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家台棒槌泉的传说

 田野文学馆 2020-12-22

特别说明:本文摘自习诏老师的《丹江的传说》一书,系民间传说,与正史可能有出入,敬请理解。

丹江北岸的大深山里,有座秃岭,叫毕家台。毕家台山尖上有个水泉,叫棒槌泉。这名字,还是李闯王给起的呢。

明朝末年,李闯王率众起义。有一回,他领着义军进入淅川的大山里。他们翻山岭,攀悬崖,跑了三天三夜没找到一个小水坑儿。最后,他们来到一个秃岭上,李闯王见天色不早,知道大家的嗓子眼都在喷火,身子骨头都散了架儿,就传令士兵们在这里休息。

可是,这地方远近几十里无人烟,连鬼都懒得扎扎脚影儿,哪儿有水呢?士兵们身子盖着天,头枕着地,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儿,聚在一起说开了。有的说,“咱还不如到黄泉低下歇歇脚哩。”有的说,“老天爷长长眼,下点儿水润润喉咙也好。”还有的苦笑着说,“你姥姥端了一碗水在望乡台上等你哩。”

这边盼着水,那边李闯王和几员大将也在为水发愁。就在这时,闯王的坐骑乌龙驹,突然“灰儿,灰儿”叫开了,只见它乱蹦乱跳,不一会儿,挣开缰绳,象利箭一样,冲到一块大石头跟前停下,用前蹄子刨了起来,越刨越有劲儿。刨着刨着,一股细流跟着马蹄涌了出来。水越流越大,最后,一股清悠悠的水从石脚处“汩汩”而出,直泻而下。

真是救命水呀!秃岭上顿时沸腾起来。

突然,从泉眼儿里流出根棒槌,捞起来一看,跟妇女们洗衣服用的一模一样。大家感到非常惊奇。有的说,“这是条龙,来给咱们吐水的。”有的说,“一定是棒槌爷救咱们来了。”

第二天,李闯王率领义军来到一个盆谷内,又在这里停了下来。当地的老百姓说,这里原先有一大池水,好几十丈深,时常泛滥,糟害群众。可是,这两天池水不知不觉往下降,大家都感到奇怪。

义军们听到这里,顿时明白过来,原来这几架山是相通的啊!

为了纪念那个救命泉,李闯王就给它起名为棒槌泉。(搜集整理:李胜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