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陶谦篇(下)

 金色年华554 2020-12-16

汉末群雄系列之陶谦(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陶谦重大事件之七——经营徐州

之前重点讲了陶谦在诸侯讨董时的作为,接下来继续讲陶谦之后的故事。

《后汉书·陶谦传》谈及陶谦用人方面“信用非所”、内政方面“刑政不理”,评价非常差。史料记载了以下几个典型事例。

陶谦能用人却不能容人。据谢承《后汉书》(与范晔所著史书同名,但以东吴为正统)记载,陶谦初到徐州时,听说本地有位叫赵昱的大名士,便想予以任用。不过赵昱曾因故辞官,不想再出仕,于是拒绝了陶谦,称病跑路。陶谦又派人追查下落,当面宣读征召命令,赵昱还是不从。陶谦不依不饶,搬出刑罚威胁,赵昱无奈之下只得出山辅佐陶谦。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陶谦篇(下)

陶谦对赵昱一开始还不错,为其举茂才,让他做自己的别驾从事。赵昱虽然之前不愿出仕,但既然辅佐陶谦,就非常忠心负责。不过赵昱性格耿直,说话不会绕弯,总是跟陶谦提意见,搞得陶谦很不高兴。时间久了陶谦越看赵昱越不顺眼,于是把他支到广陵郡去做太守。

相应地,曹宏等一些会察言观色,懂得顺着老板心思发言的人逐渐上位。也许陶谦真的年纪大了,殊不知自己年轻时也是逢人就怼,面对上级从来不肯受半点委屈的主。有文章考证这里《后汉书》中的曹宏就是曹豹,即陶谦最倚重的大将。结合陶谦喜好名士疏离寒门的用人风格,曹豹很可能不是武人出身,而是文人带兵的将领,那么曹宏与曹豹即便不是同一人也很可能是同族。

《后汉书·陶谦传》载:别驾从事赵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见疏,出为广陵太守。曹宏等谗慝小人,谦甚亲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渐乱。

陶谦为掌控徐州拉拢名士、大族本没有错误,但偏偏没有容人之量,只喜欢听好话,徐州由大批外来难民涌入形成的短暂繁荣之下,隐藏着离心离德、四分五裂的危机。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陶谦篇(下)

陶谦重大事件之八——勾结反贼一事辩诬

根据史书记载,陶谦还做过一件非常大逆不道之事。

《后汉书·陶谦传》载:下邳阎宣自称天子,谦始与合从,后遂杀之而并其众。

《三国志·陶谦传》载: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众。

下邳有个叫阙宣的人造反,公然自称天子,陶谦竟然与其联合起来抢掠,利用完这伙反贼又下黑手除掉阙宣,兼并其军队。

这件事是很多人黑陶谦的最佳事例,认为陶谦道德败坏,虚伪至极。其实这件事大有疑问。

首先,陶谦的为人。陶谦其人当然算不上雄才大略,甚至识人用人水平也不高。尽管陶谦亲小人远君子,但对治理地方、发展农耕是很用心的,“徐方百姓殷盛,谷实甚丰,流民多归之”。这样的人不大可能联合叛军抢掠百姓。

其次,用人不当是能力问题,与政治信仰是两码事。正如上一篇中笔者所言,事实上陶谦是撤头撤尾的大汉死忠,这一点见仁见智,很多朋友也许不认同,可以参考上一篇文章。一个费尽心思表达对汉室忠诚并积极采取行动营救汉献帝的人,如果说采取权宜之计联合地方叛军很有可能,但这叛军首领已经公然自称天子,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陶谦之前就联合过泰山臧霸等出身“不干净”的力量,但好歹臧霸接受了陶谦任命,这与阙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是否拥立汉室,是原则,是底线,陶谦不会逾越。

最后,这件事的出处。《三国志》与《后汉书》都白纸黑字言之凿凿,似乎不容不信。但别忘记,陶谦与曹操可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后汉书》的记载引自《三国志》,而《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人,晋代魏,以曹魏为正统,在曹魏时期陶谦的形象自然不佳。两部史书对陶谦的评价都非常差,这与陶谦对曹家犯下的大罪不可谓无关。

笔者认为,称其用人偏颇无可厚非,但与反贼狼狈为奸实属污蔑。这并非陈寿所为,而是曹魏数十年间对陶谦天然负面的舆论氛围逐渐形成的结果。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载: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谦击杀之。

可见,司马光也觉得陶谦勾结反贼一事不靠谱,将之删去。如此一来就变成陶谦击杀反贼,保境安民了。

根据笔者前两篇陶谦系列文章的观点,以资治通鉴的记载为准就保持了陶谦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统一,这件事也能够有更简单、更合理的解释。历史事件阴谋很多,但也绝非无处不在,至少这件事笔者认为不存在阴谋,仅是个人观点,见仁见智。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陶谦篇(下)

徐州各郡国

陶谦重大事件之九——结仇曹操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陶谦与曹操之间的仇恨不是突然间爆发的,不论曹嵩之死是否为陶谦授意,两人之间的矛盾都注定不可调和。要探究陶谦与曹操之间为何结仇,先看当时的天下形势。

初平三年(192),发生了一连串重大事件。四月,董卓被刺杀。青州黄巾被陶谦、臧霸赶出徐州,进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战死,曹操被当地官员推举为兖州牧。

六月,李傕、郭汜击败王允、吕布,凉州系军阀重掌朝廷,吕布东逃。陶谦闻讯欲以朱儁为太师,意图组织联军进攻长安。

在此期间,袁绍与公孙瓒爆发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袁绍—曹操—刘表,袁术—公孙瓒—陶谦的两大集团激烈对立。

九月,曹操彻底击败青州黄巾军。

十二月,扬州刺史陈温去世,袁绍上表堂兄袁遗接任,但被袁术击败,袁术上表下邳人陈瑀为扬州刺史。

曹操入主兖州,袁绍帮助很大。陶谦之前就未加入袁绍为盟主的讨董联军,反而欲自组联军,其对袁绍的态度不言而喻。面对不断扩张的袁绍与曹操,本就不是一路人,加上远交近攻的外交思路,陶谦自然与袁术、公孙瓒越走越近。

《三国志·武帝纪》载: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这段史料非常清晰地把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写了出来。陶谦为帮助袁术与公孙瓒,进兵于发干,但被袁绍、曹操击败。发干位于东郡境内,也就是说,竟然是陶谦先向曹操下的手,由此两人结下梁子。

初平四年(193)初,在争夺荆州无望后,南阳的袁术将目光投向百废待兴,刚刚安定的兖州。以当时的账面实力,袁术无疑要强于曹操,并且联合黑山军、南匈奴联合进攻兖州,由此引发了两大军事集团第二轮大战,主要包括封丘之战、匡亭之战,详情等到袁术篇再展开。

简而言之,袁术这次被曹操打得大败亏输逃往扬州,曹操得以坐稳兖州牧之位。说巧不巧,前面提到的下邳反贼阙宣攻入泰山郡,入寇曹操地盘。陶谦紧随其后,平叛的同时趁机占据曹操两座县城。正因如此,才使得史书怀疑陶谦与阙宣有勾结。

阙宣攻入泰山郡费、华二县,而曹操父亲曹嵩就住在华县。据《世语》记载,曹操命泰山太守应劭派兵护送曹嵩撤往东郡,不曾想被陶谦的部队发现,曹操父亲曹嵩、弟弟曹德等人皆被杀害。据韦曜著《吴书》记载,则称陶谦好心派都尉张闿护送曹嵩一家,张闿见财起意,途经华、费二县时杀人劫财,然后逃往淮南。

《世语》及《吴书》记载均见于裴松之注,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史料记载供后人参考,《后汉书》、《三国志》中观点均与《世语》相同,认为是陶谦授意而为。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陶谦篇(下)

对于曹嵩之死,历来是备受争议的事件,认为陶谦授意与认为张闿临时起意两者皆有许多支持者,几乎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就该问题,笔者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第一点,陶谦是否有动机。前面花大篇幅介绍了陶谦与曹操分属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烈。但仅凭这点还不能成为杀曹操父亲全家的理由。纵观汉末三国,每个诸侯失败时,个人与家属的结局都不一样。大部分诸侯的家属都得到保全,如吕布、刘备;少部分被斩草除根,例如袁绍。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并无一定之规。

第二点,陶谦的为人。陶谦任人唯亲,不喜逆耳忠言,有过多次顶撞上级经历,这些都体现出陶谦的性格中缺少忍耐、宽容。这种性格报复心强,容易走极端。既然之前输给过曹操,干脆趁着与袁术南北夹击时把曹操父亲宰了泄愤,这种心态也有可能。

第三点,凶手张闿其人。我们先看以下史料。

《后汉书·应劭传》载: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后汉书·陈王宠传》载:后袁术求粮于陈而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

第一条是张闿杀曹嵩,第二条则是张闿逃到淮南后,被袁术派遣刺杀陈国相骆俊与陈王刘宠。能在历史上留下两条刺杀事件,这个张闿也算知名刺客了。

可以看出,张闿刺杀陈王刘宠是奉袁术之命。如果之前张闿是在违背陶谦命令的情况下劫杀曹嵩,袁术怎可能将重要任务交给如此不靠谱之人。以此倒推曹嵩之死,多半不会是张闿自作主张,只不过后来陶谦被曹操痛扁,张闿为保命才改投袁术。

第四点,曹嵩之死的时间、地点。上面提到,自称天子的反贼阙宣攻入华、费二县,陶谦借平叛之名进兵该地。曹嵩就住在该地,没来得及转移而被杀害。笔者认为,陶谦原本想将此事栽赃给叛军,如此一来自己既能平叛,又能占领地盘,还能“帮曹操报仇”,一箭三雕。但一来张闿行事不周,作为刺客竟然两次历史留名,实在办事不够严谨;二来曹操既不傻也不死要面子,曹操认准了陶谦才是幕后黑手,其他借口一概不听。

第五点,袁术大崩溃。在陶谦看来,袁术加黑山军加南匈奴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自己再加把劲,深陷包围圈的曹操只能引颈待戮,胜局已定。如果陶谦这么想,就很可能不给自己留后路,采取极端手段。毕竟在他看来曹操即将完蛋,不可能有机会报复自己。

总结下来,笔者认为曹嵩之死就是陶谦授意,推卸责任失败,又低估曹操的实力,招致后来曹操的疯狂报复。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陶谦篇(下)

张闿

陶谦重大事件之十——让徐州

曹操在解决掉袁术后,迅速调转枪口猛攻陶谦。提及这段历史,总有人认为曹操为父报仇是借口,扩张地盘是真。我只想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首先是人,一个正常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出兵借口千万条,唯独这一条是发自真心,绝非借口。

《后汉书·陶谦传》载: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馀,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看看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为,每攻一城,便屠一城,数十万百姓惨遭涂炭,鸡犬皆尽,泗水为之不流。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退兵是因为粮草不济,若非如此,绝不会就此收手。最悲惨的当属为躲避李傕祸乱的三辅百姓,以为找到新家园,结果却进入到另一个人间地狱。这种疯狂的表现,不论之前还是之后的曹操都没有发生过,这种不计后果的屠杀根本不是正常诸侯之间争夺地盘,而是失去理智的复仇。

陶谦为自己的轻率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还搭上数十万人命。这让强硬了一辈子的陶谦如梦初醒,深深地震惊、恐惧,自此一蹶不振。

兴平元年(194),修整了几个月后曹操再次东征,攻占琅琊国、东海郡大片地盘,大有彻底铲平徐州的态势。已成惊弓之鸟的陶谦这次连像样的抵抗也组织不起来,只得向盟友公孙瓒旗下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并随时准备弃官逃回丹阳老家。

田楷带着刘备前往徐州救援,患上恐曹症的陶谦不敢自己带兵,而是拨给刘备四千丹阳精兵。

恰逢此时,吕布被兖州反对曹操的陈宫、张邈等人迎入,曹操后院起火只得撤兵。而刘备也借机改投陶谦,脱离了公孙瓒。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陶谦篇(下)

陶谦进攻、曹嵩被害地点示意图

经过两次惨败,已经六十三岁的陶谦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垮了下来。眼见自己的老对手,小字辈的袁绍与曹操越做越大,盟友公孙瓒与袁术怎么看也不像能成气候的人,自己的徐州也由繁荣富庶变成满目疮痍,陶谦感到心灰意冷。

对于三让徐州,这是《三国演义》为塑造刘备得人心的形象而杜撰的情节,正史中虽然也有陶谦授意刘备接手徐州的记载,不过向来有许多人怀疑。

《三国志·先主传》载: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也就是说,陶谦没有直接跟刘备交待,而是通过别驾糜竺转达。之后本地大族陈登、北海相孔融也来劝说,刘备“三让”于这三个人后“遂领徐州”。

诡异的是,这件事《三国志》、《后汉书》陶谦本传只字未提,仅在刘备本传中出现。而且陶谦通过糜竺转达遗言,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刘备不在场。而且糜竺后来追随刘备死心塌地,两人关系好得不行。以上种种均成为人们对合理让徐州是否真实发生怀疑的原因。

对于这件事,笔者也难以下定论。只是,无论陶谦是否真的让过徐州,他在生命最后时刻都想通了一些事情。对这种性格极为刚强、倔强的人来说,往往受到重大变故超出承受能力后,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争强好胜一生的陶谦,最终没有让他的两个儿子继承徐州,甚至连一官半职也没有做。所以,也许陶谦真的想把徐州让给刘备也未可知,这也像大彻大悟之后的陶谦能做出的事。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陶谦篇(下)

结语

陶谦作为名士,也喜欢结交、提拔名士。除了前文提到的赵昱,更有名气的张昭也被陶谦举为茂才。张昭竟因为拒绝被陶谦推荐而抓到大牢,多亏赵昱营救出来。尽管如此,毕竟也算知遇之恩,陶谦死后张昭还为其作文以哀悼,予以很高的评价。

陶谦作为旧世代成长起来的人,行事带有明显的古板、守旧风格,在与袁绍、曹操等年轻世代的诸侯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他任人唯亲,喜听奉承,导致徐州的丹阳派、本地派以及泰山军等内部力量始终无法很好地形成合力;他忠于汉室,倔强地独立于讨董联军之外,却理想化地推举朱儁自组联军,意图匡扶汉室;他缺乏战略眼光,在袁绍与袁术争斗中站错了队;他报复心太强,在胜负未定的情况下不给自己留后路,杀害曹操父亲,引来疯狂复仇,将徐州百姓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历史上的陶谦,就是这样一个有点复杂、有点极端的人,与小说中的温厚长者完全没有相同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