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297 吕氏春秋——不会炒作的商人不是好相国

 光宇阵 2020-12-16

上一次为您说到了战国末期的秦国猛人李斯,但李斯刚刚到秦国的时候,混得并不怎么样,让他真正出人头地的是一件大事儿,就是秦王政排挤外国人的事儿。这一件事儿和韩国人郑国有关系,但这只是个引子,真正让秦王政爆发的,是因为他的仲父,也就是他的二爹--吕不韦。吕不韦以及他的一些朋友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翻天的事儿。具体什么事儿呢?别急,咱们慢慢讲。

话说,吕不韦千金买国的计划成功以后,自己变成了大秦相国了,变成嬴政的仲父了。一个平凡人走到这一步,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人心不足蛇吞象,尤其是吕不韦,他要知足的话,当年做商人,小日子已经过得很滋润了。这个不知满足的人有着非常强烈的上进心。以前很有钱,散尽千金若等闲,他不满足,非要变成贵族玩玩。好了,拿到贵族身份证了,他又不满足了,变成了大秦相国。变成大秦相国可以了吧,封君封地了,位极人臣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而且坐在最高宝座上那人,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儿子呢。

在这种时候吕老板又寂寞了,心里还是有一件事儿,他放不下,始终放不下。表面上是秦国的二把手,实际上是一把手的吕不韦,经常感到寂寞,因为在他这个位置上能看到很多东西。他看到了这几年在国际上呼风唤雨、风光无限的魏无忌,他振臂一呼,就带了五国的军队来打自己。自己使尽了吃奶的劲儿,还使用了反间计这样的下作手段,才算接了一招,把他们通通打回去了。

回头想想自己,自己要振臂一呼,能叫得动五国的军队吗?恐怕不行吧?了不起只能命令五条村子的农民跟自己一块儿上,而且这些农民还是秦国的,别的国家的农民理都懒得理你。坐在秦国相国的位置上,家里有奴仆数万人,可自己说话却如此的没有权威。

每当看到手下的这些人,吕不韦就发愁,人家也是养一大家子人,看看别的君子,多风光啊,家中门客个个身怀绝技啊。当时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早已名声在外,那是偶像级的人物——战国F4啊。回头看看自己,是,自己有钱、有权了,但是相比这些偶像派,自己那叫什么?那叫一俗!呸!俗不可耐啊!这强烈的反差让吕不韦感到羡慕嫉妒恨哪!凭借秦国这么强的实力,我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的掌权者,居然不能像四大君子那样风光地活着,在他们面前自己简直就像光着屁股、拖着鼻涕到处乱跑的农村小孩。这不让他羞愧吗?

有羞耻,就会有动力。现在吕不韦已经完成了从商界到政界的华丽转身,地位有了,接下来追求的就是好名声了。既然当时的江湖上有钱有权的人都流行包小三,不对,应该是包养门客,而且包得越多越有面子,那我吕不韦不甘人后啊,也得学那些君子养些门客啊,说得好听一点就叫养士。既然有雄厚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吕不韦做这事儿应该是相当容易的。有了优厚的待遇,有了混吃混喝的场所,谁不想来呀?不来白不来。来了不是白痴,不来的才白痴呢。于是乎,当时的江湖豪杰人士很快在吕不韦的家中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吕不韦手下的门客数量嗖嗖地往上涨,一眨眼功夫就聚集了三千人。

不过吕老板的心情依然很糟糕,很让人捉摸不透。士也养了,钱也花了,三千人的队伍也拉起来了,可是吕不韦的名声迟迟不见好转。按照预期的目标,大家伙应该把四大君子改一下称呼了,至少加上一个人变成五大壮士嘛。可是,无论吕老板怎么努力,江湖上对他的目光没有丝毫的改变,还像从前那样看他,就像看一个暴发户。以前吕不韦是经济暴发户,如今充其量是个政治暴发户。商人始终是商人,算不得什么上等人。无奈啊,吕不韦真的很无奈,他有了一切的东西,就是不能改变人的看法,他无法改变江湖上对他的传说,只能对手底下一大群跑来混吃混喝的人苦笑。

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习惯了用投资的眼光看待事物。看见自己家里后院都是白吃白喝的门客,吕不韦很难过,感觉上自己好像做了一笔赔本的买卖,实在是很郁闷。既然这笔投资不能实现现实利益,吕不韦就开始谋划长远的目标了。三千门客啊,数量是不少了,但关键时刻,基本没几个能用得上,每天还要耗费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财富。都赶出去,不养这些大爷了?不行啊,叫来容易赶走难啊。这些吃惯了的人跑出去以后,还不大肆毁坏自己的名声啊!好好养着吧,凭什么呀?又没什么用,又白吃白喝!吕老板哑巴吃黄连一样的痛苦,本来名声就不怎么地了,现在就算改变不了江湖对他的看法,也不想让人继续毁坏我吕某人的名声。怎么样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最好这种与众不同的方法能让自己流芳百世、永垂不朽,那就靠谱了。

苦思冥想当中的吕不韦,最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为自己扬名,又可以一揽子解决这些白吃白喝的门客。抛开当时的人的看法先不说,吕不韦也想给后世留个好印象。不怎么喜欢看书的吕不韦隐隐记得,孔老夫子好像说过一句什么话来着,这句话概括了他能够留名后世的具体的做法,好像是“立功、立德、立言”?哎,对了,应该就是!一想到这些,吕不韦一下摆脱了所有的苦恼。

哎呀,孔老夫子太经典了、太牛了!你想想,立功,吕不韦早有了,帮助秦王登基,辅佐幼主,这是绝世奇功啊。立德,这个事吧,那就别想了,自己刚刚灭了东周,又打跑了五国联军,这天底下,估计没有不骂自己缺德的,这事儿想都不用想,太不靠谱了。至于立言,意思就是写书了,能够写出类似于《大学》、《论语》、《孟子》那样的书,那不愁自己不能名垂后世啊。得,三样东西,就从立言这里找突破口。行了!就是它了,就这样办了!

虽然从孔老夫子那里得了不少的提示,但是孔老夫子那是圣贤,吕不韦是个商人,离圣贤还远着呢,能在家赋闲就不错了。他是没有读过太多的书的,真的让他自己写本能够把自己变成圣人的书,太有难度了,还不如让吕老板去追求世界和平呢。

假设吕老板能够回想一下自己前半辈子经商的故事,把自己在经商过程当中的心理状态和想法总结出来,自己口述找人代笔,书的名字就叫《一夜暴富》,或是说《吕不韦致富的不得不说的秘密》之类的,署名吕不韦,由大秦国国家出版社出版,并请秦王亲自作序。啊呀,这本书一出版,震撼力那是不用说了,虽不一定能使吕不韦成为圣人,但是畅销两千多年,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啊。可惜的是,吕不韦并不这么想,这本书注定无法出版的。原因很简单,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吕老板都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出身,而且更不希望别人提起自己的出身,现在要专门写本书,写自己的经商的故事,啊呸!这个馊主意谁出的?我吕不韦要做的是出一本超级畅销书。这本书跟经商没半毛钱的关系,书里的内容要比经商层次高N倍。

吕不韦想到了,立刻就付诸实践。他也算是个急脾气,他把手下门客里读过书能写字的人都集中在一起,组成了一支枪手团队。还好,吕不韦手下读过书写过字的人还很多,剩下那些连字都不会写的,那就根本没什么理由养你了,直接赶走。吕不韦让这些文人写文章,具体的要求没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没有具体的字数的限制,每个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写出来就ok了。哇!这个标准如果拿到现在高考,那学生们可就赚大发了。

读过书的人,话几个字那是绝对没问题的。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枪手门客们陆陆续续地开始交作业了。因为家庭出身、性格习惯、成长经历等各方面各不相同,写出的文章当然也就是花样百出、五花八门。写啥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说啥的都有,全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的现象,也不知道是不是抄作业。

吕不韦看到这些文章,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让自己抽时间去看这样的文章,那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吗?一开始怎么就没想到问题这么复杂呢?得得得,我不看,我找人来看行了吧?从自己手底下的门客选几个高手,让他们对于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节、定稿,最后综合成一本书,取名《吕氏春秋》,这名字就是说我吕某人所看到的历史。您可别小看这名字,这是摆明要和孔子修订的《春秋》叫板了。吕不韦想到过,这本《吕氏春秋》就是要流芳百世的,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在吕不韦的监督下,门客对既成的《吕氏春秋》逐字逐句地修改,直到这本书变成完美无瑕,一个字都改不动为止。又是一番折腾,完成了大量繁琐的工作以后,吕府手下的门客向主子报告说,《吕氏春秋》包揽天地、万物、古今,已经完美无瑕,一个字都改不动啦。吕不韦摸着胡须笑了,看着手下的门客,他的脸上出现出一种非常奇怪的笑容,他是不相信这些人的,他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完美”这个词。流传后世,为自己长脸的东西,不谨慎对待不行啊,况且自己耗费了这么多的金钱、精力做出这么一本书来,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对不对?

怎样才能把《吕氏春秋》炒作成一本畅销书呢?那年头也没网络、电视、手机、报纸,也没有五毛党、水军之类的东西,这可怎么整呢?不过,出广告搞宣传这点小事是难不倒吕不韦这个炒作天才的。吕不韦让人把整本书抄得整整齐齐的,悬挂在首都咸阳城的城门上,并且当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当众宣布,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增或减书里的任何一个字,一律赏千金。

 听到这话,您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像极了一百年以前商鞅变法的那一次活动。当时商鞅怎么干的?搬一根木头从东走到西,给金。现在呢?吕不韦是改一个字值千金,有了白赚的钱,谁不想呀?

消息传开以后,一时之间,咸阳轰动了。田间地头、茶居赌馆、青楼妓院,王公大臣、后宫妃嫔们讨论的都是《吕氏春秋》啊。你就别说是秦国了,整个天下都震动了,人们蜂涌而至。改一个字得千金,改一个字太容易了,吕不韦这一千金就是为我准备的。我要不去做这件事儿,不是白白便宜了吕不韦啦?江湖之上,贩夫走卒、文人墨客,甚至包括诸侯列国的纵横家、政治家、文人雅士在内,通通都在谈论这本书啊。《吕氏春秋》,今天你看了没?哦,没看?你out了。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吕氏春秋》确实是一字未改。固然这本书编得很细心,但是真到一字不改的程度,那还未必。一来是很难改,二来你真会改,你敢改吗?你要真的改了一个字,捧走那千金的话,没过多久,那一千金连同你的尸体都会被送到吕府上。那一千金可是完好无缺的,你的尸体那可就残缺不全了。

《吕氏春秋》一字值千金,吕不韦活了半辈子,终于做了一件令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事情,原来炒作舆论居然可以这么爽啊!《吕氏春秋》这本书,汇合了先秦各派的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文案初校:落痕

文案复校: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