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头婚”冲上热搜,才知道有很多人还陷在不平等的婚姻中

 一杯咖啡心理 2020-12-21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这两天,你如果浏览网络的话,一定会关注到这个新名词“两头婚”。

    说的是在江浙地区,最近流行的一种新的婚姻关系模式,其特点是:

    1、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

    2、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3、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由男方抚养为主,第二个随母姓,由女方抚养为主)。

    实际上,在江浙沪“包邮区”一带,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婚姻结合,大概10多年前就开始是这个模样了,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身处江浙沪的人,大概会觉得这应该是现在年轻人婚姻生活的常态了,没想到许多网友会感到惊讶,这才是让我们惊讶的:大家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方式难道还停留在过去式吗?

    说实话,不是因为看到有很多人觉得这种所谓的“两头婚”很“新鲜”,我还不知道竟然还有那么多人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是如此不平等。因为“两头婚”的实质,其实是寻求婚姻中双方平等而已。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所谓“两头婚”的解读可能也是比较表面化的,甚至有部分内容就属于误读。

    因此我想从我的观察谈谈我的认识,供大家分享。

    一、婚姻中的个体,也可以享有独立和自主
    一杯咖啡

    第一个需要澄清的是对“不是嫁,也不是娶”理解。

    有些网友看到这里,会想到云南的“走婚制”,认为两者有相似之处,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读,前者是原始社会的模式,后者是以现代社会尊崇的个体身份独立为内核的。

    要知道,在传统社会下,所谓的“嫁娶”,实际上内涵意义是有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附庸

    比如说结婚之后我是某某人的妻子,这并不只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概念,更是代表我就是属于这个人,要听从这个人,以这个人为先的意思。

    我们可以参考像英国女王的王夫,他就需要位居女王之后,“服务好她,是你最主要的使命”——在他婚前,有人就这样告诉他。

    我们觉得有些违和,是因为这是一个男性,但是如果性别互换,是否就觉得好像“没什么问题”?实际上,不分男女,这种从属意义上的婚姻模式,其实长期存在。

    这也体现在“两头婚”中很少见的“彩礼”制度中。

    为何有些地方依然流行“彩礼”?

    除去纯粹讨口彩的“彩礼”,大部分的“彩礼”本质上是把女性当做了一种特殊的“商品”看待的——在我们家培养好,然后交给你家了,所以要为我们的培养支付费用。这是这种传统婚姻模式中,有一方属于从属位置的有力证明。

    然而在“两头婚”中,所倡导的理念是:

    我跟你结婚,并不代表我从属于你,我依然还是我自己,我和你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是财产是独立的。

    “两头婚”中的双方往往都有经济实力,都能够独立工作养家,并不需要另一方供养自己。

    即便是作为全职太太的角色,也不会因为钱主要是丈夫赚的,所以就依附在他的身上。

    她们要么有自己的副业,要么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全职太太”的角色,看到自己为家庭和孩子作出的阶段性牺牲。

    为何之前张桂梅校长提出“不要做全职太太”的时候,特别是江浙沪地区的人反对之声那么大?

    正是因为,她们所处的“全职太太”的社会地位和张桂梅所指的保姆式、依附式“全职太太”其实完全是两个概念。

    当然,更重要的是财产独立是指,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家庭财产如何使用,并不是一方独断的,而是双方共同商量而达成的。

    从实际操作中,可能女方在经济分配的话语权还会大一些。

    比如说,在上海有不少就是女性当家做主的,男方每月上交自己的收入,生活开支由女方去负责去掌管。

    这并不是为了凸显“女权”,而是谁更胜任经济分配的能力——“买买买”本来就是很多女性的特长,所以才交于她们负责

    金钱制度是两性平等和人格独立的重要基石。

    遗憾的是,在不少传统婚姻关系中,这一基础制度安排往往做不到平等,往往是“一头独大”的,由一方掌握过多的话语权和分配权,甚至与实际工作能力也无关,即便有人比较有赚钱的能力,也要服从这一制度,将钱交由另一方管理,这怎能幸福?

    2、家庭劳务分配问题。

    在传统家庭模式中,女方嫁入男方家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即帮助男方料理整个家庭,包括做各种家庭劳务。

    要知道,在有些地区,男性几乎从来不会从事家庭劳务,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符合男性性别特征的做法。

    在那种文化下,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实际上变相成为了家庭中的保姆角色。

    而在所谓的“两头婚”模式下,两个人彼此是独立和平等的,所以家庭劳务分配也就不仅仅是女方的责任,同时也是男性的责任:

    在江浙沪有很多的家庭中,“奶爸”现象是很常见的,也就是男方负责带娃,或承担比较多的养育子女的责任。

    甚至在有些家庭,从经济利益权衡的角度,女方可能比男方更会赚钱,所以男方反而更显得居家温婉一些,不仅烧饭煮菜,带孩子等,都是一把好手。

    另外,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做家务是什么丢面子,“不像男子汉大丈夫该做的事”,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家务劳动。

    有很多女性之所以恐婚,在很大程度上是害怕自己将来成为这种保姆角色,结婚证也就变成必须服侍另外一个人的“卖身契”了。

    实际上,在这种“两头婚”模式之下,完全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心,因为两个人是平等地共同生活,就应该共同付出。

    3、离婚自由。

    当然,我们希望两个人能够和睦相处、白头到老,但是谁能保证一段婚姻就不会出现各种问题,能够最终走到最后?

    然而,如果真的发生需要分开的时候,这个分开的过程可能是和平的,也可能会是腥风血雨。

    在传统婚姻模式下,婚姻解体是一个比较漫长和痛苦的过程。一方面,是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属于自己的,现在提出离婚是要挣脱自己,这种“独占欲”被破坏,会让自己深感羞耻感,为了避免对方摆脱掌控,故而会做许多事。

    另一方面,由于另一方也缺乏独立性,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也会显得犹犹豫豫,害怕自己将来的生活没有保障。

    而在“两头婚”的模式下,这件事就不会那么复杂。由于双方都不会认定对方是属于自己的,因此就不存在“失去这个人”,更不会觉得离开这个人,自己就没办法独立生活。

    因此,他们的分分合合往往显得更加平和一些。当然,也因为可以“离婚自由”,所以婚姻不再是“牢笼”,不需要对其有过分的敬畏心。

    所以,“离婚自由”并不是要随意离婚,而是有这样的自由作为保障,可以更具有主动性去改善关系,这种改善的动力是持续的,而且是双方都需要参与其中的。

    当然,这样的话,可能这些地方的离婚率相对会高一点。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婚姻幸福指数也是比较高的,因为不用为了维持一个婚姻的外壳,而勉强待在一起。

    综上,才是“两头婚”的实质:

    “两头婚”的婚姻关系也是严肃的,并不是原始社会下“走婚制”那种随意建立的关系。

    但是,“两头婚”保证了双方在关系中的平等性和独立性,不需要也不认可有谁高过谁。

    而这其实本该是现代婚姻的基础才对,这就是为何我说竟然还有那么多人对此感到惊奇的重要原因。

    二、更现代的亲子关系: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一杯咖啡

    “两头婚”最为人关注的一个部分,实际上是关于亲子关系的,特别是生两胎,跟谁姓的问题,网友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有不少人认为,嗯这个无非是排排坐、分果果,甚至是逼着女性要生第二个孩子。

    但是,这也是一种误读。

    我先来解释一下:

    会要第二个孩子主要原因,并不是为了要继承这个姓氏。主要的原因有二:

    1、响应二胎的政策。另外由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比较孤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跟自己一样孤独。

    2、在江浙沪地区,相对而言,经济条件还都不错,也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基础条件。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两头婚”婚姻模式下,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如生一胎的时候年龄就比较大了),所以也就没有去要第二个孩子。

    至于“姓氏”问题,其实也是从平等角度考虑的,更准确的说,他们没有“这是xx家的孩子”这种概念。

    在很多人眼中,也包括不少执着“冠姓权”的人,依然对姓氏背后的“传宗接代”有着很深的执着。

    然而,这种想法也就意味着,把孩子作为延续自己生命的一种载体,而非一个独立个体。

    有这种想法,自然而然会有:是我的孩子,所以你要听我的,我希望你怎么做,我对你有什么期待你要尽量去实现。

    这种传统婚姻模式下的亲子关系,实际上是让孩子去重复自己的道路,或者去完成某种家族或家庭的使命。

    然而,这与“两头婚”的核心理念,实际上是违背的。

    1、“两头婚”而言孩子虽然从生物学角度继承了自己的基因,是并不代表自己就需要让他们去传承一些什么。

    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前途和发展,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更加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

    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人结婚,甚至是否结婚成家,要不要孩子,要几个孩子,这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

    因为他们普遍有比较好的教育,因此也懂得什么叫“人的自我实现”,他们才是他们对子女的希望。

    当然,也因为没有“传宗接代”的考虑,所以生男生女的平等意识也相对更强烈。

    前阵子,浙江杭州有个女孩被流浪狗咬伤,因为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导致身染重疾。因为部分媒体有“标题党”之嫌,导致不少网友认定这是因为“重男轻女”导致的。

    我当时也没有仔细看新闻内容,但是初步就觉得这个论调站不住脚,因为事发地是浙江杭州,在这样的地区,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实际上,江浙沪有不少家庭,还非常希望生个女儿,因为觉得女孩相对比较不闹腾,也比较细心一些。

    这大概和对“两头婚”有诸多质疑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自己的世界里只有“重男轻女”,所以认定别人也是如此吧。

    2、不是一方抚育子女,而是共同养育,以提供更周全的照料和爱。

    在传统婚姻关系模式下,孙子女辈往往是一方负责照料长大的。

    这也是有些人看到生两个孩子,一方照顾一个,跟着谁的姓,所以会担心是否有偏爱的深层原因,因为在传统婚姻关系模式下这种偏爱显然是存在的

    然而,在“两头婚”中,一方面是因为核心家庭的孩子数是比较少的,完全兼顾得过来,另一方面是双方对于孩子也是持平等对待的态度,不会因为性别、姓氏问题而有倾向性。

    之所以一方照顾一个,主要是从很现实的照顾能力角度考虑:让一方养两个孩子,这是不是太过辛劳了一点?

    因此,这实质上是双方共同养育孙子女的模式,不要误读为是简单复制传统婚姻模式下亲子关系的模式。

    纪伯伦有一首诗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比较能够说明这种亲子关系的核心思想,我摘录如下: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也希望有更多的家庭,能够意识到亲子关系也是可以有这样的转变的。

    三、如何与原生家庭相处?
    一杯咖啡

    “两头婚”模式中,关于与原生家庭保持“粘性”,包括回到父母家庭中居住等,也引起一些议论。

    我看到有不少批评性的意见,集中在:既然已经成家,为何还跟自己原来的家庭有联系?

    我倒是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无厘头”。我很想反过来问问他们:

    为什么成家了,就要与原来的家庭没有联系呢?凭什么要别人牺牲关系呢?

    我认为,这一方面是对传统婚姻中,至少有一方会完全与原生家庭“疏离”有关,另外也是对现在一些关于原生家庭理念的误读:

    1、“嫁出去的女儿”为什么要成为“泼出去的水”?

    传统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人(主要是女性)结婚后,就意味着她进入另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脱离。

    这是一个硬生生断裂的过程,实际上是牺牲了另一个与原生家庭的正常依恋关系。她自己也无法继续亲近,其原本的家庭也以这样的信念阻断与其亲近,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是有一定问题的,也完全没有必要。

    要知道,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依恋工作系统的基础样板,决定了一个人最基础的人际模式、信念感和安全感。

    即便物理上隔断了,心理上可能隔断吗?

    而且,从关系平衡的角度看,她就不应该只有一组关系(即夫家关系),也是需要有这样的原生家庭关系作为依托的,这样的婚姻关系才能形成一个稳定“三角”,走得更加长远一些。

    因此,这种阻断一方与原生家庭往来的做法,本身就站不住脚。

    2、要准确理解“自我分化”。

    有些人用心理学的名词“自我分化”来解释这种“粘性”是不合适的。然而,这也是对“自我分化”的一种误读。

    “自我分化”是由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提出的,也是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逐步与通过原生家庭建立起来的信念和情感系统有所分离,形成一个独立自我的过程,这对于一个人成为真正的“我”至关重要。

    但是,“自我分化”并不是说要让一个人远离原生家庭,而是心理层面上能够有独立于父母和家庭的个人信念而已。如果把“自我分化”简单化为“远离原生家庭”,这不但是误解,而且也是搞错了方向。

    实际上,一个人能够做好“自我分化”,他就应该可以和原生家庭保持某种“粘性”,既不会过于紧密,也不会过于疏离,能够维持好良好的互动,但是同时又可以保有自我,才是其关键。

    而在“两头婚”模式下,又是如何实践这一点的呢?

    1、准确的来说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原生家庭,他们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

    其实,在江浙沪地区,很少有跟父母亲住在一起的情况,大部分夫妻是自己单独居住,与父母居住往往也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如学区房考虑,或孩子年幼需要照料等)。当然,这种小家庭的模式,某种程度上也回避了传统婚姻关系中常见的婆媳关系矛盾问题。

    更重要的是,每个家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家庭信念体系。如果谁需要融入另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生活,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体现:

    凭什么我要去迎合你的原生家庭,你倒不用发生任何改变呢?

    因此,他们宁可自己来创建一套属于自己家庭的信念系统,谁都不需要迎合谁。

    2、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等距”联系。

    与此同时,结婚不代表背叛原生家庭,无须刻意疏远。

    对他们而言,原生家庭依然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照料双方老人,是非常重要的职责这一。

    很多人以为的到两边老人那居住是一种依赖性的体现,实际上没看到这也是照料和关心老人的一种方式。

    他们更希望做到的是保持一种“等距”联系,不会因为跟谁结婚,就疏远自己父母,同时从尊重平等的角度,他们也不会要求另一半疏远他人的父母。

    当然,“两头婚”模式下的老年父母,往往也比较“识相”,他们也知道要给彼此一定空间,不会随意去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

    以上才是“两头婚”模式真正的含义。

    看到有这么多人对“两头婚”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方面令人诧异,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是一次契机,让更多人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关系品质。

    但是,切勿因为表面上的“住在谁家”、“跟谁的姓”、“生几个孩子”等,就“两头婚”作出庸俗化的解读。

    同时,也不要认为有了“两头婚”,就代表万事大吉了,好的婚姻品质,从古至今都不会因为一些制度安排就可以坐享其成,都需要双方持续的脚踏实地的真心付出和反思改进。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两头婚”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两头跑来跑去”,而是“两边都兼顾”,而这种兼顾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对人格独立的尊重,对亲情品质的关注,对平等合作的重视,这才是这种婚姻关系的价值所在,而这本应该是每一段婚姻关系都应具备的底色。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
    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婚恋心理”、“社会热点”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总是分心该怎么办?| 抵御分心的四个策略
    你该如何改变会妨碍你身心健康的二分法思维
    忍40年家暴离婚被驳回理由曝光:虐待不是关系有毒的唯一因素
    《听见她说》杨紫:想回到过去杀自己|如何自我疗愈童年的创伤
    一个人具备哪些特质,意味着他有可能是最佳伴侣?
    “我叫你不要咬人,但没说不要嘶嘶作响”|如何打破双重束缚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中国性学会线上认证学分课:荷兰专家教你做好性教育

    如何提高来访者的改变动机|报名共读《动机式访谈手册》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一杯咖啡重启系列·危机干预公益培训报名

    如何安慰别人,才能恰到好处?|2021重启·“安慰课”报名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一个深入认识自己的机会:专业心理测试“罗夏墨迹”公益申领

    2020夏秋版:职业生涯发展有困惑?来一次专业平价的咨询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