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makeyoucool 2020-12-22
#顶级投资# 我是老派,相信格雷厄姆和多德的理念,现在也没变。

————卡尔.伊坎2015年

卡尔.伊坎,职业投资家,1936年出生,2012年世界富豪榜第50位,2019年净财富170亿美元。

这个人要好好说一下,因为目前大众普遍把投资优秀公司当作价值投资,已经是从本质上违背了格雷厄姆创立价值投资的原意,但胜者为王,谁让巴菲特一直是职业股市首富呢。

当年格雷厄姆主要有两大投资手段,一个低估买入,等待股价恢复价值获利;一个是低估买入重仓,进董事会改组管理层让价值显露获利。一个被动,一个主动。巴菲特干过几次这种主动的,因为这要和管理层发生矛盾,名声也不太好,所以后来巴菲特就不干了,不再去斗差管理人,而是寻找好管理人。

巴菲特师兄施洛斯继承了第一种,一直低估买入,被动持有,做了近50年,轻松稳赚一生,证明了这条稳赚之路。
但是,第二种主动之路有没有人继承呢,有,就是这个卡尔.伊坎,他几十年来一直走这条路,专做股票低估买入,重仓后以各种方式与无能或不负责任的管理层斗,让美股商界CEO闻风丧胆,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就是他搞下去的。投资成绩如何呢,在45年里年复利31%,而巴菲特这45年复利21%,投资成绩远远超过巴菲特,而且是45年这么长的跨度,既然收益率说话,那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证券分析》的作者是格雷厄姆和多德,多德整理讲义,所以格雷厄姆把他的名字也加在作者上了)。

也就是说,格雷厄姆的这两条路径,施洛斯和卡尔伊坎都替他实践了几十年,施洛斯稳赚一生,卡尔伊坎的收益率,远超转向优秀公司的巴菲特。
有很多人看不上格雷厄姆的“买价按资产折扣”投资,就是因为巴菲特的财富光环,认为买低估差公司不上台面、不适合大资金、业绩似乎比做优秀公司会差,但实际上并不是,卡尔伊坎从没买过优秀公司,按照格雷厄姆方式做投资的卡尔伊坎,收益率长期远超巴菲特,巴菲特有保险资金加持,卡尔伊坎越来越转向用自有资金。

卡尔伊坎有句名言“买别人不买的东西,在没人买的时候买”,琢磨琢磨,不就是因为越“价低”越好嘛。和巴菲特名言“别人恐惧时候我贪婪”异曲同工。
卡尔伊坎每次出手都很有底气,就是因为价格低,物超所值,看管理层不作为不顺眼,所以美国众多商界人物一旦被盯上就只能怕了。这是最正宗的价值投资实践,加入了维权因素,长期效果又稳又更好,在中国却少人提及。
格雷厄姆本身洞见惊人,一只重仓股涨200倍,巴菲特的眼光也没这么厉害,但他不吹不擂,依然坚持认为买优秀公司本质就是投未来之机,因为大众要求的是优秀公司不是光现在好就行了,还要不断增长,“优秀 未来十年增长”容易吗?增长是属于预测未来的事,预测未来就是一种投机。
不管真正的价值投资如何丑陋,股市原貌就是真相,理性对待。
格雷厄姆的低估买股两条路径,被施洛斯和卡尔伊坎长达50年期的实践,都显示了稳赚大赚的成功。
买价按资产折扣,才是真正的正宗稳赚之路,优秀公司只是洞见高人的投未来之机。“买价按资产折扣 维权”(卡尔伊坎)、“买价按资产折扣 分散投资”(施洛斯)、“买价按资产折扣 优秀公司”(巴菲特),“买价按资产折扣 全球化”(邓普顿爵士),或者别的“买价按资产折扣 ”,多条稳赚为基础的路都是可以自由选择做的,但要分清认定本质,不要错以为买优秀公司就是价值投资,去做买椟还珠的事,要真实反应股市原貌,股市认知框架出问题,就会是隐藏的大问题。

九面鼎

“好生意好价格好时机”
“踩实洞见理性”
“目标十七个资金净翻番”
“日常低估好生意思维”

“买价按资产折扣”

“坚持五类好生意”
“集中与分散有度”
“耐心等待甜密区击球”
“多维共振确定甜密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