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为什么逻辑不正确?

 科技有风度 2020-12-22

前阵子,小鸽向朋友抱怨道:“本来我的工作安排得已经很满了,领导还要给我多安排一项,搞得我还得加班继续处理工作,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不是我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啊?”

朋友猜测:这或许是给你的挑战呢?

小鸽愤愤道:职场本来就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老板给我这么多钱,我就只能做这么多事。

不光小鸽这么想,不少职场人也是同样的想法。

打工人通常想:我只拿这么多钱,就只能干这么多事;

而老板只会想:你只干了这么多的事,我就只能给你这么多钱。

被低估,就会寻求平衡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会说,你好好做,你的努力公司都看在眼里,但是也就看了看,好多都是不提离职不涨薪;

所以是不是应该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拿去提升自己或者赚外快呢?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琢磨过,都有自己的答案。

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

但这件事,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实际上你很难客观地看待“我该拿多少钱”这个问题。

职场上大多数人都叫觉得自己的工资被低估了,就是你值10000,但是单位一直给你8000,当一个人的价值持续被低估的时候,他们会想办法找到新的平衡。

比如:

上司给你100元的任务,你只做出80的结果

给你80的任务,你只做出60

给你60的任务,你只做出40

…………

久而久之,你就陷入了一个先要再给、不断低于上司期待的循环:

这个循环走下来,你是可能对得起拿到的钱了,但丧失了未来的机遇和可能性。

从长期来看,收入由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能力要在事上磨练,如果我们不做事,不超越他人期待地做事,就不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相较之下,就会成长放缓,就很难胜任更重要的角色。

所以,更好的逻辑是:永远只关注自己的成长,不管拿多少钱,都竭力利用做事的机会淬炼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位置和机会。

职人精神

也许有人会问,多做事不就等于”无薪加班”吗?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在再经历了无数次的无薪加班,不提离职不涨工资后,除了给自己留下了一堆健康问题,什么经验也没学到。

多做事,不是等于要做无用的事情。

在工作中分清主次,手头上事情一件件妥善处理好,这样才能一点一滴地提升我们的价值,至于帮同事买咖啡,打印资料,打扫卫生……这样职场上无用的“老好人”,才是最没有价值的。

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并不是说要无目地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重复去做那些低端无意义的事情,浪费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

“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心理大概是这样:

我拿的少,所以做得少,你别对我期待过高;等我拿多了,自然会用心做事情。

所以,老板拿钱多,理应做得多;我收入低,做得不好也可以理解。

这句话对不对?

清洁工人,工作辛苦,收入微薄。

你会不会觉得他拿钱少,可以马马虎虎打扫,晃几圈就回家休息?

你会不会觉得大街上脏乱差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不能对收入微薄的清洁工人期待过高?

你当然不会这么想。

在雇佣关系下,只要一个人接受了劳动关系,每月领到薪水,不管高低,都需要完成上司布置的工作。

嫌钱少工作重?不应该渎职,应该离职。

选择一份职业,就要尽职尽责做好,这是「职人精神」,与钱多钱少无关。

责任

董明珠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这么一个故事:

刚加入格力的时候,她干的是营销业务员的活儿。她第一个工作是被派去开拓安徽市场。她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清理经销商的欠款。

在当时,企业和经销商的模式是“先货后钱”,由企业先发货,等卖得差不多了,经销商再给企业回款。

这种模式,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董明珠刚到合肥的时候,就遇到了当地有名的老赖——牛老板。当时,他欠了格力电器42万元的货款,前任业务员催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其实,董明珠完全可以不用理会这笔烂账,因为这是前任业务员留下来的,即使追回了欠款,她也无法获得提成。

但是,责任心强的董明珠没有置公司利益于不顾。她觉得,从短期来看,自己的利益也许会受到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自己一定可以收获更多。

这笔债一追就是40多天。这段时间,董明珠几乎天天去牛老板公司堵他,最后牛老板的员工都被董明珠的毅力打动了,经常帮她通风报信。

最后,牛老板被逼得没有办法,还了货款,这才帮助格力挽回了巨额损失。

在这件事上,她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业务提成,而是公司的发展,如果董明珠当时想着的是“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她能成为今天的董明珠吗?

最后

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会实实在在影响你的业绩,你的职业观,影响你的命运。毕竟现实生活中,是有多少人打着“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口号,却在工作单位上混日子。

正如一条高赞评论所言:工作的目标不止是为了月末的时候那点钱,更多的是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相比起来老板给我涨工资,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老板肯定会更让人开心。人生就是一个积累和提升的过程,不能说你现在拿3000,以后永远拿3000。  

在考虑要不要“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之前,首先要看有没有上升的空间和可能,有些环境多做了不一定有正向反馈,甚至做多做少都一样,除了保持自己成长之外,还是早点离开这个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