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疫力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0-12-17

【中医如何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首先,人的正气主要由精气等物质构成,《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可见对于精的保养十分重要,要藏精就要让精能正常生成,而且不能过多耗散。
精的生成是要靠饮食物化生的气血不断来充养,精、气、血是可以相互化生的,如果气血不足,精就无法充足。气血要充足,首先要饮食有节,要避免饥饿,同时也不能暴饮暴食,要均衡饮食,营养全面而丰富,不能偏食。
气血的生成还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气血要能充养精,还必须要求气血和顺,情志畅达。
不正常的情志对气机有很大的影响,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逆乱,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另一方面,要防止精的耗散,就不能过劳,包括劳心、劳神、劳身以及房劳,要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概括起来说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其次,我们说少生病或者不生病,除了扶正,避免邪气的侵袭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刺法论》强调:要“避其毒气”。
要避免疫邪的侵袭,就要讲究个人卫生,对环境消毒,传染性疫病发生后要采取隔离措施,这些在中医古籍中都记载有具体的做法。
如清代后期,鼻烟壶曾是驱逐瘟疫的工具,宫廷中的医生常以鼻烟配方的方药,治疗鼻病和瘟疫。民间则多以芳香药装入小袋,佩带身边,悬挂于居室,以预防疾病。
很多人生病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看医生,而且都想找最好的医生。其实,早在2000多年以前, 《黄帝内经》就说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依然是在2000多年前,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研究发明西医时就指出:最好的医生就是你自己,最最好的医生就在人体内,它就是健康的免疫系统。
当你自身的免疫力低下、正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外界的干预去提升你的免疫力,当你的免疫系统被全方面的激活之后,很多小毛病自然也就好了。
所以啊,我们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加锻炼外,更要多加关注日常养生情况:
比如补充的营养是否足够优质?身体能否充分吸收?
咱们中国人讲究的是民以食为天,营养是保证每个个体健康存活的第一位;哪怕是疾病治疗,也讲求“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和调理仍然是疾病预防和康复的首要因素。
尤其在疫情期间,我们更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说到这里,我想各位家人真的要拿出真心,感谢我们的院长。在疫情高发期间,每天成百上千的患者、朋友咨询院长如何预防新冠,同时院长也看到了很多人和在病急乱投医,用一些错误的方法提高免疫力,很是痛心。
当我们还在惶恐不安的时候,陈新院长贡献了自己家的百年老方子《百症汤》。院长说,希望用自家的东西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渡过难关。



【免疫力与疾病的关系】
1、“中”正无邪,血“气”方刚,中气不足,则脾胃之气虚弱。
运化功能失调,造血缺少“原料”;
中气充盈,脾则健运,
才能更好地将五谷精微转化成气血。
热血之战,还需中气坐镇中州!
2、言不由“中”,扬眉吐“气”
中气不足就会有懒言少语、低语的表现,怯怯懦懦的模样,可不太惹人怜爱;反之中气足说明人体对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好,体力充沛,自然有力气讲话,嗓门也会洪亮。
3、“中”立不倚,正“气”凛然
有的人四肢无力,给人精神不济的印象;有的人却是活力满满,昂首挺胸的自信模样。
这其中的差别,可能是中气充足与否导致。中气饱足,脾胃健旺,精神振奋,一看就是能成事儿的人。
4、胸“中”有数,荡“气”回肠
脏器悬于躯干之内,克服下沉需“气力”支撑,起到承托作用的这股力,便是中气。
中气不足,托举无力,我们的胃、肠、子宫等,都可能会下垂。位属中焦,运转有力方能“承上启下”!
5、外强“中”干,“气”势磅礴
中气以磅礴之势汇入,灌溉四肢百骸,以致活出生命的长度与广度。若是中气不足,人体缺乏动力的能源,生活无望,精力不济,这个人很可能在“危险”的边缘了。
以上中气不足的问题,你对号入座了吗?
那么——求人不如求己,愿大家做自家最好的保健医师[玫瑰][玫瑰]




【如何提升免疫力】
【正气不足,你要不要扶】
《黄帝内经》早有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百病由生”。中医非常强调“正气”的作用,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都取决于正气、邪气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气”可谓是人体的第一护体神器。
【正气究竟是什么】
正气是帮助人们抵御外邪、不生病、少生病、生病以后促进康复的能力。
正气就像盾牌一样,对外防御外邪入侵,对内防止精气外泄,时刻保护着身体健康。我们可以把正气理解为三个方面的能力,包括自我适应调节能力、抗病防御能力、康复自愈能力。
【正气的自我适应调节能力】
正气帮助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正气充盈,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就强,反之,就会出现不适。比如去旅游的时候,有些人就会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有些人,能吃能睡,跑跑跳跳活力满满。
【正气的抗病防御能力】
流感季节,同样在一个屋子,正气不足的人就会很容易被传染。正气充足的人,就像带上了金钟罩,流感不侵,状态极佳。这其实就是正气抵御外邪能力的表现。
【正气的康复自愈能力】
同样都感冒了,有人几天就好了,有人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好不了,甚至会发展成更重的疾病,这就是康复能力好与弱的问题。




【免疫力的重要性】
 免疫力从中医角度来说,是不是就是说的正气?
“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方》,指的是“免除疫疠”,也就是防治传染病。
可以说,我国传统中医是研究免疫力的“鼻祖”。
关于抗病能力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人体身体健康关键在于“正气”,也即自身的抵抗能力。
 正气不足是大事儿 不在乎它就是不在乎自己
长期正气不足,就比别人“容易”
容易脱发        容易长皱纹
容易发胖          容易下垂
容易变丑
【权威专家】
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
免疫力,人体的保护伞
免疫力,人类的免死金牌
免疫力,才是一个最大的竞争力
免疫力足够强,癌症也会退场
这次疫情告诉我们,免疫力低下的人,最容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小孩免疫力低有什么危害】
1)反复生病,缠绵难愈
2)如果周围任何一个人有小感冒都会受到传染
3)生长发育迟缓,个头和体重增长缓慢
4) 孩子智力发育水平低,反应慢
5)孩子容易过敏
【女人免疫力低有什么危害】
1)提前衰老 免疫力低下看起来比同年的人更加的苍老
2)容易患妇科疾病
3)容易的乳腺疾病
4)小病不断 容易疲劳
【男人免疫力低有什么危害】
1)肾虚精亏,体虚乏力,男性功能障碍,时间短暂
2)精力不济记忆力衰退
3)脱发严重
4)代谢变差 身体发福
5)容易患心脑疾病
【 老年人免疫力低有什么危害】
1)轻度
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消化不良、腰酸背痛、心慌气短、体虚多病。
2)重度
久咳多痰、手足畏寒、心烦易怒、尿频、便秘、性功能减退。
3)严重
手脚麻木、肺涩哮喘、易被感染、疾病缠身、久病不愈、带状疱疹。对于老年人来说,免疫力低下会引发很多疾病,例如慢性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对老人健康会有很大伤害。
通过以上讲解,你对“免疫力”走了更深 认识,你还敢不重视“免疫力”吗?
上面咱们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特别是肺与皮毛功能低下,卫气虚弱,外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比如流感,比如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等。
二是,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障碍,不仅可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性病邪,还可导致内火、内寒、内湿、内燥、内风等内生五邪的发生。
三是,正气的盛衰决定疾病的发展与预后:正邪交争后,虽正不胜邪而发病,但相对来说,正气充盛的患者发病轻,病位浅,病程短,预后良好;而正气虚弱者,发病重,病位深,病程长,预后差。如正气虚甚,则不能消弱、中止邪气侵害,造成慢性病证迁延不愈,或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病情恶化而死亡。
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还表现在单纯虚损性病证的形成上。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劳体耗神,年老体衰等因素,导致脏腑组织器官等的形态结构缺损、功能低下、气血津液不足,就会形成以正气不足为主要或完全表现的疾病。
如某些小儿发育迟缓、男女不育不孕、产妇缺乳、脏器脱垂、老年皮肤干燥等。
比如很多身体不健康的孩子,一看他们的母亲,就明白为何孩子不健康了,母亲是满脸蜡黄,瘦弱不堪,这是自己没有调理好身体,将体质给了孩子。
中医诊断有望闻问切,比较复杂,特别是切脉不容易掌握。但是普通人只要会看,也能瞧出些门道来,这也正是中医在“治未病”领域的独特优势之所在,从人体的各种自觉表现着手,也能判断出所处的健康状态。
关于正气不足的表现,我总结了几点,方便大家对照着看看自己是不是正气不足。
□目光呆滞无神、大眼袋
□精神不振、易疲劳
□面色晦暗、长皱纹
□声音低微、没气力
□反应迟钝
□衰老的快
□食欲不佳、大小二便异常
□失眠或嗜睡
□经常感冒生病
□病程长、伤口愈合慢
以上任意有三条以上,且不是偶尔发生,是持续了一段时间,那就一定是正气不足了,要引起重视,及时地扶正气。
原来正气不足不光是身体免疫力差,抵抗力差,还会衰老,引起其它疾病。我很好奇,请问院长如果一个人正气十足,会有什么表现?
正气其实也是人体整个机能的统一体现,正气在内,气血充足,就算有邪来犯,也会不发病,将病邪消灭于无形中。正气就是帮助人们抵御外邪、不生病、少生病、生病以后促进康复的关键因素。
□目光明亮有神
□精力充沛、不易疲劳
□面色红润
□声音洪亮
□动作灵敏、反应快
□食欲旺盛、大小二便正常
□睡眠正常
□很少感冒生病
□病程短、伤口愈合快
刚才院长也讲了,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并不会马上表现为疾病,而是一个逐渐严重的发展过程,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请问院长,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正气”余额不足?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会消耗我们的“正气”?
导致正气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第一类是,先天禀赋不足。直白地说,就是爹妈给你的不够多。
第二类的原因也是不可控制的,就是年老体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也在渐渐流失。
第三类是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像高度紧张的工作、熬夜、缺少运动、宵夜、嗜烟嗜酒、过度节食、不合理的素食、不当减肥等等。
现代人总是饮食不正常,不规律,嗜食生冷寒凉,再加上种种的食品安全因素,妨害了“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作用;不重视运动,贪图安逸,上楼有电梯,出行有汽车,连在机场走路都有传送带代步
回家在电视面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然就是玩手机;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大,常常情绪不稳定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正气,损伤正气。
第四类是各种异常的、过度的外邪,如过度的寒冷、炎热、潮湿、干燥、滥用药物、环境污染等等。
听了院长的讲解,大家不难发现,从导致正气不足的原因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正气不足的情况。即使这个人先天继承了父母的好底子,后天又有足够的营养补充。但是他都会面临四季的更替,都可能会遇到反常的气候,都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消耗正气,也都在不断地衰老中。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日常养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势在必行的。中医对疫病的预防就是要增强人体的正气,那么怎样才能增强人体的正气呢,做到少生病或者不生病呢?


我们人之所以生病是不是也和这个免疫力有很大关系呢?
咱们之前说了那么多免疫力的问题,用中医一句话就能概括,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不足,身体自然会遭受邪气侵袭。
咱们人吃五谷杂粮,吸收食物营养之气,接受着天地间的风、寒、暑、燥、火的侵袭。
人之所以会得病,
一是因为身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
二是邪气乘虚而入,继而发病。
“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
我们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正气与邪气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多数情况下,邪气之所以侵袭人体而发病,是因为正气虚弱,抗邪无力,因而,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据,居于主导地位。
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也就是咱们前面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口问》说:“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灵枢·百病始生》也说:“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虛相得,乃客其形”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中医里讲的正气不足,就是大家平时说的免疫力低下。
原来是这样啊,我们身体正气不足,免疫力低,病魔就会欺负我们,难怪家里的老人常说,病是烦人精,专挑身体虚的欺负。
院长,我还有一点不明白,免疫力也好,正气也好,跟生病有什么样的关系?您要问我心在哪我知道,胃在哪我知道,可是免疫力在哪呢?
这个问题我分2步给你解答。
首先,刚才咱们有讲啊,免疫系统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各种疾病。实际上,人体的这种防御能力就是抵抗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
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抵抗力”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免疫力强,抵抗力自然也是强大的。
这样说可能比较抽象,不是学医的不太容易听明白,我举个例子。
我们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免疫力和抵抗力就是城墙和城墙上把守的士兵。
当病毒入侵,有的病毒连城墙都爬不上去,有的病毒爬上了城墙但是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冲锋兵会把病毒干掉,那病毒就无法入侵伤害我们了。
如果免疫力差,抵抗力弱,就像士兵太少,甚至城墙太矮,大量病毒入侵会更容易突破防线进入人体产生感染。
这就是我们中医里说的,正气不足,邪气入侵。
现在呢,您应该能明白免疫力在我们身体里的重要地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