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千年前的《诗经》是怎样流传到今天的?这事与饶阳这座诗经台有关

 九州君子好人 2020-12-19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中这些美妙的词句你一定很熟悉吧,可你知道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是怎样流传到今天的呢?这就要说到一位名叫“ 毛苌 ”的先贤,他曾在我的家乡饶阳设置“诗经台”传授《诗经》。

话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师从荀子讲授《诗经》的鲁人 毛亨 赶紧冒险藏匿诗稿,携年幼的侄子毛苌远走他乡,浪迹天涯。在一荒僻之地藏身、隐姓埋名之后,毛亨才将《诗经》传授给毛苌。长期的奔波劳顿,终使暮年的毛亨无力回天,临终前,毛亨嘱毛苌千万不要忘记传承《诗经》。毛苌悲痛地安葬好叔父后,辗转流浪到燕赵大地一个水域充沛、景色宜人的村落“莲花泊”,善良淳朴的村民接纳了他。后来秦灭汉兴,有了尊儒爱书的大环境,毛苌遵叔父遗嘱,开始在“莲花泊”村公开传授《诗经》……“莲花泊”即如今饶阳县的师钦村。

毛苌在饶阳,史书有记载吗?翻开《太平寰宇记》的有关章节,其中写道:“苌,是邑(饶阳)人,今有宅存。”而《饶阳县乾隆志》也有佐证:“毛苌宅在今师钦村。”

当年,这个毗邻滹沱河畔的村落名为“莲花泊”,可以想见其环境的优美。后来,因毛苌传授《诗经》的巨大影响,村名改为“诗经村”。经年后,村民尊崇先贤的开化教育,遂又改村名为“师钦村”。

如今,饶阳还有毛苌娶师钦村侯氏女为妻的传说。《毛苌夜奔莲花泊》《毛苌成亲》《毛苌休妻》《毛苌安葬师钦村》……《饶阳民间传说》中的这些故事都是师钦村侯家后裔根据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写下的。

那么,网上怎么又说毛苌在河间呢?没错,毛苌后来是去了河间。翻开清顺治三年继修的《饶阳县志》,其中记载有明末吏部尚书田唯嘉之子田敬宗所说:“昔毛苌为汉巨儒,知其序诗于河间,不知其起家于饶川也。”原来,毛苌在饶阳设台传授《诗经》数十年,声名远播后被河间王刘德发现并“挖”走了。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个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弟弟。他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受封为河间王之后,避开政治漩涡,将其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古籍的收集和整理之中。当他知道在自己封地范围之内不远的饶阳居然还有一位叫毛苌的大儒,不但有《诗经》原稿,而且还常年设台讲经传授,大喜。于是,“礼聘再三”,许其官职,封为博士。几年之后毛苌在河间去世,《毛诗》也幸为刘德所弘扬传播。

当年传授《诗经》最具影响的,有齐人辕固生传授的《齐诗》、鲁人申培公传授的《鲁诗》、燕人韩婴传授的《韩诗》、鲁人毛亨传授的《毛诗》等。因毛亨无后,故传诗于侄儿毛苌。后来,齐、鲁、韩三诗相继失传,只有经过河间王刘德研究整理过的《毛诗》流传至今,使《毛诗》成为我国注解《诗经》的惟一专著。正因如此,班固的《汉书》评价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就是“实事求是”一词的来源。

毛苌驾鹤西去后,遵其遗嘱,归葬“故里”饶阳。1982年版《饶阳县地名志》载:“毛苌在河间做官,距故里不过百余里,必返葬故里。”虽然《河间府志》和《河间县志》都记载河间有毛公墓,但也注明了毛公墓为毛苌的“衣冠冢”。

那么,毛苌葬于何处?《河间府志》和《河间县志》均未提及。而饶阳师钦村是毛苌的“遇恩”谋生之地,也是毛苌传授《诗经》的成名之地,虽是他乡,却实为“故里”。如今,师钦村南还有大片的汉代墓葬群,毛苌是否就长眠在此呢?

今年10月,我专程回故里拜谒“诗经台遗址”。那天,艳阳高照,在县档案局刘局长和饶阳历史与文化研究会杜宝星老师的带领下,辗转来到南师钦村。一下车,就远远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石碑,在蓝天的映衬下,在秋收之后的空旷大地上格外瞩目。

踏上平台,才看到碑的阳面以篆字刻写的“诗经台遗址”,阴面则是行楷碑文。仰头辨认,“饶阳师钦,原名诗经。毛苌传诗,始于此地。”之后讲述了毛苌缘何来到饶阳,结尾则道:“复建古迹,如仰贤哲。告慰先贤,教化后昆。弘扬国粹,功德至伟。勒石记之,以示国人。”碑文言简意赅,书法劲骨丰肌。

如碑文所述,这是“复建古迹”。那么真正的遗址在哪儿呢?刘局长和杜老师引我到不远的滹沱河边,告诉我说就在对岸。我循之望去,隐约可见紧傍树丛的一排排蔬菜大棚。

刘局长和杜老师说,因紧邻河道,又有蔬菜大棚,故复建遗址选在他处,并说,早些年还可见零碎的秦砖汉瓦,常有好古的各地知情者,跑来捡拾一星半点的瓦砾碎片,杜老师至今还收藏着一块带图案的瓦片呢。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纪从周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