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人不仅有名有字还有号, 在生活中是如何区分和使用的

 秋雨书轩 2020-12-22

古人的称谓跟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名之外,许多古人还有字和号,这些字和号不是小时候爹妈给起的乳名,倒是叫起来琅琅上口非常的贴切,让我们都恨不得给自己也弄一个叫叫。今天,我们就简单说说古人的名、字和号,古人在生活上又是如何区分和使用名、字和号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首先就是名。所谓的名,这个称谓肯定出现的很早,《说文》中对名是这样解释的:所谓的名,最早应该是人对自己的称呼。你肯定得有个标准的与众不同的称谓,这个就是名。到了周代,因为这班人穷讲究,就开始由父母对子女命名,《周礼》上有“婚生三月而加名”的说法,如果这个说法正确,这时候的人名不是随便起的,大体只有婚生儿才可以命名。但是有人说,这个婚字是错的,应该是开始的始字,叫做“始生三月而加名”,是说婴儿出生三个月后才能取名。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的名都是商代人的,比如《汤之盘铭》,都知道是商代开国君主汤铭刻自己澡盆子上的话语。有人说商汤名天乙字汤,我觉得是胡说,古人有“汤有七名”的说法不假,可没有说过商汤有字。

其次是字。所谓的字,也称为表字,是在名之外另起的一个称呼,古人有男二十女十五取字的说法。字的起源我们不是很清楚,但至晚春秋时期字这个称谓已经非常流行了,比如夫子,他就名丘字仲尼。而夫子的弟子们,因为有《史记》的记载,他们基本都是有表字的。从后来看,人的名和字也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比如张衡字平子,而衡与平的词义大体相同;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词义又相互对照。事实上,古人取字是非常讲究的,因为取字跟冠礼是紧密相关同时进行的,而行冠礼则表示一个人正式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了。

然后是号。所谓的号,是古人于名、字之外的一种自称,可以自己起,也有别人所起的。起号的风气发源于什么时候,我们也不清楚,但春秋时期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号了,比如苏秦的师父鬼谷子,大体就是一个好。魏晋南北朝之后,国人取号的就更多了,像我们熟知的五柳先生、东坡、板桥种种都是。相比名和字,号往往都寓意较深,更能代表拥有这个号的人的思想或风格。

知道了名、字和号,那么古人什么时候用名、什么时候称字,又什么时候称号呢,这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用法呢?因为我们现代人大多只有名很少有字和号了,一般古人常在自称时用名表示谦逊,称人时则呼字表示尊重,特殊情况下名字连称也是一种尊称。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开篇就点出来“臣亮言”。

当然了,有些情况的称谓表现了一种气势,比如三国演义中立马横矛的张飞在当阳桥就自称燕人张翼德,就表示我看不起你们啊,要是自称张飞就少了那么点气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