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正非:成就一个大品牌,必须把基本功做好

 全优绩效 2020-12-21

让客户对我们给予一种安全感

任正非曾经说过:“成就一个大品牌,必须把基本功做好,我们的思路就是让客户对我们寄予一种安全感,用产品的质量成就华为的品牌。”一个企业若想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脚踏实地地把好产品的质量关,仅靠宣传是绝对不行的。企业只有获得客户发自内心的信任,才能持续地走下去。

华为一直以来都非常低调,致使媒体将它称为中国最神秘的企业。由于任正非的低调作风,外媒一贯给他戴上了间谍的帽子,而今天华为想保持低调却再也不能够。华为尽管没有宣传,没有广告,但却成为高科技、高质量的代名词。成就华为的不是宣传和广告,而是响当当的产品质量,背后则是完美的执行文化。

当年,华为刚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发,华为内部很多管理人员都觉得这样做实在太冒险,在国际上宣传自己就会花去很大一笔开支,而且当时国际上已经有爱立信和思科这些大品牌站稳脚跟,想与它们竞争无异于虎口夺食。

爱立信的一位高管曾经说过:“华为的产品再好也比不过我们爱立信的品牌响!”但是,任正非一直认为品牌是创造出来的,华为一定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但绝对不是依靠宣传。于是,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再次使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华为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品牌,而现在的各大媒体上依旧没有华为的广告。

今天,华为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的电信巨头,但任正非始终保持低调作风。在他心中,唯一担心的就是华为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他深深地明白,想要成就一个品牌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坚持不懈,而摧毁一个品牌却只需要一件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华为所在的领域是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领域,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整个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崩溃。想要制造质量过关的产品,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除此之外,生产技术的先进水平、产业工人的素质、工厂的质量管理能力、零部件的质量、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的完善程度等条件,都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为此,必须在执行环节做到万无一失。

2016年3月28日,华为公司获得了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中国质量奖”的第一名。尽管中国大陆在产品质量方面比较薄弱,但华为却能够成为世界级产品质量的标杆,其原因就在于华为对产品质量非常重视并对其进行了严格把控。

在一次关于“中国质量奖”的访谈节目中,华为员工介绍了一个他们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的实例。1.7万台新手机在高速公路上被起火轮胎烘烤,尽管外观、功能和性能方面都没有出现问题,但这批产品在两年后却很有可能发生故障,因此被全部销毁。

宁愿承受巨大损失,也要保证产品质量,华为公司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令人敬重。如果缺乏彻底的执行理念,以及制度和文化保证,华为人不可能形成这种严苛的做事风格,也就无法凭借高质量的产品打市场了。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经说过:“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隐藏在产品质量中。”不得不承认,今天的很多公司都耗费巨资为自己的品牌做推广。然而,倘若品牌背后没有产品质量做支撑,做再多宣传和产品推广都无济于事。当然,很多公司之所以不能做大和做强,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产品质量不过硬。在很多企业中,质量成了很难过的一关。而很多曾经很辉煌的企业倒下了,大多与产品质量以及不过关的执行理念有关。倘若一个企业缺乏做事的严苛制度及文化理念,那么产品质量自然无法保证,最终会受到客户和市场的质疑,并以失败告终。

在当今市场中,绝对是质量创造品牌,质量维持品牌。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第一靠质量,第二靠质量,第三还是靠质量。那些伟大的企业始终将“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并依靠严格的执行确保产品质量,最终赢得了口碑。这些品牌成功的背后,既是“质量”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有“执行”这个坚强的后盾作为支撑。

许多时候,赢得了客户的安全感,企业就赢得了市场。在华为公司,来自市场一线的工作人员会及时反馈客户的意见,并在技术改进、产品设计上坚决作出改进。不让客户的意见停留在口头、纸上,而是落实到后期工作中去,成为华为人的一种执行文化。这也是华为的技术、产品始终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总结:

今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产品品牌的追捧也在不断升温,因此很多企业都在使自己的产品品牌化,走上了品牌化道路。成功推广企业品牌,千万不能忽略产品质量,必须在产品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执行管理制度。

执行力是创造优秀企业乃至百年老店的必不可少的妙药。可以这样认为,两个公司在产品设计、质量上存在差距,其实是从执行力的差距上开始的。每个企业都不想落后于其他企业,要想让企业长久不衰,保持领军状态,就要做到:要立足长远、统筹兼顾,树立正确的系统观念;要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要强化执行、讲求实效,树立正确的效率观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