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探秘之【大象】篇

 其实我不乖4dkr 2020-12-21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象

它们四肢粗大

长有长长的鼻子

和蒲扇似的大耳朵

喜欢群居于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它们是现今陆地上

最大的哺乳动物

别称:大象

特征:长鼻子、大耳朵、长牙齿、四肢粗壮,是现今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胃口大;群居

生存区域: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食物:草、枝叶、水果等

发展历史

现代象是从始祖象进化而来。据化石发现,始新世的始祖象仅吻部较长,体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变成现代象。

始祖象学名Moeritherium,意为来自埃及的摩里斯湖(LakeMoeris)的野兽。体型很小,大小近似现代马来貘,有5个趾头,长着长尾巴,有几个不同的种。始祖象生活在沼泽与河畔,以柔软的水生植物为主食,生态位类似于今天的河马。在磷灰兽出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则普遍认为大象最原始的祖先是始祖象。

生活习性

象栖息于多种环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性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这也是它们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

群居: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

食物: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以嫩叶,野果,野草,野菜,嫩竹等植物为食。大象虽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但因体形高大,是陆地动物界中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和巨无霸,且有长鼻和长牙做武器,因此在自然界中除了人类外没有任何天敌。大象夜间不能视物,所以容易在夜间受到狮子群攻击。

种类

注:研究发现非洲森林象和草原象或许是两个物种。

非洲草原象

非洲象生活在非洲广大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非洲森林象

最近根据基因分析证明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个种类。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着明显不同的遗传特征,其外表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森林象体形较小,耳圆,象牙较直且呈粉红色。过去在非洲雨林中还发现过体形更小的倭象,现在被认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个体。足下肉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亚洲象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亚洲象(又名亚洲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视觉较差(主要是由于象的睫毛比较长所以影响视力),嗅、听觉灵敏,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动物中的大胃王

象的体形庞大,所需热量极多,而它们的食物都是植物,所含热量少。所以,象不得不总是进食以补充能量。它们的食量极大,每天的食物总量在200千克以上。这个数字真的很惊人,足以证明它们是无人能比的大胃王。

象鼻的作用

象常用鼻子卷起一根香蕉或一个果子送入口中,这时,长鼻就是象的取食工具;在河边,象总将长长的象鼻伸到水里,将河水吸入鼻中,然后倒入口中解渴,这时的象鼻可以起到吸管的作用;如果遇到危险,象还会用象鼻充当对付敌人的武器。

不能倒下

象终其一生都不能倒下,即使是睡觉也站立着。难道它们不累吗?其实这是象的一种天性,也是象的一种无奈。由于身躯庞大,重量惊人,它们的内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倒下,压力更大,内脏无法负荷重压,就会破裂受损,象也就无法继续活下去了。

象坟场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传说:象在临死之时,一定要跑到象的坟场去迎接自己的末日。众象通常也跟着,它们用土和草木把死象掩埋起来,还常常把死象的象牙弄断,然后在岩石或树干上摔碎。

至于象为什么采取这一行动,人们至今仍不得其解。有人认为所谓的象坟场其实是盗猎者的借口。因为捕杀象攫取象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偷猎者杀害象之后,总要掩饰说:“我们偶然发现了象的墓地,才得到这么多象牙。”

象牙是一种名贵的雕刻材料,用它加工而成的艺术品、首饰或珠宝非常昂贵。大象也因此遭到了大肆捕杀。

威胁

自古以来因对象牙

及其皮肉的觊觎而进行的偷猎行为

皆是对大象存活的最大威胁

历史上

无数文明古国均以象牙

作为主要工艺品的原材料

其珍贵程度足以媲美黄金

象牙贸易亦是在20世纪

非洲象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1989年左右

人们对保护大象的意识

才开始大幅提高

1990年1月起针对保护大象的

CITES的国际禁令开始执行

禁令使大象得以在非洲地区

获得喘息的机会

但偷猎的行为并没有完全被制止

在2012年1月

超过650头位于

喀麦隆包巴恩吉达国家公园的

大象在短短六周内被虐杀

保护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几乎没有可与之匹敌的对手

它们庞大的躯体

虽然会对所到之处

及栖息地周边的植被有所伤害

但正好也促进了植物之间

更快地演替

它们在密林中踏出的象道

让很多动物有路可走

促进了动物的有效扩散

它们的粪便残渣

不仅是一些昆虫如屎壳郎的美食

也吸引了食虫鸟类的光顾

粪便中的植物种子

也因此得以传播

在非洲大草原的旱季,大象能够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寻找到水源,很多动物更是跟在象群后面才避免了被渴死的命运。大象甚至还当起了水源的保护神,谁要想撒野或者糟蹋宝贵的水源,它们可不答应!大象成了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成员。

因此保护大象

不仅是在保护这个种族

而且是在保护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大象趣闻

大象的“自画像”

英国的艺术展览馆中展览过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然而,近日在该馆中展览的“艺术品”却是由一只亚洲大象画下的。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只名叫帕亚的“大象艺术家”还用鼻子画下了一只大象的图形,帕亚的主人称,这幅“大象图”是帕亚的“自画像”。

大象“林旺”的故事

你或许看过一部动画电影叫《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 那你知道吗?其实这部电影并非是完全虚构的,而是根据一个真实的发生在战场上的故事改编而来。在1943年,孙立人率部攻打南坎,在作战过程中从日本军队的手中缴获了13头大象,此时这些大象都已经被折磨得伤痕累累,这其中一头叫做“林旺”的大象,是这13头中最年轻健壮的一只。

远征军战士们对这些大象进行了治疗,等它们痊愈康复之后用在了部队上。这些大象搬运木材、运输物资很快和战士们成为亲密伙伴,在收复失地后孙立人夸赞大象“首立战功”并把它们正式编入远征军的序列,随部队作战。这些大象和战士们朝夕相处,在战场上立下很多功劳。

1945年,远征军即将回国,孙立人特地让这批大象随军回国。回到国内孙立人把其中的一些送到了各地的动物园中,把“林旺”留在了广州动物园。后来在建设纪念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的时候,“林旺”也参与了材料的搬运。

1947年,孙立人到台湾训练部队,舍不得“林旺”,下令把大象运往了台湾。到台湾后,孙立人为了能随时探望,把“林旺”安排在了基地操场上。

1954年,孙立人把“林旺”送去动物园。更多的人们知道了“林旺”的传奇故事,很多儿童甚至称它是“林旺爷爷”。

2003年,大象“林旺”去世,享年86岁,这在亚洲象中已经算了不起的高寿了。纪念“林旺”的活动持续了1个月,大象“林旺”还被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