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 故事:朱元璋设伏陈友谅

 书鸿生 2021-11-21

 以逸待劳:善于作战者,能够调动歼灭敌人。此计中所论劳逸,目的不在于择取地形待机破敌,而是预算以少胜多,以不变应万变,用静止对敌变,以小动对大动,即争取控制战争的主动权,谋划战况的局势争取最后胜利。

                  故事:朱元璋设伏陈友谅

   公元1360年,即元顺帝至正二十年,陈友谅 设计杀害徐寿辉,以采石五通庙为刑殿,即皇位,建立“陈汉”改元大义,控制江西、湖广等地。接下来自江州引兵东下,开始进攻应天府(今南京)意图顺势吞并朱元璋地盘。

    消息传来,朱元璋紧急召集部下商议对付汉军办法。此时文武百官面对强大的陈友谅军队,一时惊慌不已,有人建议暂时归顺,再图进取;有人主张决一死战,若失败后再向南逃;还有人建议放弃应天府去谋攻安徽太平,在陈友谅后方打游击战,众人议论纷纷,使朱元璋一时难以决断。正沉吟间,发现新来的谋士刘伯温在人群中一言不发,只是闭目细听大家的讨论。

   朱元璋见状,于是挥手让散会,只单独留下刘伯温,然后笑着问他有何良策?刘伯温拱手答言:“依微臣之见,适才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跑的臣僚皆该杀掉!”朱元璋一愣,继续问他:“那依你之见还有何更好的主意吗?”刘伯温慨然回道:“陈友谅远道而来,士兵疲敝,粮草供应艰难。而我军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吗?主公眼下应该多以金银财物赏赐将士,振奋忠君守土之士气,士气高涨了,再定下设伏之计掩袭敌人,这样才能打败陈友谅。”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不禁大为高兴,下座拍了拍刘伯温的后背说:“先生真是上天派来辅佐我成就大事的人才啊!”于是二人具体商量了一回,定下一条破敌之计。

      次日,朱元璋找来将军康茂才,让他给陈友谅写封信,假意说朱元璋兵马听说汉军进犯,无不惊慌。康某不才从小与大王就是朋友,早有归降之心,甘愿做大王内应,里应外合夺取应天府。

      信写好后,康茂才派一老仆乘小船秘密出发,去见陈友谅。

      陈友谅早就认识康茂才,派去的老仆还曾经在他手下做过事,陈友谅见信后,毫不怀疑,他问老仆:“康茂才现在驻守哪里?”老仆回答说:“康公现在驻守江东桥。”陈友谅继续问:“江东桥是一座怎样的桥?”老仆答:“江东桥是座木桥。”二人又聊了多会,陈友谅以酒菜款待老仆,送他一些金银,就让他回去告诉康茂才做好准备,待汉军一到,连呼“老康”为号,就让他出城接应。

     老仆回去后,将陈友谅的话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大喜,捋胡须笑着说:“陈友谅这下落入我计策中了。”当夜他下令将江东桥拆毁,改建成一座石头桥。

      两天后,从侦骑探回得知陈友谅大军前来的进攻路线,朱元璋立即命大将徐达、常遇春分几路在沿江险要地段设下数万埋伏,自己亲统大军坐镇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指挥,又令士兵备下两面旗帜,举红旗为通知敌军来犯,举黄旗即下令伏兵出击。一切安排就绪,朱元璋严阵以待,单等陈友谅自投罗网。

     几天后,陈友谅率军东下,先扑奔江东桥,等到了约定地点一看,哪里有什么木桥,只见一座石头桥,心中一紧,明知中计,急急下令船队向龙江移动,同时派出数万兵马上岸安营列阵,再布置进攻方略。

     此时,卢龙山上红旗摇摆,城中人马立刻摩拳擦掌冲出,和敌人抢拔营帐

,陈友谅军奋力反击,大队人马随后陆续上岸。朱元璋见状,叫人将黄旗竖起,顿时江面各处伏兵四出,鼓声大振,喊杀声惊天动地。汉军见状慌乱不迭,迅速回转,立时全军崩溃,节节败退。明军趁势砍杀,溃败的汉军人马互相践踏,争抢着上船。可此时江中潮水已退,水势大减,汉军所乘大船多数搁浅,汉军被杀死,淹死,俘获的兵将不计其数,乱军中,陈友谅好歹被手下几个亲信拼死保护,这才上了一跳小船逃走。而剩下百余艘大船全被朱元璋所获!

      这一战,朱元璋指挥镇定,明军士气旺盛,伏兵四出加上龙湾潮落,因此大败陈友谅军团,堪称“以逸待劳”计的又一个经典战例。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   故事:李世民大战窦建德

                                                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