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精准治疗,这样效果更好!专家分享案例 解决方案

 大成0088 2020-12-18
名医名家谈健康|杨营军: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老年病科主任

人体内分泌系统管理、参与调节人体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诸多生理活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诸多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在我国,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对此,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老年病科主任杨营军表示,要解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病痛,精准治疗是最佳选择,个体化的精准疗法,让糖尿病的治疗事半功倍。

基因检测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转化医学、大数据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为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走向个性化精准化提供了可能。

杨营军介绍,所谓糖尿病的精准治疗,就是对相应的药物代谢酶、转运体、靶点进行检测,从而预测患者使用哪些药物以及药物使用多大剂量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其使用昂贵却不敏感的药物。

70岁的吴老先生原来一直口服二甲双胍片、吡格列酮分散片进行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但近来血糖值居高不下,频频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为查找原因,杨营军为其进行了基因检测。

吴老先生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其对磺脲类药物靶点较敏感,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物次敏感,预期疗效好,于是杨营军建议吴老先生改用格列美脲、阿卡波糖药物治疗。一周后,吴老先生血糖控制,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明显缓解。

杨营军说,基因是大家自身携带、终身不变的“密码”,不受病程、发病原因等条件影响,只需检测一次,每次采静脉血约3毫升,就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要做到精准防控糖尿病,从基因的角度了解自己,挖掘自身是否携带糖尿病的易感基因,进而实现提前预知糖尿病。此外,通过糖尿病基因检测,人们除了能够预测遗传风险,还能够获得精准的个性化指导方案来治疗糖尿病。

三大法宝  攻克糖尿病足

众所周知,比糖尿病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

除了运用基因检测精准治疗糖尿病之外,杨营军带领的医疗团队,在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方面也成果颇丰。郑州患者李女士就是受益者之一。

10年前,因家族遗传等原因,40岁的李女士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服用降糖药,后来陆续出现手足麻木、走路“飘飘然”、双下肢发凉等糖尿病并发症。两个多月前,李女士右脚出现溃疡,久治不愈。听说家附近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有治疗糖尿病足的特色技术,李女士来找杨营军治疗。

经过综合评估后,杨营军决定采用糖尿病足湿性愈合疗法,每天给予清创、换药,联合降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治疗,半个月后,李女士右足溃疡愈合。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杨营军和团队成员潜心研究改良了3种有效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一是湿性愈合法。应用特殊敷料及药物覆盖在糖尿病足溃疡上,使创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在溶解坏死组织、抑制细菌繁殖的同时,还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溃疡早日愈合;二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将患者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其缺血坏死的下肢内,使其逐渐分化并形成新的毛细血管和组织,从而达到治疗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的目的;三是针对下肢狭窄严重的患者,可应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和血管腔内旋切术治疗,使血管保持畅通。该方法无手术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此外,杨营军还提醒说,糖尿病病程达5年以上的,有40%的概率会患糖尿病足。为了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对于已出现下肢跛行、疼痛以及皮肤颜色发暗的糖尿病患者,最好进行256CT血管成像或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及时了解下肢血管狭窄程度,早诊早治。

专家名片

杨营军,主任医师、教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老年病科主任。河南省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专委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副主任委员。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及疑难杂症治疗,尤其擅长糖尿病及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规范化治疗。同时对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内分泌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相关性疾病的诊治颇有建树。

以上信息来源:党办据媒体报道整理


糖尿病危害科普知识介绍

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地图集显示,我国有1.16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为10.4%;

在这1.16亿糖尿病人群中,却有超过一半(63%)未被诊断,即不知道自己已得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约一半(48.1%)的IGT(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前期的状态)人群的年龄在50岁以下,近三分之一(28.3%)的年龄是在20-39岁。

糖尿病高危人群就更多了,快来看看自己中了多少条: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BMI≥24)、肥胖(BMI≥28)、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高血压

4、血脂异常

5、静坐生活方式、运动不足

6、糖尿病家族史

7、妊娠糖尿病史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8、糖耐量受损(IGT,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7.8~11.1mmol/L之间)或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值在6.1~7.0 mmol/L之间),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32%患有心血管疾病;

超过80%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或两者同时引起;

糖尿病足和下肢并发症影响4000-6000万糖尿病患者;

患病10-15年,糖尿病眼病发病率为30%,糖尿病视网膜病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患病5-8年,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为39%;

2型糖尿病和高体重指数(BMI)还会增加许多常见癌症的风险: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

那,怎样预防并发症呢?

2型糖尿病亚型介绍

1. 胰岛素抵抗型

由于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导致产生胰岛素抵抗。适合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

2. 高血糖型

由于机体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高空腹血糖。适合二甲双胍、GLP-1、DPP-4抑制剂等降糖药。

3. 胰岛素分泌不足型

由于机体存在胰岛素原合成或者加工成胰岛素过程中的相关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适合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格列奈类。

想了解更多科学“抗糖”的知识、想了解糖尿病并发症易感基因检测、2型糖尿病精准分型、精准用药基因检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