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难是最大的财富

 田野文学馆 2020-12-22

1945年10月27日,他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兄妹8人中,他排行第七。父亲外出打工,兄妹8人跟着母亲在农村生活。由于孩子太多,还需要下地干农活的母亲根本无暇顾及他们兄妹。他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在那座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慢慢地滚爬,慢慢地长大。

1952年,母亲带着他们兄妹8人,离开了伯南布哥州,来到巴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圣保罗。父亲在圣保罗的桑托斯港口当码头工人。微薄的工资要维持全家10口人的生计,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虽然这样,父亲还是决定让他到当地一家小学读书。他感谢父亲,因为读书让他明白了许多道理。

饿饭是常有的事儿。为了填饱肚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挣钱。他的书包里,除了简单的书本和作业以外,还装满了鞋油、鞋刷、布带等擦鞋工具。放了学,他就背着书包,搬两条凳子,在大街上一放,便开了张。他的生意很清淡,有时候,等到很晚也不能做成一桩生意。他不着急。他耐心地边看书边等生意。

一天,他等了很晚,终于等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满脸的胡子,穿着西服,醉汹汹的。醉汉坐下来,把脚翘到了小登上。他跪在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又是擦又是拉,不一会儿,一双灰土土的皮鞋便发出了亮光。醉汉看了看,满意地站起来,抬腿就要走。他大声说:“大爷,你还没有给钱呀!”醉汉不说话,继续往前走。他明白了:醉汉要擦霸王鞋。他冲上前,一下子抱住了醉汉的腿。醉汉用脚踢,用拳打,他就是不放手。他死死地抱着,大声喊:“擦鞋不给钱啦!”

他这么大声一喊,醉汉有些害怕,便掏出了两个硬币,扔在了他的身边。他见有了钱,便放开了那醉汉的腿。

回到家,母亲见他走路一瘸一拐的,问他是不是跟同学打架了。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什么也没有说。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他。他的心里酸酸的,委屈的泪水想往下淌。他强忍着着,硬是让快要流出的眼泪又咽了回去。这一年,他只有7岁,在读小学一年级。

他一边上学,一边擦皮鞋。有时候,他还帮助邮政员送信,卖报,以此换得几个小费补贴家用。就这样,他勉强读完了小学。小学毕业,父亲就让他退了学。父亲认为,他应该学习一门手艺,将来好在社会上谋生。虽然,他很希望继续上学,但是,他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因为,他知道在这个连饭也吃不饱的家庭里,根本就无法供他继续上学。他按照父亲的意思,到一家洗染店当学徒。

当学徒没有工资,管吃管住。洗染店的老板是一个吝啬而又刁蛮的家伙,他在这里受尽了折磨。12岁的他,干的是大人的活儿,吃的却是别人吃剩的饭菜。就这些剩菜剩汤,往往还填不饱肚子。每天,他忙到很晚才揣着咕咕乱叫的肚子在地板上躺下休息。

他坚持着。因为,他坚信,他会成功的。很快,他就掌握了洗染店的所有技术,能够单独操作。可是,按照圣保罗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学徒两年出师。没有出师的学徒,手艺再高是不能拿工资的。苦难中,他终于明白了资本家盘剥工人的道理。

两年后,他出师了。出师后,他没有继续在洗染店工作。在二哥的介绍下,他到一家五金厂做了一名正式工人。他利用自己的钻劲儿和韧劲儿,挤时间完成了车工的全部课程,逐步成为冶金行业的技术骨干。

1966年,他在大哥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参加和领导了工人运动。不久,他当选为冶金行业的工会主席。1980年2月,他创立了劳工党,当选为劳工党主席。在反抗军政府统治的斗争中,他曾经被铺入狱。他因此被拉美媒体喻为“巴西的卡斯特罗”,成为巴西工人最拥护的领导人,

2002年10月27日,他在三次竞选失败后,终于成功当选为巴西总统。2006年10月,他再次当选,成为巴西第二位直选连任总统。他的原名叫路易斯·依纳西奥·达·席尔瓦,人们叫他卢拉。卢拉在葡萄牙语中是“鱿鱼”的意思。人们这样叫他,是因为觉得他是贫民中的一员。他接受了这个名字。在竞选演讲中,他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出身和经历,常常称这段苦难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刊发于《意林》原创2009年11期)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