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媒体人怎么办?

 谭天论道 2020-12-16

首先定义一下我说的媒体人,这里的媒体主要是指传统媒体或机构媒体。传统媒体曾经有过风光无限的好时光,然而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媒体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尽管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上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江河日下,这到底是怎么了?其实一个很简单而残酷的事实就是因为互联网。现在人们常说互联网赋能,互联网赋予每一个使用者同样的权利,但每个使用者的能力和权力却是不一样的。这个赋能产生最大的变化,就是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媒体,人人都是媒体,专业媒体还有多大优势和能耐?

诚然,传统主流媒体目前还是不可替代的,但以后呢?于是,不少媒体人问我怎么办?是离开传统媒体还是留住传统媒体?如果不做媒体那还能做什么?我不能给出具体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但我可以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议。人人时代,媒体人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不能把主流媒体的背书放大到最大,如果你不能机构媒体的弊端减少到最小,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有很强学习能力和融合能力的媒体人,你还不如回家摆地摊(同样需要竞争力)。

采、写、编、播、评,过去内容生产是媒体人的核心竞争力,但现在已经不够了,还需要懂得内容运营和服务用户,还需要掌握数据分析、内容分发等新技能。于是有人吐槽现在媒体人十八般武艺都要会,这就需要团队和机器来助力。人人都可以做媒体,但还是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机构媒体专业性需要重新评估,自媒体也不一定不专业。你认为是专业的,但用户并不买账。你认为不专业的反而吸引眼球。互联网时代有许多东西需要重新定义,专业度必定有新的衡量标准。

对于想改变自己挑战未来的媒体人来说,跳水世界冠军劳丽诗说得好:可以不华丽,但必须转身。无论是跳槽新兴媒体还是打造新型媒体,你都必须从思想观念到行为习惯改变自己,用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精神来武装自己。

对于年纪较大的媒体人,恐怕不太想跳槽和换岗。不换单位可以,传统媒体一时半会不会倒闭,但不换岗却不太可能,因为有些岗位会随着媒体转型而裁人或消失的。所以留下来人也要直面改革,至少不应成为改革和创新的绊脚石。

对于刚入媒体不久的年轻人,无论做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实都很辛苦,因此努力是常态。不要抱怨媒体的种种不堪,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即使最终选择离开也要积攒经验和人脉,有过媒体历练你就有了在社会上打拼的资本。

对于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媒体人,你可以选择创业可以选择做一个自媒体人。当然你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气概,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对事业成功的渴望要强大对金钱的追求,要有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和长远的人生规划。

对于选择离开媒体的人,只要你曾经是一个还不错的媒体人,你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在泛媒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传播人才,而媒体人的经历和发散思维也有助于你在新行业新岗位做出一番业绩和成就。我认为有三种人不宜离职创业,一是在传统媒体中已养成慵懒懈怠的人。二是吃惯了皇粮不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人。三是已形成陈旧的思维定势,缺少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的人。


不管你选择走还是留,做传媒还是不做传媒,最好的选择都不是因为逃避。不管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拼搏精神、学习能力、坚定信念和健康心态都是必须的。有人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做传媒如当兵,学传媒的同学你会后悔一辈子吗?

如果你还想在媒体混的话,你就要成为打不倒的小强,首先你要做一个具有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人,意志坚定且灵活善变,善于思考且勇于行动。互联网时代智慧在民间,资源在社会,媒体人要做一个连接者和转换者。

如果你还是一个热爱传媒的有为青年,而你所在的媒体半死不活,看不到希望和出路,你不能改变大环境但你可以营造小氛围,找一些志同道合者尝试局部的创新和突围。如果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话,那么你可以考虑离开了。

人人时代,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媒体人。一句话,靠天靠地靠自己。靠天就是获取政府支持,或资金或政策;靠地就是依托市场找对用户,用户就是你的衣食父母。靠天靠地都要靠自己来争取去实现,今天的媒体人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人人时代,媒体人的身份变得模糊了。非媒体的可以媒体人的事,媒体人也可以非媒体的事,开放边界与跨界融合已成为新常态。未来媒体就是智媒,人机合一共同进化。如果媒体人不想被机器人取代,就要学会驾驭机器人(人工智能)。

我在悟空问答上提了同样的问题“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媒体人怎么办?”,收到一些不错的回答:

海水退潮时,穿没穿底裤就知道了。有实力的媒体人即使全民自媒体时代他依然是个强者。对他来说,不过是换种方式,换个平台而已,可以说他展示才华的空间更大了。他自己就是主编,自己就是老板,他活的应该比以前更有滋有味。 传统媒体躺着赚钱的时代几乎回不来了。仅存的1%,那也是实力雄厚,紧紧拥抱时代,及时做出改变的。如果还抱着老脑筋,苦苦挣扎,别人送货上门,你还等着顾客上门,可想而知你的日子会好到哪里去。

人人都是自媒体,但能成为红花的肯定是极少数,多数还是绿叶。 不得不说,传统媒体也养懒了一批人,他们把平台的实力当成自己的能力。即便他们这样的人如果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经过努力,依然有可能成为自媒体佼佼者。

从中心化发展至去中心化是全行业的趋势,只不过传媒产业门槛更低。2020年社交电商、私域流量的火爆,对于巨头平台的冲击非常大,整个生态都在尝试磨合出一种新的协同方式。好比美团和品牌自己的私域之间,其实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联动起来其实才是创造价值的最佳体现。

媒体人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永远都是最强大的壁垒。所谓人人都是媒体,或者叫自媒体,只是这个时代的传播方式给予了更多人去发表观点的可能,但质量仍然良莠不齐。行业模式的发展,其实侧面也要求着媒体人要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去传播更有深度和见解的内容。另外一点,机构和自媒体的重要差别,在于权威性。观点的严谨度,是有一个层级标准的:自媒体新人可以放飞自我,任性发表观点;有一定基数的大V就需要稍作收敛;而机构媒体需要的态度,那必定是需要严谨再严谨,因为传播的素材会影响社会舆论。稍有意识的读者,其实内心遵从的就是,追求思维发散看自媒体,追求权威看机构。所以,正确树立权威性,是媒体人需要持续坚守的一个方向。

简要总结:1.专注打造技能壁垒;2.以权威性做为发展导向。


我也在微信群我里与一些媒体朋友交流,黎主任认为媒体人存在一些守旧的思维定势:①宣传思维:局限于此,故无法真正落地用户中心的服务思维;②内容思维:局限于内容生产,无法真正落地开放聚合的、超内容生产的平台思维;③技术思维:局限于此,故重于技术应用换妆,虽然开办网站、APP,应用AI、VR往往也一马当先,却经常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因无法从机制体制到文化观念上实现革命,也就注定无法实现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类的社交化、算法产品创新,以及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的全新生态布局。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传统媒体中,我们仍然看到一些能坚守而不保守的媒体精英。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的严总跟我说得最多的话是,要学习,要学习,要学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认为缺少学习能力的媒体人一定会被淘汰的。我的另一位朋友佛山电视台的程总结合他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学习心得说:毛主席早在《学习与时局》上就讲了:“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胜利。”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你觉得呢?

你是什么样的媒体人?你怎么看现在的媒体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媒体人?说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