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筑应天府的安全网后,朱元璋为什么首先进兵刘伯温所在的浙东?

 弋尘读书 2020-12-17

朱元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应天府周围的镇江、广德、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扬州等战略要地悉数攻下,一方面拱卫应天府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向外扩展打下根基。

对于元末农民起义军而言,元军始终是不可小觑的强劲对手,那么在朱元璋的实力快速发展的时候,元军的主力在做什么呢?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六月,刘福通兵分三路,挥师北伐。(《明史·列传·韩林儿、刘福通》)

当时在应天府的北面,韩林儿、刘福通的三路北伐大军牵制了大部分元军主力,而应天府东面和西面分别是张士诚和徐寿辉、陈友谅的队伍。他们如同三面屏障,将元军主力遮挡在外,朱元璋的军队得以避开与元军主力的正面交锋,赢得时间发展自身实力。

虽说朱元璋当时名义上是小明王韩林儿的下属,暂时无需担心北面,但张士诚、陈友谅可都是不好惹的厉害角色。

和自己的邻居比起来,朱元璋当时“论兵强莫如友谅,论财富莫如士诚”(《鸿猷录》)。

朱元璋当时强敌环伺,要想生存下去,只能进一步扩展实力。问题是,朱元璋接下来的发展,会把重点放在哪个方向呢?是应天府西面的徐寿辉、陈友谅?还是东面的张士诚?或者是东南方向的浙东元军?

元朝江浙行省浙东道、浙东海右道下辖庆元路、衢州路、婺州路、绍兴路、温州路、台州路、处州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所在的青田,属于处州路。

相对而言,浙东元军占领的地盘比较分散、孤立,而且与北方的元军主力相隔绝,元朝无法及时派出兵力来支援他们,实力比较薄弱。

而且浙东汉族地主对元廷的失望、不满情绪越来越浓烈,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浙东元军的实力。这一点从刘伯温的遭遇中可见一斑。

刘基,字伯温,南宋抗金名将刘光世的后人,南宋时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被称为中兴四将。

刘基小时候聪慧过人,他的老师郑复初认为刘基日后必能光大门楣,曾对他父亲说,“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

元惠宗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刘基首次参加会试,便高中进士,此时刘基虚岁二十三。

三年后,刘基出任高安县丞,在任五年,清廉正直,声名远播。因执法严明而遭人陷害,刘基辞官归乡。此时刘基虚岁三十一。

两三年后,刘基被起用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因议论御史失职而不容于同僚,刘基再次辞职,任期约一年。

刘基博览经史,尤其擅长天文学。元末名士赵天泽在论及江左人物时,把刘基排在第一位,认为他有诸葛亮那样的才华。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十一月,以贩盐浮海为业的方国珍在海上聚众起事,投降元朝后不久再次起义,这样反复几次,元朝当地官吏很是头疼,拿他没有办法。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刘基再次被元朝起用,任命为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帮官府镇压方国珍等农民起义。此时刘基虚岁四十二。

刘基认为应严惩方国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明史·列传·刘基》)。

方国珍知道后很害怕,用重金贿赂刘基,但是刘基不接受。于是方国珍派人从海上到京师,贿赂掌权的官员,最终方国珍被元朝招抚,并受封官职。而刘基却被指责恃势弄权,“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明史·列传·刘基》)。

后来,浙东农民起义的声势越来越壮大,处州民变迭起,刘基被调到处州与元将石抹宜孙一起驻守。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铁睦迩提升石抹宜孙为行枢密院判官,刘基为其院经历,石抹宜孙又任用浙东儒士胡深、叶琛、章溢为其出谋划策。

“倾家事守御,反以结嫌猜”(刘基《感时述事十首》)。

两年后,因受到执政官的刻意贬抑,对元朝彻底失望的刘基又一次辞官归乡,“以待王者之兴”(刘基《郁离子》)。

刘基、宋濂、叶琛、章溢被称为浙东四先生,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人一起被朱元璋请至应天府。此时刘基虚岁五十,比朱元璋大十七岁。

通过对形势的深入分析,在东、西两线分别采取了防御措施后,朱元璋决心集中力量攻取浙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