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逃避自由》

 莉莉说吧 2020-12-20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精彩解析

一、什么是自由?

简单来说,自由就是人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创造性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实,一个人在出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没有自由的。弗洛姆把这个时期人和外部环境的联系,比如说和父母、家庭的联系,称为“始发纽带”。也就是人与生俱来带有的某种社会联系。他认为,这种始发纽带一方面意味着人缺乏“个体性”,也就是说,你没有独立人格,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给人带来安全感。

但是长大后,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和父母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就开始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分离了,你就开始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渴望自由与独立的愿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这个过程就是弗洛姆在书中所说的“个体化的过程”。

但是,自由给我们带来的后果也是复杂的:

第一,脱离始发纽带,使我们的自我力量得到增长,我们开始建立完整的独立人格。

第二,就是日益加深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为什么要逃避自由?

首先,在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对现代人的影响时,弗洛姆也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心智、社会和政治生活都具有解放作用。

其次,他认为资本主义也使个人更孤独、孤立。弗洛姆认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迫使人学会自力更生。

在经济上,人们把实现经济目标视为个人最终的目的。

在人际关系方面比较冷漠。

最后,战争的威胁也给人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


三、人是如何逃避自由的?

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弗洛姆提出了三种人们逃避自由的方式。

● 是把自己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权威体系中的一员。

弗洛姆认为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服从于权威,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受虐”;另一种则是把自己变成权威本身,来控制其他人,也就是“施虐”。无论你是施虐还是受虐,其实都是剥夺了独立的自我。

● 搞破坏

就是有些人对他们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意,他们对抗世界的方法是:我要毁灭地球。如果一个人搞破坏的欲望被环境压抑了,比如说他能力很弱,没能力破坏外界环境,那么他就会转向自我毁灭,他就伤害自己,也就是自虐。

● 机械趋同。

就是说机械性地趋向于同一种行为方式,通俗点说,就是随大流。


四、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呢?

弗洛姆认为自由的扩大并不一定导致恶性循环。人是可以自由但并不孤独的。但是这种自由不能依赖于别人去获得,而需要依靠自己,靠自己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要多尝试自发性的行为,让自己更多从自己身上获得满足,而不需要依靠别人。

读后感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在该书中阐述了两战时期社会政治现象,并利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来讲解孤独与自由的联系及逃避自由的心理。作者文中逃避的自由是属于“积极自由”(即人自由地发展)。作者写此书时处于二战时的德国。法西斯主义在当时民主自由的欧洲国家产生,并吸收了许多民众。这种现象是整个社会严重的问题。在获得了对于当时人的心理精神分析,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我认为,自由就是一种本能的选择。自由是需要勇气的,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正如书中所写,这个代价就是心灵的孤独。弗洛姆所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是那时的西欧及现今中国所共有的问题。如书中p.161中所描述,教育的不自由,遏制学生思想,造成了感觉和思想缺乏创造性。这与当今中国所提出的创新,素质教育不是不谋而合吗?学生从小学甚至早期教育就开始接受填鸭式的学习。试问这样的学生知道有选择吗?学生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方法解答,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思考方式。学生们自身就无法独立思考,培养自身健全的个性,只能人云亦云。在获得相对完善的消极自由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遂步地去安于常态(因为富个性的解答会使得你的学习及升学方面造成影响)。即便你的问题上的看法与其他不同,但是又有几个人站出来呢?

富有青春活力的青年都如尚且如此,那中年人呢?全社会呢?毋庸置疑中国在一些方面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真正的创“新”在哪呢?

作者题目为“逃避自由”,那自由是什么?作者理解的自由又是什么?正如p24作者写出“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与“自由的鸿沟”越来越大,人挣脱了束缚自由的纽带,但又没有积极实现自由和个性的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失衡在欧洲的结果便是人们对自由的逃避,对权威的崇拜。也正是人们为什么生活空虚的根源,选择回归社会的人他们失去了自我,但换来的却是思想上的行尸走肉。只有做个真正的自己,勇于并善于思考,才不会为人云亦云,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们更要通过爱与劳动中与世界相连接,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如书中所写任何退缩、放弃自由试图消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人永远无法融入于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