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武林:比照土家民歌漫谈文人竹枝词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20-12-21

陈武林

  古体诗是在民谣、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竹枝词在古体诗词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从古到今,中国民歌、民谣经过几千年淘漉,其大多数归于沉寂,而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竹枝词。至今光芒不减。作为源于土家民族区域的诗-竹枝词,无论是先前的竹枝歌、竹枝曲,还是后来被文人规范后竹枝词,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枝词最早源于川东鄂西民歌,脱胎于古巴人竹枝歌等民间文化,却始终离不开大中华的文化根基。竹枝词与现在土家族地区流行的民间“竹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竹枝歌的原型就是现行土家族地区乡村仍然流行的“四字句歌”、“五句字歌”、以及“撒尔嗬”。
  2018年9月,我在武汉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以《土家民歌与竹枝词》为题设讲座,将竹枝词与现存的土家民歌中的四字句歌、五句字歌、撒尔嗬分别进行了对比,很能说明它们之间的渊源以及继承和改良关系。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土家四句子歌:
  你看天边那朵云,像是落雨又像晴。
  你看河边那个妹,心想恋郎又怕人。


土家五句字歌:
  上坡不急慢慢悠,爱姐不急慢慢逗。
  有朝一日逗到手,生不丢来死不丢。
  除非阎王把命勾。


土家撒尔嗬:
  昨日与姐同过河,许郎一双新裹脚。
  早晨起来慢慢缠,黑哒又要慢慢脱。
  慢慢缠,慢慢脱,姐儿缠的情哥哥。


这四首诗或歌,都是讲述和表达爱情的,但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竹枝词文雅,民歌直白。刘禹锡竹枝词中没有一个“爱”字,没有一个“情”字,但词中的双关用语“晴”,将少女纯洁的心情、身分和处境刻划得生动入微。踏歌亦称唱歌,以脚踏地合节拍。“晴”与“情”同音。有晴、无晴即有情、无情的双关语。刘禹锡这首竹枝词,让人从阴晴不定的天象中,体会出有情的另一面来。土家四句子歌、五句子歌以及撒尔嗬则是直抒胸臆、毫不隐晦更贴近现实,但同时缺少了艺术形象感。显然,刘禹锡竹枝词脱胎于土家四句子歌,因为二者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竹枝词更适于登大雅,土家民歌更适于情人间对唱。
彭秋潭《长阳竹枝词》其中一首:
  缟袂丹裙翠色衣,山城士女插青归。
  偶然摘朵山花戴,惹得群蜂绕鬓飞。


土家四句子歌
  郎在坡上放早牛,妹在园中梳早头。
  郎在坡上招招手,妹在园中点点头。


土家五句子歌
  对门对户对条街,郎门对到姐门开。
  早晨对到郎洗脸,晩上对到姐脱鞋,
  何不搬到一屋来。


土家撒尔嗬
  昨日遇姐同过街,郎卖簸箕姐卖筛。
  郎卖簸箕簸两簸,姐卖筛子筛两筛。
  簸两簸,筛两筛,情郎情姐团拢来。


  彭秋潭(1748-1807年),长阳土家族人,清朝拨贡,曾任湖南吉水县县令,政绩颇佳。工余赋诗较多,尤喜写作民风浓郁的竹枝词,自撰《长阳竹枝词》。一生诗作顺丰,有《秋潭诗集》存世,《长阳县志》载其竹枝词五十首。彭秋潭这首竹枝词,是一幅动人的少女游春图,一幅别出心裁的嬉春图。清明时节,少女穿红着绿扫墓归来,一路上采摘了美丽的山花插进发内,配于衣间,愉快欢欣之情溢于言外。那彩蝶群蜂追逐清香艳色,绕着少女飞舞,更添美景春色,浓郁意境。
  湘西永顺县人彭勇行的竹枝词:“北河春涨绿玻璃,朝上明溪暮镇溪。无数青山浓似黛,画眉人去画眉啼。”看似描绘风光,用“绿玻璃”描写水,用“浓似黛”描写山。最后一句有两个画眉,前一个画眉指结婚后的妇女,当地有用竹笔画眉出嫁的习俗,后一个画眉指画眉鸟,也离不开对情之一字的描绘。
  湖北钟祥人周鲲化,清道光举人,曾任建始县知县。在建始仿作竹枝词,辑《业州竹枝词六首》,载于《建始县志》。其中一首为:“三里板桥七里坪,烟墩山下业州城。居人爱饮茨河水,只有西南水独清。”也是写的民间趣事,有形象、有寓意。
  利川人吴子丹,写有竹枝词12首,列入同治版本《利川县志》中,被称为鄂西竹枝词绝唱。其中一首这么写“数声啼鸟唤哥哥,密树丛丛袅女萝。郎在对门侬不见,相思只隔一条河。”虽更接近土家四句子歌,但仍然用了形象比喻:相思只隔一条河。
  鹤峰土家族人洪先绪,做过清朝禀贡、江陵、枝江县学事。其竹枝词:“春山桃李烂如霞,女伴相招笑语哗。今日晴和天气好,阳坡去摘雨前茶。”也是合格律、押标准诗韵,用“雨前茶”比喻男女初恋。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文人竹枝词除了在格律上更近似七言绝句外,在韵律方面更严谨,即完全用平声韵且基本合乎规范的韵部,同时整体结构上讲求“设包被”和“甩包袱”,即追求意象表达、虚实结合、形象思维,而这些正是古体诗词与民歌民谣的最大区别。
  文人竹枝词有没有例外呢 ? 也有。“依山面水一家家,风土人情大不差。惟有客来沿旧俗,常须砸酒与油茶。”清道光年间咸丰县人蒋士槐这首竹枝词,不看格律完全就是土家四句子歌。彭秋潭兄长杨金玉(彭淦)的竹枝祠也是这个路子:“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枝胜壺觞。过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客尝。”没有明喻、暗喻,直截了当写出了当地民风民俗中的一个特点。

  清朝诗人周宪王,曾任巴东县令,爱好三峡一帯流传的竹枝歌謡,模仿作出多首竹枝詞。“巴山后面竹鸡啼,巴山前面沙鳥栖。巴山巴水到郎处,闻郎又过石门西。”这是一首表达相思、爱情的竹枝祠,賦情于景,生动感人。诗人在前两句詩中,以山上的“竹鸡啼”和沙洲的“沙鳥栖”互相映村,饶有情趣。第三句和第四句,生动显現熱恋的女子爬山渉水盼见情郎而未見着,失望之心令人感叹长惘。在写作上,全詩28个宇,连用三个“巴山”,別有情趣。同时,这首竹枝詞跳出了严謹的格律限制,四句开始全都一样不合格律,完全可以归类于民歌。
  而清代詩人黄遵宪(1848- 1905年)的竹枝詞中的一首,到底属文人竹枝祠还是土家四句子歌,也是无法分辨:“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鏡光,街头銅鼓声声打,打着中心只説郎。"不仅直白,连首句都没按严謹的格律来写。
  先賢为我们后来人留下灿如星河的文化瑰宝,継承是必須的,发扬則应十分努力オ行。竹枝詞一路,研究者以及創作者队伍,还不够壮大、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歩开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