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盘不过瘾,那是因为没有分层!

 拾昧馆 2020-12-18

图片

当一件事情的执行结果与当初的目标有偏差,就可以做复盘,复盘有两种常用方式:

一种是方法论复盘,也可以称作流程复盘,属于单环学习。

一种是价值观复盘,也叫决策复盘,就是说我们当初是怎么决策的,它属于双环学习。

以上这两种是迪尔茨逻辑层次的其中两层,我们平常用的最多,因为这两层更接近落地实践,我们着重去分析这两种方法。如果这两层复盘仍然不过瘾,那么对照着逻辑层次,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还可以有其他层次的复盘,比如可以有提高身份和自我形象层面的三环学习、四环学习等等,在我们生活工作中所发生的所有关键事件,有必要提前判断一下我们需要在哪个层次去复盘。


1

方法论复盘

方法论层面复盘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在今后遇到类似情景时的反应能力。通过复盘,总结为现成的方法和套路,当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当机立断,类似自动化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少费精力。实际操作就是从已经发生的事件中开发出一套应对某一类情境的流程和工具。

从脑科学上来讲,这类复盘目标在于提炼方法,解放前额叶运动。人们的大脑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完全自动化进行;

第二,有现成的处理方法;

第三,临时想办法。借用开车来说明这三者的不同。

情景1 :你在路上边开车边听音乐,突然,前车来了个急刹,你也下意识地“咔”一下把车刹住了。这个过程你完全是自动反应,靠潜意识完成。

情境2 :你开车到路边要停车,正好路旁有个车位,前面有车,后面也有车,中间空出一个车位来。见到这种情况,你的心里很有把握,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侧方位停车,在驾校学过。你只要略加思索就能把车停到中间这个车位里。

情境3 :当办完事出来准备开车回家的时候,你发现有人把车停在你的车旁边,把你的车憋到里面去了。于是你目测了一下,感觉前车和旁边车之间的夹缝够一车宽,你的车可以开出来,但需要慢慢腾挪。这就是一个全新的问题,需要你临时想策略来解决。

借用罗姆索斯基的理论分析三种情境下的心理过程。罗姆索斯基把大脑处理信息的机能虚拟为四大模块:感应器、存储器、处理器和效应器。这四大模块正好可以与意识的四大机能:感知、联想、评估和决策一一对应。

情境1 是从感知直接到处理:①—④模式。

情境2 是从感知到提取策略再到处理:①—②—④模式。

情境3 是从感知到联想再到评估,最后处理:①—②—③—④模式。

大脑学习的过程,就是试图把临时想策略的过程,逐渐转化为有现成策略的半自动化过程,再逐渐把半自动化的过程,逐渐转化为潜意识直接反应的自动化完成过程。无论是①—②—④模式,还是①—②—③—④模式,大脑都会自觉地把解决问题所使用的策略和办法存储起来,即①—②—④—②或①—②—③—④—②,以备将来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调用,这个存储实际上就是学习过程。

后来我从脑神经科学中了解到:①—②—③—④这种全新情境反应模式,全靠前额叶完成;而①—②—④反应模式则会激活顶叶,通过大量练习后,一些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会转移到顶叶完成。至于①—④反应模式则根本不用通过大脑皮层,只需丘脑、小脑和基底神经配合就可以自动完成。所以,我认为,总结和提炼方法技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前额叶。专家做事的时候激活一大片脑区,前额叶很轻松,所以显得自在从容、游刃有余。而新手做事的时候全都没有现成的策略,都靠前额叶临时想办法,工作记忆区的负荷严重超载,所以显得手忙脚乱、捉襟见肘。

方法论复盘就是要梳理做事全过程的节点,思考每个节点该做什么,如何做,节点之间如何衔接,试图总结出一套流程来,将操作过程程序化。程序化过程也是标准化过程,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大脑前额叶可以授权给顶叶、小脑和基底神经来完成。

有意思的是,复盘方法本身也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开发方法论的方法论。教育学上把这种能力称作元认知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学习能力。我认为,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是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之一。如果一个人能把复盘当成生活和工作的习惯,他的人生就开始迈向高尚和从容。


2

价值观复盘

价值观层面复盘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今后遇到类似情景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快速反应不是第一目标,在关键时刻能做出正确选择才是第一目标。孔子说自己的弟子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能做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可以理解以“不贰过”为目的的复盘为价值观层面的复盘。越是在春风得意或艰难困苦环境下的两难选择,越能凸显一个人的价值观。所以,价值观复盘的重点,是深度剖析事件过程中重大选择的有效性,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对结果和预期的差异,探索在既定情景下的最佳选择。

价值观复盘的目标就是做到优选决策,像导弹一样逼近目标。价值观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审美倾向和选择标准。所以,没有选择就体现不出价值观,越艰难的选择越容易凸显一个人的价值观。你与一个人相处10 年却不一定能深入了解他,因为这10 年来,你们只是处于表层交往,没有冲突也没有大的选择。极端困苦和极端得意的两极状态,最容易凸显一个人的价值观,没有大的选择和严峻的考验,价值观往往隐藏在背后。

价值观复盘就是要从事件过程中的决策点入手,看看每个环节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选择背后是价值观和信念。当年史玉柱因盖摩天大楼导致破产,待他东山再起的时候,他就选择向那些当初认购了大楼的客户退钱。这个重大选择传达出史玉柱的价值观,也大大提升了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理想的情况是,做出符合价值观的选择,且得到了跟价值观相符的结果,这就是一个正强化,复盘时会得出一条结论:下次继续这种选择。另一种情况是,事件的结果跟当初预想的不一样,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要考虑新的选择,而新的选择背后就可能涉及价值观的调整。比如30 年前,大多数中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借款买房压力太大,买房子总是不愿贷款,后来经过复盘觉得还是贷款划算,两种不同选择的背后伴随着价值观的迁移。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往往在经历过刻骨铭心的教训时才会真正迁移。查尔斯· 汉迪说:“只要对过去经历的事情加以反思,学习就发生了。”

价值观复盘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常常习惯性地陷入自我防御状态,外归因倾向明显,遇到问题总抱怨环境和别人。抱怨他人和环境固然可以让自己暂时轻松一下,但同时也错失了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可以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形容复盘:“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流血牺牲之痛,为的是避免重蹈覆辙。

德鲁克在《21 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中有很多论述都是复盘语言。比如他问:“你当初的目标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什么?”所以,价值观复盘最好是让复盘者本人私下进行,也就是进行自我批评。

价值观复盘4步框架

回顾目标:有时候目标本身就是冲动的选择,而非与价值观一致的选择;还有,你确立目标时很容易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对方的利益。

典型复盘问题如下:

(1)当初的目标是你真正想要的吗?目标与价值观相符吗?

2)确立目标的时候有没有关注共同利益,兼顾对方的目标?

评估结果:你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往往跟当初的意图不一致。你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意图为自己辩解,而忽视你的行为所引起的反应。

1)事件取得了哪些理想的结果和哪些不理想的结果?

2)你的所作所为,达到当初的既定目标了吗?为什么?

分析原因: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行为给他带来的影响,来猜测你的意图,并据此回应。一个人对他人意图的猜测,有90%以上都是错误的。

1你的所作所为给对方的感受是什么?

2对方如何理解你的意图?做出什么反应?

总结经验:你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要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迭代过程。

1如何使行为的结果(即对方的反应)与当初的意图一致?

2你从这个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3

其他层次的复盘

那么还有没有三环学习、四环学习呢?结合人类学家格雷戈里· 贝特森的学习和改变层次,以及迪尔茨在贝特森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逻辑层次,意识到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也可以拓展。

对照迪尔茨的逻辑层次,如果说单环学习对应的是行为和能力层面的提高和改进,双环学习对应的是价值观和信念层面的提升与优化,那么,还可以有致力于提高身份和自我形象层面的三环学习,激发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显然需要更高层面的学习。当然,还可以有激发和创建更伟大、更高尚的人生愿景的四环学习。有三环学习、四环学习,自然也就有相对应的自我形象复盘人生愿景复盘。这两种复盘方法也类似,关键要弄清楚几个问题,比如你要成为谁?你的人生愿景是什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当我们把这些问题弄的越清晰,做复盘或许就不那么费力了。

应很多学友的强烈要求,田老师将于2021年1月8号在北京开设第二期《复盘与组织经验萃取高研班》,欢迎您来参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