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关于个人成长

 凌宗伟 2020-12-17


【异史氏曰】张园长希望我给她们工作室年底的活动讲点什么,我下意识回了个题目《教师的个人成长:观念与路径》。我总觉得成长在个人,“成功”靠机缘(当然也有不少是靠投机的)。昨天想了几个关键词:

一是伦理,我以为这是做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意识之一,所谓“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是也,譬如,写文章,作报告不能抄袭,譬如,论文不能买卖。

二是谦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教师如果不懂装懂那是会误人子弟的。我以为谦卑的主要表征在不断地学习上,学习理论,学习技术,尤其是教育传播的技术,因为我们本质上干的就是传播的勾当。另外苏珊·凯恩有句话或许对我们这些教师会有启发:“不管在哪里,你讲话越少,尊重你的人越多,和你配合就越容易。我们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我们倾听和说话也应该是这个比例。”

三是合作,教师工作的特点是个体性的劳动,许多情况下是独立劳动的,久而久之难免将自己置于孤岛之上,尤其是当我们稍微取得了一点成绩以后,更要提醒自己,不过机缘巧合而已,一个一旦孤芳自赏了,事业也就基本到头了。一个人的智慧总是在于他人的合作中慢慢增益的。

四是批判,或者说独立思考,今天的教育圈子不仅山头多,大佬更多,如此状态下难免被裹挟,尤其是当我们想要些什么的时候。弗雷勒说,“那些专制的管理者”总是想方设法地用“最阴险的形式”,通过各种个各样的技术和手段向教师灌输对自由的恐惧,专家学者也是如此。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需要的是不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迷信他人,不崇拜权威,也不迷信自己,不固守自己已有的认知和思考。只有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他人与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才有可能慢慢地理解教育,慢慢地成长起来的。

张园长本是一个率真的人,这次居然提醒我少批判,看来,批判在许多人那里是不应该有的。

至于路径,则不可一概而论,所谓鸡子不撒尿,各有去处是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