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古今研究:山药

 北国青松图书馆 2020-12-17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 “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名医别录》:“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

《本草正》:“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甘,温、平,无毒。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主头面游风,风头目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补阴虚,消肿硬,健脾气,长肌肉,强筋骨,疗干咳,止遗泄,定惊悸,除泻痢。乳制用。”

《日华子本草》:“主泄精、健忘。”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养戊土而行降摄,补辛金而司收敛,善熄风燥,专止疏泄。”

中药古今研究:山药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平,味甘,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炒用)

山药气温平,禀天春升秋降之和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升味和,阳也。

脾为中州而统血,血者阴也,中之守也;甘平益血,故主伤中。脾主肌肉,甘温益脾,则肌肉丰满,故补虚羸。

肺主气,气虚则寒邪生;脾统血,血虚则热邪生;气温益气,味甘益血,血气充而寒热邪气除矣。脾为中州,血为中守;甘平而益脾血,所以补中。脾主四肢,脾血足,则四肢健;肺气充,则气力倍也。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气温禀春升之阳,所以益肝而强阴也。

久服,气温益肝,肝开窍于目,目得血则明。气平益肺而生肾,肾开窍于耳,耳得血则聪。味甘益脾,脾气充则身轻,脾血旺则不饥,气血调和,故延年也。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氨基酸,另含多糖、薯蓣皂苷元、多巴胺、山药碱、尿囊素、果胶、

粗纤维、淀粉酶、微量元素等。

作用:有调节胃肠功能和降血糖、增强免疫、延缓衰老、保肝等作用。

【备注】本品原名“薯蓣”,因避讳曾两易其名。“薯蓣即今山药,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名署,避讳改为山药”(《本草崇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