾的邀请改变了主意。
他们都是懂编程,懂产品,但运作公司需要会销售懂市场的人,于是又邀请在深圳电信工作的曾李青加入。
曾李青凭一己之力曾说服一家房地产商投资120万建立全国第一个宽带小区,曾李青在深圳电信局很受重用,1998年遇见电信的“三顿”,他所在的区域面临改革,前途迷茫时,刚好遇见马化腾和张志东四处在寻找销售人才。三个人一拍即合。
同时还有两位兼职创始人陈一丹和许晨晔,在腾讯成立的前面一年多,他们俩一直都是兼职,下班和周末赶去帮忙,怕公司养不起,事实公司就历经多次生存窘境。
他们开始决定都取“讯”作为尾缀,表示与“通讯”有关,而前缀的选择则发生了一些周折。马化腾回忆说:“最早想出的名字叫网讯,就是网络通讯的意思,最直接,最简单,第二备选的是捷讯,第三个是飞讯,第四个名字才是腾讯。工商登记是我父亲替我跑的,他回来说,前面几个都登记不下来,就'腾讯’可以。我想,有我的名字太个人色彩了,不太好。
但父亲说,就是这个了吧,要不然就注册不下来。于是就叫腾讯了。”1998年底,这家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五位创始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又都是拥有各自优势,还都对互联网感兴趣,他们都出身于中产家庭,又在互联网氛围浓厚的深圳大都市,一切是偶然又是必然。
那时候他们无法想到,十几年后,他们在曾经的母校深圳大学旁边能拥有39层的腾讯大厦,能看到曾经一起跑步打球的操场和林荫大道。更不会想到自己以后会是世界互联网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人生就是如此奇妙。
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老师曾经定义过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说他们只不过是较早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而财富刚好找上了他们,这句话用在腾讯五位创始人身上最合适不过。
初创迷茫期以及蜕变
腾讯一开始是想做寻呼机相关的业务,一直定位很迷茫,也有做过卖网页软件等。
1996年以色列开发出ICQ(我找你)的意思,这软件能在互联网上聊天,发生信息,传递文件等功能。
早在1997年,中国就有人投入开发出ICQ的汉化版。马化腾团队投入开发ICQ其实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马化腾在广州电信的信息港上“闲逛”是无意中发现政府招标在线寻呼平台的新闻,想购买一个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向全社会公开招标。
第二天,曾李青去打听消息得知招标其实是个幌子,已经被飞华公司内定了,他们都已经开发好了ICQ。马化腾还是打算试试,他和张志东闭门数日写了竞标书,研究开发出ICQ,但果然政府没有给腾讯机会。
马化腾倔强地说当副业养着,直到ICQ用户大幅增涨,不得不面临增加服务器,开销越来越大,而腾讯却没有找到盈利模式。
2000年,腾讯几位创始人分头到处求人想把公司卖了,可全中国没有一家愿意收购。他们只会看有多少电脑桌椅,并没有人看到腾讯拥有的qq无形价值。
眼看腾讯要失血而死,幸运的是,IDG和盈科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前恰好投了220万美元。第二周,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如果再晚一周,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腾讯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死在那场互联网泡沫。在腾讯的发展史上,这也算是个运气吧!
然后是2001年南非MIH的意外闯入,估值腾讯6000万美元,以32.8%股份成为腾讯的第二大股东,获得投资的腾讯从此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扰。
自此没多久,腾讯和中国移动合作的“移动梦网”有了第一桶金,但几年后发现自己没有入口,受制于人,也让马化腾意识到流量与资本的重要性。
后来,有员工听说韩国有卖虚拟装扮的产品且很受年轻人欢迎,腾讯也开发了qq币,qq秀,会员,红钻等产品,一举实现盈利,腾讯算是盈利最早的互联网公司,其中会员制是中国互联网的率先探索模式。
当年和msn以及51.com的大战,最后都是腾讯胜出,QQ不断升级功能,增强用户体验,最后围剿了msn,还有个原因msn的所有数据库都在美国的服务器里,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不满,这里又对腾讯有利了。
51网站是因为公司出现内斗,还有战略上的几个失败措施,导致51不再是腾讯的对手。
在腾讯的发展史上,最著名的算是3Q大战事件,360的周鸿祎和腾讯的马化腾的QQ之战,让互联网界地动山摇,血腥风雨,甚至告到最高人民法院,最后还是工信部紧急叫停。腾讯赢了官司却输了人心舆论。
腾讯一度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公敌,马化腾也是当年唯一同时和陈天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同时过招的人,甚至全球互联网四大天王Google,Yahoo,eBay,MSN干的所有业务,腾讯都干了。
2010年3Q大战之后,马化腾第一次开始认可开放和分享。资本运作从收购转为参与式,只求共生,不求拥有。全球很多企业腾讯都有参与股份,如京东,搜狗滴滴打车大众点评,58同城等。
尤其是在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的领头下,腾讯收购了很多游戏公司,游戏收入曾占腾讯收入的百分之七十。
2011年张小龙开发了微信,腾讯和微博之战也就结束了,自此,腾讯屹立互联网的社交之王,无人撼动的独角兽霸主地位。
腾讯的“抄袭门
为什么说3Q大战,腾讯输了舆论,他所有产品缺少原创,树敌太多。
腾讯是在以色列公司OICQ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QQ,微信也是借鉴了Kik的所有产品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腾讯不是第一个做在线游戏的,不是第一个做门户的,不是第一个做视频的,不是第一个做在线音乐的……但倚仗着对用户体验细节的把握,快速的反应速度,雄厚的资本以及QQ等社交软件流量优势,腾讯在以上所有的环节中实现了后发制人。
拍拍网是模仿马云的淘宝,门户网站是模仿丁磊的网易……
腾讯的玩法是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方式获得用户飞速增长。马化腾说:我不盲目创新,微软。谷歌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我不争第一,没意义,新产品一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所以要慎重。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早在2004年就完成了即时语音通信上的重大突破,若非遭到国有的电信运营商的蛮横阻挠。2011年的微信将早出生7年,而且这个机会应该属于网易的丁磊。这又得要说马化腾真是“运气好”。
腾讯收购了张小龙的团队,又增加一张“王炸”。2011年1月,张小龙的团队发布了微信。5月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上线,7月推出“附近的人”,2012年3月,微信突破一亿,上线仅433天,成了全球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
2012年4月,微信推出朋友圈,8月,公众平台上线。至此,微信的熟人社区和媒体公众号属性基本形成,已不屑于与微博对抗了。
2014年的春节,抢红包引爆,让阿里直接懵逼。从2011年到2014年是属于微信的时代,并且微信抢占了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一直到今天的王者荣耀,腾讯都站在了这个时代的最前沿。
互联网世界是个赢家通吃的世界,以往说5%公司垄断95%的市场份额,移动互联网时代马太效应更为明显。成功的优势不断积累和放大,腾讯成为了今天的巨无霸,构建了一个帝国。
面对舆论关于腾讯没有原创能力,张小龙说:“QQ成功了,而ICQ却死掉了,微信走红了,KIK却至今默默无闻。对于一个应用性的社交工具,其核心的价值是用户体验。微信的很多功能都在其他软件工具上出现过。比如摇一摇最早出现在Bump上,这个软件是让两个人碰一下手机来交换名片,在中国并没有人知道这个软件,而我们把它移植到微信中,第一个月的使用量就超过了一个亿;语音通话功能早在2004年前后就成熟了,但也是在微信上才被彻底引爆的。因此说,在某一场景下的用户体验是一款互联网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其他。”
腾讯创始人“五虎”是腾讯的一个传奇,他们个性迥异,特长鲜明,张志东的顶尖编程才华、马化腾擅长产品、曾李青的营销天分、陈一丹的管理能力、许晨晔优秀的技术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过人的天赋,近乎完美的创始团队为腾讯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这点区别于比其他网络公司的最大优势。
马化腾后来又邀请具有国际化视野,擅于资本运营的知名广告人刘炽平,海外背景的汤道生等人加入,以致使腾讯走得又高又远,让其他互联网公司望尘莫及。
1995后到99年之间,那是互联网界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如:百度的李彦宏、阿里巴巴的马云、当当网的李国庆、雅虎的杨致远、网易的丁磊、51网站的庞东升,360的周鸿祎,盛大的陈天桥、新浪微博的张朝阳等人。
无论是当年三大门户网站的兴衰,还是BAT的崛起,360、微博、京东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时代的力量让人感受到身处洪流之中,崛起和淹没只是在一念之间。
这些互联网精英也不过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走,只是腾讯有幸成长为超级巨人。
腾讯的多个产品是一代代人的共同回忆,当年的玩QQ空间,农场偷菜,穿越火线游戏的人都已经是已步入中年,而腾讯的传奇依旧在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