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的力量

 葉帥 2020-12-21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当每个人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之后,如果能够通过冥想、放松亦或是短时间的旅行(在一个特定的状态停下来),然后去总结、探寻所面对和经历的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特定世物和人背后的本质时,必然会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收获:

我面对的所有事物都与我有关,它所产生的所有结果与关系都是我的行为所产生的,我是一切结果的始作俑者,我的决策影响了一切后果,我的决策源自于我的思维。

正如阳明先生所言:“知性自足,不假外求”。思维一变,天地重生。

那么,思维是什么?我们常常将思维定义为角度、立场、观点亦或是意识形态,不论它是什么,我们需要明白,是思维在主导着我们的一切乃至于一生。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世界的美好与创造,基于单个或群体的思维所长期形成的思维财富。

那么,一个人的思维如何产生?每个人的思维主要源自于三个方面:所处环境、过往经历、学习能力。其中,环境是思维产生和个人意志最大的作用里,但是环境对人的改变却常常不被我们察觉到。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环境包括从小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及社交环境,它都在潜移默化的形成每个人对世界与世物的认知程度:“狗的眼里只有骨头、猫的眼里只有鱼,而只拥有一个馒头的人无法理解拥有一座粮仓的人的思维。”

所以,每个人选择环境的能力就变的至关重要。佛家讲“觉知”,觉知不但需要觉知起心动念,还要觉知自身的状态(思维、心态、情绪、能力),更要觉知自身所处的环境(家人、朋友、同事、伙伴)。常常思考所处环境是驱使你积极向上的,还是促使你消极散漫、丧失信心的。一个人通常很难改变环境,但是每个人拥有可以选择环境的权力。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人的成就、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企业的兴衰,取决于那个环境是积极的、相互鼓励的、相互促进的,还是消极的、相互抱怨的、相互打击的。这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值得每个人认真的去审视和对待。

过往经历会造就惯性思维,形成非此即彼和泾渭分明的所谓正确观。但是,如果用过去的确定性,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只会越来越悲观。

学习,是扩展个人认知边界的有效途径,它会让人去看到个人以外更大的世界,前提是有效的学习,甚至于系统化的学习。不能因为碎片化、片面的学习形成偏见。另外,我们始终要相信,有无数的哲人和先辈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更加深刻的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事务。我们只需要虚心的学习和借鉴,去结合自身探寻自身的生存法则。

世界是动态的、变化的,学习的目的不是生搬硬套。

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是世界的微粒,我们用狭隘的“我以为”“我认为”去定义宏大的世界和宇宙,这是自我挑战的部分,可能在某一些阶段极不舒服,需要克服与生俱来的惯性和惰性。但是,这个世界没有义务让每个人舒服。从不舒服中找到舒服,才是真正的舒服。

回到思维的主题,系统化加深对思维的认识。我们从大的方面来看,思维的价值及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让人慎重思考和有目的地行动

对于避免单纯的冲动以及单纯的惯性动作,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思维。那些没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它们行动时所能依靠的只有本能或者生理上的冲动欲望,或者是依靠外界环境的刺激而采取动作,这是一种被推动。

我们看到,鸟兽的行动和动作往往带有盲目性,候鸟南飞,动物迁徙都是大自然气候的变化刺激所致。没有思维,任何的行动都没有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相反,在有思维能力的状态,行动下就会完全不同。现有的事物和经历都会成为那些尚未经历的事物的经验或者标志,这样,有思维能力的人就会根据现有或者过往的经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物采取相应的行动。

有思维能力的人,他们的行动并不是依靠内外的环境刺激,也不是生物的本能惯性使然,而是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意识到了某种目的。

比如,马上就要下雨了,那些没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只有在雨水打落身躯或者狂风吹起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外界对机体的刺激,然后回到自己的洞穴。有思维能力的人则不同,人会在天气出现变化的时候就意识到下雨的征候,进而根据这些征候采取行动。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这些都是人有目的的行动,一个人只有懂得了现在的经历和感受对未来,是一种预示性的因素,明白了现在的努力可以获取未来的价值,他才能够在现时阶段如此地努力和付出。

很多哲学家、思想家都在不同时期发出过许多对自然界的哲思,“道法自然”、“自然之本”等理论都被大量地论述。

的确,只有发挥思维的能力,才能够从既有的事物中预见和发觉那些看不见的事物,也只有这样,大自然的语言才能被真正地读懂。

对于具有思维能力的人来讲,现有的事物既能记载它们的过去,又能预示它们的未来。例如,地下的化石所记载的是它以往的历史史实;根据天体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我们可以预测它们未来的行迹。

就如同莎士比亚所说,“树木之言,溪流之本”,在善于思考的人眼中,事物的存在往往会显现出额外的动力和作用。只要肯思考,任何的事物都可以为人提供征兆,对预见的谋划和计算也是有赖于这些征兆才得以实现。

(2)思维具有系统预见的可能性

通过思维,人们还可以去安排或者思考各种人为的标志,去预见和提醒大家种种可能的后果,并研究出可行的解决方式。思维的这个特征让野人和野兽区别开来,也让文明人区别于野人。具体如何区分,从这样的一个简单事例我们就可以说明:

野人如果在一条河里翻船溺水,那么在以后的航行当中,他们就会注意哪些事物是让船覆没的征兆,并且会有效避免这些危险;文明人则会有意识地做一些标志来防备可能的危险,例如,他们会在危险区域设立浮标、会建立灯塔来指示航线等。

如果有足够丰富的阅历,野人会根据天气的变化来预测第二天的阴晴雨雪,而文明人则建立了气象部门,用于收集和广泛发布气象预报;野人按照一些固有的标志在荒山老林里认路,文明人会修建公路,以供更多的人使用;野人为了找寻取暖的方法,发明了钻木取火,文明人则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设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取暖。

人类通过深思熟虑,建立起各种纪念性质的馆藏和文献资料,以防止遗忘,并为后人借鉴,这成为文明开化的实质。在这个基础上,文明人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预测和应对方法,通过有条有序的管理,将各种突发意外分为轻重缓急。


同时,对于那些惠及大众的事项,他们会通过思考,研究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去普及和推广,以期望效果发挥到极致。就连那些精心制造的机械设备的原型也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然事物。

例如飞机的构想源自于翱翔的雄鹰。为了让自然界的原型能够最大可能地为我所用,人们尽可能地去思考和研究,找寻它们身上隐蔽的功能,并加以优化和改造,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3)思维让物质因素更丰富

对于那些没有思维的动物而言,它们对事物的感受是直观而又单一的。但是有思维能力的人不同,人往往还会赋予自然界的事物不同的地位和价值。如果没有思维,自然界的事件或者物体不会有任何的语言象征,而只会是光和形状组合而成的奇怪变异。

一旦具有了思维能力,这些事件和物体就会被赋予其他的象征,有思维能力的人会看出它们本质之外与众不同的意义,而每一件事物也因此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性,也有了不同的表达定义。

一把椅子在没有思维能力的动物看来不过是一件物体而已,充其量可以让它们看一看、闻一闻、爬一爬、咬一咬。但是在有思维能力的人看来,这把椅子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体,它可以提供一个座位,让劳累的人得到歇息;也可以留出一个空间,给物体一个摆放的位置;还可以是一个机会,让需要合作的人愉快地洽谈业务。

同样,一块石头的内涵也取决于观看它的对象,一个动物只会认为它是一块石头;匆匆赶路的人可能把它当作一个歇脚的石凳,也可能把它当作前进的障碍;而在设计者看来,这可能是一幅难得的作品;在考古学家那里,这块石头可能具有考古价值……总之,因为思维的存在,一个物体总是会因它所拥有的素质而被赋予不同的标志。

英国逻辑学家维恩说过:一条狗看到一道彩虹的感受同它对它所身处国家的宪法的理解可能是一样的。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这条狗所睡觉的窝和吃的肉,如果它困了,就会躲进窝里睡觉;如果它饿了,闻到肉的味道就会使它兴奋。

除此之外,它看到其他的物体还会有什么其他的感受吗?看到一个房屋,它一定不会感受到这是一个人的家,里面有家具、花草,屋后有个花园;它更不会感受到居住在这个屋里的人同周围的关系,除非它能够联想到那些没有看到的东西,换句话说,除非它具有思维能力。

同样,这条狗在吃肉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自己正在吃的肉来自哪种动物,是鸡肉还是牛肉,是大腿的肉还是胸前的肉,会给自己的机体提供什么营养。在没有思维能力的动物眼中,一个物体会失去这些丰富的物质意义,在它们的眼里,这些物体属于什么,我们无法说清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对物体的认知一定与我们的认知大不相同。

另外,我们对一件事物进行思考和感受到的时候,对于这个事物本身所包含的象征和元素的认知,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增多,而且是没有限度的。从前,很多知识需要牛顿或者哥白尼这样拥有卓越智力的人才来参悟和认识,但是在今天,这些知识已经成为孩子可以马上明白的常识。

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对思维的价值或许是一种非常到位的归纳和概括:

“进行推理,可谓是每个人生活当中的大事。每个人在每一天、每一刻都会思考,并对自己并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情加以预测和推断,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而是因为这些预测和判断的事情本身就具有重要性,可能关系到我们的利益或者职业。地方的司法官、军队的指挥官、医院的医生、学校的教师以及农场的农艺师,他们每个人所承担的任务都是相同的,就是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做出判断,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在这方面,他们做得好或者不好,将会决定着他们本职工作的成绩优劣。只有在这些方面,他们需要不停地开动脑筋思考。”

全文完。

期待你有所收获。


1367 启示录
叙事经济学
做爱经济学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沉没成本  无法打捞
体验经济正在重构商业逻辑
数字时代的生存与财富分配法则
为什么不花钱也会引发金融危机?
未来,怎样才能避免温水煮青蛙?
高瓴资本张磊:极少有人真正理解时间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