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王宗岳“偏沉则随,双重则滞”的太极拳技击理念引发的一些思考

 丹溪阁 2021-11-02

正如《灵枢》《素问》在中医学的地位一样,王宗岳对太极拳理法的阐述,在武当、孙、杨、陈、和、吴、武诸家太极流派中同样占领了重要的基础地位,而其中一句“偏沉则随,双重则滞”亦最是广为人知。在此浅释王宗岳“偏沉则随,双重则滞”的太极拳技击理念。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出自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其大意即为取法于太极一圆,随对方劲力变化而走,彼阳则我阴,彼阴则我阳,以使不丢不顶,克敌制胜。

“双重则滞”,说的是技击打斗中扭缠角力的情况,比如推手起式互为攻防的“三大对”中,若不知劲力运化,双人互角,用劲则滞,滞则手法、身法、步法不能运转,轻而言之,则有悖太极拳的技击理念;重而言之,一己之短攻敌之长,徒授人以柄,自取其败。(关于太极体系中的三种攻防关系,以后再讲)

“双重则滞”在诸家流派中最受重视,其攻防训练也是最多,但其对应的一个“双松”的概念就很少有人提及到。特别是当今社会打者太极旗号的某些江湖“牛鬼蛇神”,在面临在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训练的异种对决中往往有这个问题。因为体系不同,通常接手则松,不能黏著入身,只能被控制在搏击擅长发挥的距离中,任人发挥,最后惨淡收场,沦为笑柄。

说白了,还是没有理解拳劲的宗旨。拳劲的宗旨,不丢、不顶,四个字而已。不顶,即不能“双重”;不丢,即不能“双松”。

鄙人以前练拳,也稍稍接触了一些异种对决。有一个小技巧:丢手,则寻肘;丢肘,则寻肩,一路深入,攻敌必救,把距离控制在适合近身摔打擒拿的范围之中。虽然不能必胜,但也各有来回——从我身边练拳的一些朋友而观,杨氏太极老架推手训练其中一式里面也有相应理法的体现,但似乎很多人往往将之作为听劲的训练,而没有上升到实际应用的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