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研究丨心身整合太极修炼

 太行森林 2020-12-18

同创科鑫智库、广东省传统医学与运动康复研究所,开启“心身整合”太极课程(八)

 第八节 如何更好练太极拳:心身整合太极修炼

 一层功夫一层理,一步不知一步迷,目标清晰理法贯,登峰凌顶必有时。

一、区分素质(体)与技术(用)

素质指的是心身放松、筋膜伸展、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等基本素质,可以说是体。

技术指的是柔化粘连、引进落空、控制发放、空间打击等格斗技术,可以说是用。

这里所讲素质,不是狭义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形态结构,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②身体机能,如心肺功能、肌肉功能、关节功能、筋膜功能等;③活动能力,如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能力等,形之于外,通过跑跳格斗等运动表现出来。

本系列课程前述结构改造、内气训练、正念训练、放松训练等训练人体素质,促进人体系统优化与心身整合,就是练体。素质是共性基础,无论是求养生还是技击,都需在素质上下功夫。素质训练可促进健康,并为技击格斗提供基础条件,至于能否转化为格斗能力,则需专门技术训练。

在这里,要区分素质与养生两个概念。有一种常见认识误区:所谓养生练法与技击练法,认为松柔练法就是养生,发力用力就是技击,高架练习就是养生,低架练习就是技击,缓慢练习就是养生,快速练习就是技击。这些认识都不准确,其实松柔的打用力的,高架的打低架的,慢练的打快练的,才是真太极。养生与技击应是一体,最养生的,就是最训练基本素质的,最能为技击预备条件的。因此笔者不讲养生练法和技击练法,而讲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当然个人所求目的可以是养生,而训练则要在素质上下手。

二、理解打破(破)与建设(立)

太极拳要建设一种新的太极技击模式,这种建设是从打破开始的。太极拳先求开展,就是一个打破旧世界的过程,再求紧凑,就是一个建设新世界的过程。旧世界就是局部用力、各自为政的运动模式,新世界就是整体协同、统一行动的运动模式。

因此在练习初期,应该重在打破旧世界,重视身体的展开、打散、放松,练习时注意主动伸展、肢体放长。具备一定基础,再重点进行一动无有不动的整合模式训练。打破不彻底,建设也就不彻底,还得回过头来返工。不怕松得过,就怕松不够。多数练拳人,层次上不去,就是这个打破不彻底不到位,停在这里了,要反思。

三、把握每个阶段练习重点

太极拳练习是分阶段、分层次的,每个阶段都一定有重点任务。当然各个阶段可融合交叉,有些阶段还可回去反复强化,不能拘泥。

1.以肌肉为中心

初学太极,以掌握动作为目的,这个阶段顾不了那么多,身体肌肉能够把动作做出来就达标了,可以说是以肌肉为中心。在此阶段应重视基本功训练(如太极步),或抽取一两个单式(如搂膝拗步)反复练习,掌握太极基本运动模式,再习套路,事半功倍。

肌肉协同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腿、腰、背、肩、胳膊、手等所有肌肉同步收缩配合,另一种是腿腰等下中盘肌肉收缩运动,上盘背、肩膀、胳膊、手等肌肉基本不收缩,传导性被动运动。太极模式以后者为主,尤其上肢不要有太大主动运动、重在传导。这在后面所有阶段都应注意。

2.以筋膜为中心

动作熟练后,即进入有目的的筋膜伸展训练阶段。一般太极练习方法,多数并不擅长筋膜伸展,而更擅长内气训练等。个人建议可结合练习一些专门筋膜训练单操功法,太极以及其他武学各派一般都有筋膜训练单操功法,若有缘得遇,当有所重视并用心习练。

如果入手一定要从套路开始,不是不行,训练方法需适当调整。第一个调整是套路打散,选取重点单式反复训练伸展筋膜,不要急着练习太多动作,循序渐进。第二个调整是不以动作标准为中心,而是以筋膜伸展为中心。一般练法对筋膜训练强化不够,过于强调动作标准、中正安舒,反而忽视了筋膜伸展这个根本。很多不错的太极拳演练,其实都是给别人看的,是经过锤炼之后的一个结果展现。作为初学者直接就照着葫芦画瓢,学那个中正安舒、动作标准的结果,是很难练出东西来的。筋膜伸展练法,就要在每个动作中,有意伸展拔长,把身体筋膜尽量展开,如肩膀胳膊要伸展拉长、背部伸展拔长甚至身体倾斜、腰胯要到位拉长,一些动作甚至要拧裹螺旋。

这个阶段,总体要在放松原则下练习,但因筋膜从短缩到拉长,达到极限,身体会有紧的感觉,有人说这是紧的练法,那也不是不行。

3.以内气为中心

筋膜训练达到一定程度,身体会有各种感受,产生气感,所谓“得气”。太极拳整体运动模式,是非常擅长训练内气的。这个阶段不仅仅对动作标准不执著,对伸展也不要执著,由有意伸展转化为到自然伸展,意念似有似无、身体放松不用力,将身心负担降到最低,只有那一点意识去感受身上的气感,让整个身心陶醉融化在这个状态里,通过内气诱导,进一步促进筋膜伸展柔化。太极用意不用力在这个阶段表现非常突出。这个阶段气感明显,站桩舒适,结合练习,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4.以骨架为中心

经过筋膜与内气两个阶段,全身放松程度提高,骨架及深层筋膜因表层肌肉筋膜的放松而得到有效训练,会出现骨架感,练拳就像一个骨架子撑在地上晃晃悠悠,骨架行拳,即来到以骨架为中心。

这一阶段有一些特点:①骨肉分离,自我感觉身心融化,有点和外界融为一体,身上有点透气、透空、骨肉分离了;②节节贯穿,力的骨传导明显,骨头架子站在地上行拳,骨骼骨架节节贯穿;③筋膜腾起,感觉骨架之外有一整张膜包裹,就像骨架穿上一件有弹性的紧身橡皮衣,全身张力对争明显,如虚灵顶劲头脚之间扯着这张膜,对争感觉明显,手指脚趾也是一体贯通,手指脚趾对争明显。④收缩紧凑,全身自发出现收缩紧凑感,越练越整越练越小、展收自如、干练灵动。

到了这个阶段,结构改造初步完成,整体运动模式已经建立,筋膜、内气、骨架三个阶段合一,继续训练,雕琢细腻,增长功夫,精益求精。

5.以意识为中心

身体基础有了,训练重心也就自然从身体转向意识。意识训练方法有多种,本系列课程《太极拳与正念训练》讲的正念是个基础,另外与技击相关的意识训练,也在这个阶段重点锤炼,具体在后面太极技击科学部分再详细介绍。

以上各个阶段,要遵循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基本原则,正念觉知贯穿始终,并把握三个君臣关系: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②筋骨为君、肌肉为臣,③下盘为君、中上为臣。篇幅所限,不一一展开,读者用心,自有所得。另外,本文所讲体会仅是一家之言,不同个人之间可能有所差别,不要拘泥,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