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传道家呼吸之“气”和“水”,和肺与肾有何关系

 醉牛988 2020-12-17

对我们人而言,什么动作最重要?那就是“呼吸”和“心跳”。呼吸和“气”有关,心跳和“血”有关,而“气血”就是我们生存、健康的根本。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和“气”密切相关的呼吸问题。


很多朋友都会对此表示怀疑:呼吸,是一个不自主的本能行为,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吗?请听我细细道来:每个人,都依赖于呼吸以生存。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口气”,假如这口“气”没了,生命也就不成为生命。为什么“气”对我们人体这么重要呢?
首先,人体的“气”,是由我们的肺主宰的。内经有云“肺主一身之气”,具体到功能上,就分为“宣发”和“肃降”两部分,什么是宣发,形象地说,我们在冷的玻璃上呵一口气,玻璃上会有水珠凝结,这就类似于“肃降”;锅炉里的水被加热后,会成为水蒸气挥发,这就类似于“宣发”。用中医的术语表达,也就是“气生于水化为水,水生于气化为气”。

人有“元气”,滋生于丹田气海之内,也就是身体的肚脐眼下方,这里有两个重要的脏腑“肾与膀胱”。我们都知道,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肾是“主水司开阖”的,它们一起构成人的“储水池”。体内的“水”由肾“分清泌浊”,没用的进入膀胱排出体外,有用的留下来,留下来的“清水”怎么处理呢?一部分成为阴津,一部分成为元气。但是肾中水液不能直接成为元气,还需要有一个“汽化”的过程,那就是呼吸。

从肺吸入的天地之气,从肺引导心火下交于肾,得到心火的温煦,肾中水液方可化为元气,滋养五脏六腑和全身肌腠,这就是中医“水火既济”的基本过程。元气不断地生成,沿太阳经上行于肺,又复使肺的呼吸功能得以源源不息。并输布皮毛肌腠,以充卫阳,这也是有赖于肺的宣发功能的。

对我们正常人而言,“气”和“水”是永远并存的。一呼一吸之间,太阳经之气外出于肌腠,此时,我们就感觉到“出汗”,这就是“气挟水而行于外”;太阳经气上输于肺,肾水与气升腾,化为津液以滋养脏腑,这就是“气载水以上行”;气化于下,入水道成为小便,这就是“气行水亦行”。很多年老体虚的人小便不利的原因,便是“气化无力”造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呼吸”对我们人体的健康是非常关键的,而呼吸得到的“天地之气”就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呼吸的天地之气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气”啊,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呼吸,间接影响到体内“元气”的生成与“气化”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都讲究“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道理所在。

中医认为“天有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的任何异常,都被称为“邪气”,如果呼吸了这些“邪气”,它们就怀疑进入体内引发各种病症,也就是百病之所生了。

了解了呼吸在体内的运作原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说说如何进行道家内功呼吸的养生了,以下个方面:

外界条件:清新的空气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呼之欲出了。尽量的远离污染,接近植被更多的地区,这个条件对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很难做到“远离”。于是,做好呼吸的防护,比如外出戴口罩等等,就是改善呼吸外界条件简单有效的手段;

道家内功深呼吸:因为呼吸之气,需要引导心阳下行于肾,所以,深呼吸才能更好地让气下行,既使元气充沛,又能温化肾水;同时,深呼吸还能让肺得到充足的舒展,以排出积聚在肺中的浑浊之气;

闭嘴养肺:(忧伤肺)

什么是闭嘴啊?不是让你不吃饭,而是让你少说话,不要喋喋不休、高谈阔论。对于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来说,说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般情况下无损于健康。但是如果你有机会观察病危老人、临终老人,你会发现,他们到最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即便未到人生的最后时刻,对一般的高龄老人来说,你也会发现他们说话的声音不洪亮,沙哑,低微、轻颤。

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医理论角度讲,说话靠的是人宗气的支持。人的宗气,源于肺吸入的清气,以及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气。两者组成了宗气。宗气的主要作用,就是维系我们呼吸、发声、心脏的搏动、血液的流通。因此,当人身体衰弱的时候,宗气不足,维系心肺功能尚可,但是维系发声就很难了。

因此我告诉你,说话,是耗气的。年轻人、健康人不觉得,你上了年纪,就会觉得了。道家养生里面对言语过多而耗气这件事儿就特别重视。我认为,40岁以后,不要说太多话,不要高谈阔论,更不要大吵大嚷,说话音量不要太大,一方面显得不稳健,一方面会耗你的宗气、乱你的心神,说得多,你就会觉得累。

4·闭耳养肝:(怒伤肝)

什么是闭耳?不是让你拿棉花球把耳朵堵上,而是在生活、工作中尽量寻求安静的环境。这样,是有助于养肝的。

我们都有一个体验,就是你爬山,到一个相对幽静的地方,无车马喧嚣,只有偶尔的几声鸟鸣,你会感觉到非常宁静,喜悦,舒畅,自然。那样一种平和的心境,是你在城市里很难感受到的。为什么啊?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肝气逐渐恢复条达了。

我们的肝,主疏泄,喜欢柔和、畅达。正常情况下,它自己就会力争维系、恢复这样一个状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怕打扰。如果你周围一直喧嚣不堪,你就会觉得烦,你做事情就急躁。这就是肝的柔和、顺达之性被打扰到了。日子长了,就会生病。所以我说,想要养肝血,调肝气,你就去安静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人生了病,一定要到安静的地方调养。比如医院,都是主张安静的。因为这样有利于肝气、肝血的恢复、休整。

5.闭目养心:情志(大喜伤心)

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有道理。中医讲,心主“任物”,负责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感受、处理、分析,产生对应的情绪和思维活动。人接受外界信息最主要的窗口,就是眼睛。因此,当我们看得过多、过久的时候,心就容易乱,心神不宁。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部分失眠症患者,如老师、文字工作者、金融行业工作者。他们每天要用眼睛摄取大量的信息,然后分析判断。对这样的人,我就建议暂时离开工作环境,减少用眼。这对于恢复睡眠是很有帮助的。

6、闭目养脾:情志(思伤脾)

日常的劳累,主要伤害到脾的运化功能,身体感到疲乏,也多是脾气升清不够引起的。如果劳累之时,或者空闲之际,找个清净之所静坐一会,对快速恢复体力、提升体内清阳之气,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能恒久坚持,脾胃功能也就慢慢强健起来。

7、闭目养肾:情志(恐伤肾)

肾为先天之本,内含元阴元阳。所以,养生家有“养生先养肾”的说法。这方面的方法很多,最简便的,其实闭目也能养肾。

在一个空气清新流通的环境里,闭目静坐,最好放一些和缓的轻音乐,对于肾之蛰封是很不错的。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闭上双眼,也能让自己和外界的纷扰暂时隔离开来,使“志”祥和,肾藏志,所以,闭目养神,其实也能养肾。

以上,就是根据《黄帝内经》对我们俗话说到的“闭目养神”大致的阐述,我们可以得知,所谓闭目养神,养的不仅仅是“精神”,对五脏都有很好的调养效果。

接触自然因为我们呼吸的“气”,是天地自然之气,天地之气,以剽悍流动为养,通俗地说,就是流通的空气才是更好的。所以,减少“宅”在室内的时间,更多地接触广袤的自然,既可以感受自然界蕴含的无限生机,又可以抒发胸腹间郁闷之气,让整个身心有一种“洗涤”的作用。

总之,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更是我们生命和健康的根本。做好这个永远不能停止的动作,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