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谈新闻故事的写作方法

 田野文学馆 2020-12-22

编者按:本文是应淅川县某单位之邀,为单位职员讲的一节写作课讲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故事的属性和外延;二是新闻故事应具备的几个特点;三是如何写新闻故事。讲座还没有开讲,今天跟大家分享出来,有兴趣的可以读读。同时,也希望我即将的听课者早日看到,增强课堂效果。

一、故事的内涵和外延

1、故事的属性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叫故事。

从文字表面的意思看,“故事”有两个词素,一个是“故”,一个是“事”。“故”的本义:原因。如:缘故、原故。引申义是指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就是事情,事件。“故事”就是老事、旧事或者已经过去的事情。说通俗一点,故事就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

从故事的发展历史看,故事最早产生于民间,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传播的文体形式。淅川人把讲故事叫做排瞎话儿。这种形式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文学角度看,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故事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内容包括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最早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其次,故事的属性。主要有三个特性:一是过去的,已经发生的,或者想象的;写故事或者说编故事,都必须是已经存在的,即便是想象的,那也是想象已经发生的。二是非常态性;不是所有的往事都可以写成故事。故事必须具备非常态性。比如,我们吃饭、上班,我们走路、开车,我们下乡扶贫填写表册……这些事情我们每天都在干,别人也都在干,这就不叫故事。因为,它们不具备非常态性。前些天,一位作者给了我几万字的扶贫日记,让我在《丹江湖》杂志上刊发一下。我仔细读了读,很真实,但可以用的很少。为啥?因为,不具备非常态性。三是语言富有动性。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作者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和进展。语言富于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

2、故事的分类

故事分为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和儿童故事。

民间故事: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也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其主要特征有四点:一是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二是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三是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四是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以《大石桥的传说》为例。

神话故事: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

中国最早的神话故事来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成书于先秦时期,《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据沟湾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造型研究证明,尧舜禹时期,征服三苗部落的故事是事实,而不是传说。 

中国成功的神话故事是《聊斋志异》。当然,也有人把聊斋当做小说。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聊斋志异》,凡490馀篇,内容相当复杂,作法不一,思想和艺术都是极不平衡的,可以说优劣并存。但是,就主导方面说,多数篇章是发自真实的感受,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神、鬼故事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也写过不少神话故事,其中,《获奖》就是其中之一。

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太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熊出没》等等。

3、故事的魅力

故事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局限于故事这种题材,而且广泛用于诗歌、散文、小说甚至书信、戏剧、影视文学等所有文学题材。在诗歌中,最有名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也写有一些叙述诗。如《王钰,我的兄弟》、《今春又清明》等。散文中,有一种散文,叫叙述散文,这里面其实也是有故事成分。《爷爷进城记》、《我陪儿子走过考季》、《带妈回家》、《怀念那口锅》等等。在小说中,除了外国的一些前卫小说讲究碎片化文学外,其他都离不开故事。二月河的帝王系列,都是讲故事。莫言说,他就是善于讲故事。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蛙》,就是运用书信、剧本、小说三种文学题材讲述一个中国计划生育题材的故事。戏曲、电影、电视剧更不用说,其实都是故事。故事的艺术魅力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新闻故事的几个特点

新闻故事是指西方新闻界非常普遍的一种说法,一种最基本的叙事文本。具有新闻和故事两种属性。新闻故事因为可读性、艺术性、新闻性,深受读者喜爱。新闻故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闻性。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也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形式。虽然讲故事并不是新闻报道的必要职责,但是出色的新闻报道往往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我写了在驻村的三年多时间里,我采访了100余位扶贫任务,撰写了近百篇驻村故事,这些故事都具备新闻性。也就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儿。《李书记攀亲记》、《郝书记三进陕西记》、《带着全家去南山》、《桃花村里北京人》等等,这些在当时,都具备一定的新闻性。

2、故事性。指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法来报道新闻,是一种打破新闻报道常规模式,让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的叙事方式。也称为故事化新闻叙事,或者说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是以新闻事实为主题,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来报道新闻。具体而言,就是用故事化的文学表现手法撰写新闻,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生动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借助新闻事件中的戏剧性因素来突出主题。《李书记攀亲记》这个文章,其实是驻村早期的一个作品,当时,工作队刚刚到村里,如何与贫困户交往?如何能得到贫困户的信任?这些事其实是每一个驻村人员都在做的事儿。但是,泛泛一般的讲,肯定没有人看,也没有人关注,我就从李向东跟驻村工作队队员、跟村里的贫困户拉亲戚关系,这就具有了故事性。这篇文章发出来后,卢书记亲自批示:让全县驻村干部向李向东学习。

3、非常态性

前面我说过,新闻也好,故事也好,都必须具有非常态性。在新闻界流传一个段子:狗咬人不叫新闻,人咬狗,这一定是大新闻。我做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非常态性。即使这件事情可能是你做了,别人也做了,但是,我会挖掘出别人没有的东西,最少是别人没有的角度,给人以启迪。就拿编辑部收到的一位同志的《驻村日记》来说,他记录的是今天跟谁谁谁一起下乡,到贫困户家核算收入等等,这些事新近发生的事儿,但是,不叫新闻,更不是新闻故事,因为不具备非常态性。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咋得了一盆洗脚水》,写的是荆紫关镇村镇中心主任刘岳刚的扶贫故事。其实,刘岳刚做的事儿,估计全县所有乡镇的村镇中心主任都在做,甚至做的比他还要好。这个故事如果让其他人来写,一定会写刘岳刚怎么辛苦督促卫生室、村文化广场等等项目,怎么贯彻党的方针路线等等。这样写可能就不感染人,因为不具备非常态性。我就挖掘出了刘岳刚老婆对刘岳刚的态度转变这一个非常态性,写出来就感人。今年,县里召开淅有山川品牌大会,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来做。我写了一个新闻,题目叫《深夜的灯光》,这个从标题上就具有非常态性。夜里十二点,县委书记卢捍卫还在与专家们一起开会,讨论淅川文化建设,这就一下子吸引了读者。

4、曲折性。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写文章,必须要学会设置情节,不要让人读了第一句就知道后面的结局。这在一般的新闻可以,但是,作为新闻故事,尽量曲折一点,设置一些矛盾,让主人公去解决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升华人物性格。郝书记三进陕西记》,故事一波三折,从困难、不可能到最后圆满解决。

5、艺术性新闻故事与新闻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艺术性。《没事儿》这篇文章写的是村支部书记全玉建的故事,不管上级给他安排啥任务,他都说,没事儿。其实,写没事儿,就是要写有事儿。譬如,为了拆除危房,他给贫困户下跪。这个文章看哭了好多人。《我的名字叫罗鹏》,这个文里面,大家都罗鹏叫小家伙,甚至有人要给他说媳妇。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大男孩,连续在村里工作两个多月,半夜里偷偷哭泣,原来,母亲出了车祸……这都是艺术的感染力。

6、主旨性。新闻故事是小文章,小文章必须主题先行。一说到主题,好多人都喜欢喊口号,都喜欢在标题上就把文章的主题亮出来。这是三流作家,高手一般不会这样做。高手会把文章的主旨包起来,蕴含到故事里,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但是,必须要主题,不管你的主人公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必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主旨。没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写得再好也没有用。因为,你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是要教育别人的,不是自娱自乐。蒲松龄在写聊斋的时候,都非常注重这一点,他写的虽然是妖怪,是鬼神,但是,他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譬如,他写一个穷书生住在破庙里,遇到了女鬼。女鬼要吸血,已经死了好多人。但是,书生不怕。为啥?因为,女鬼是在与别人做爱说吸血,书生不近女色。这就有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心里有鬼的人才会被鬼缠身。淅川有一位青年女作家,给我了几篇稿子,我都没有用。其中有一篇是《小蛮子》,这个文语言都很好,但是,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主旨。她写了与小蛮子童年时候的友谊,写成年后,在见到小蛮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木纳的中年男子。这就不行了。因为,她不是在弘扬社会,而是在鞭打社会。我当面给他说,也许,你写的是真的,但是,小蛮子在文章中,他已经不是你的童年伙伴,而是一个新型农民代表。这样的文章你就是写得再好,也只能孤芳自赏了。

三、如何写新闻故事

我们了解了故事、新闻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写新闻故事。其实,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文无定法”。如果能够教出作家来,我想,二月河肯定会传给他女儿,周大新也会传给他儿子,可是,从近现代来看,作家的孩子很少还是作家。这也是我把这个讲座写成“闲谈”的原因。纵然这样,我们还是可以聊聊新闻故事的写作。

1、关于叙述角度问题。如何选取一个叙述角度,这个事儿很重要。关于故事角度问题,周大新在南阳市青年培训班上出了一个题目,我在这里稍微改变一下,讲给大家,让大家思考。

张寡妇家里的母牛发情,村长去镇里请技术员来冷配。技术员因为忙,要到下午五点多才能去。村里距离镇上远,村长便给张寡妇打电话,说晚上来配种。这个电话被邻居李大嘴听到了,马上传遍了全村,说村长跟张寡妇好上了,夜晚要去张寡妇家里过夜。

这个事儿,如果让你来写,你如何来选取角度?如何来叙述?选取张寡妇的角度、村长的角度、李大嘴的角度、村长竞争对手的角度、村长媳妇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视角,其效果就不一样。

关于角度的问题,有些人会认为角度就是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用那个人称就是从那个角度,这个是不全面的,也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不管用那个人称,都是作者在讲述。特别是第三人称,你选取了村长角度,你就是村长,你选取了张寡妇角度,你就是张寡妇;你选取了李大嘴的角度,你就是李大嘴……你要站在你选取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这个角度上的人,思考这个角度上的人的思维、语言和行动。

2、关于选材问题非专业作者,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的认知:一种是觉得什么都可以写。吃饭、走路、带孩子、写材料、填表册等等,凡是发生的事儿都写上。结果,写出来,文无主题,读起来如同嚼蜡,让读者难受。还有一种是觉得没事写,找不来题材。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到新闻故事的特点上面,从特点来选材。从故事性、新闻性、非常态性、主旨性等方面来看待身边发生的事儿,或者你所要采访的对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挖掘表象背后的故事。《手机》这个新闻故事,其实要说工作,这个主人公高飞的工作应该很一般,但是,我在采访中,就是偶然听到了这个村没有手机信号,打电话要到村后面的山上打,后来又发现村部一个位置有微弱信号,半蹲着打。于是,我就深挖主公的工作电话、生活电话,最后,解决了打电话问题。这篇文章也感动了好多人,看哭了好多人。

小说家更注重选材。周大新说,小说家必须选择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或者别人写过但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的题材。他的《天黑得很慢》,选取的是在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中国的养老问题。《安魂》写的是经历了计划生育后,中国失孤问题。这个题材写的是自己的儿子。小说由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是周大新回忆儿子周宁生前之成长,其中有作者对儿子无比深情的爱与记忆,也有作者对自我的无情的解剖甚至痛恨;下半部分则是儿子周宁进入天国之后父子的对话,以周宁的视线牵引出人类古今历史上的哲人思想与精神锻炼。小说呈现出周大新对儿子沉痛的思念,对人世深切的思考。这些都是重大题材。

3、关于主旨确立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前面新闻故事的特点里面我已经讲过。写新闻故事,必须主旨先行,也叫立意先行。你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移民精神主旨还是脱贫攻坚的立意,是爱情的立意还是反腐倡廉的立意,要先想清楚,想明白,然后再动笔。立意必须健康向上,即使写反面的题材,也要是鞭打丑的、恶的,弘扬正能量。切记不可以把立意定歪曲,反党、反社会的立意,坚决不能写;没有立意,或者一篇文章多个立意,这也是不可取的。立意的选取决定了文章的成败。上个月,我应华中县长邀请,去荆紫关采风,写了几篇文章,在公众号上,譬如:《为了书记的嘱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是第一书记,我自豪》、《八零后女组长》等等,都是立意先行,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丹江湖畔公众号看看。

4、关于标题制作。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制作标题是有技巧的,它体现了一位作家的水平。我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从人物的语言中提炼主题。譬如我写的新闻故事《王静在不》、《我的名字叫罗鹏》、《没事儿》、《让事实说话》、《自己干,才幸福》等等;二是从故事情节中提炼标题。譬如我写的新闻故事《李书记攀亲记》、《郝书记三进陕西记》、《朱书记的口头禅》;三是从故事的道具中提炼主题。譬如我写的《手机》、《石榴红了》、《金菊岭上党旗飘》等等;四是从故事立意上提炼主题,譬如我写的电影《北京,不渴》,《为了书记的嘱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是第一书记,我自豪》。特别是《北京,不渴》这个标题,当时,电影出资方请了县里文化名人,开了一个座谈会讨论剧本,很多人反对这个标题,也有人给我的电影重新起名字。我说:“其它可以商量,可以讨论,唯独标题不可以,真要改,我就退出。”幸亏出资方采纳了我的意见,最终,这部微电影一炮打响,在全国微电影评选中,十三个评委一直推荐这部电影为第一名。五是差异化标题。就是让读者看到标题,就感到非要读不可。譬如《桃花村里北京人》、《咋得了与一盆洗脚水》、《八零后女组长》、《带着全家去南山》、《深夜的灯光》等等。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新闻故事的标题制作,不要追求高大上,不要想把一个标题制作成最马列,这样就会空洞,就会让读者反感。

5、关于语言问题。其实,语言问题是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问题,有些人喜欢风花雪月的语言风格,有些人喜欢知识性的语言风格,也有人喜欢平实的语言风格。我的语言风格开始是模仿周同宾的语言风格,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我的语言很少长句子,很平实,就像普通人在讲一个普通的故事,娓娓道来。这里有一个技巧问题,那就是不要一句话一下子说完,半句半句讲,甚至可以用一个转折。这样,即使再平凡的故事,让读者读起来就有张力,就吸引人。

这次的讲座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我的讲座能够对你有一点启发,我就感到欣慰。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所以叫“闲谈新闻故事的写作方法”。不对的地方,下去咱们可以单独讨论。

感谢大家!

附:朋友委托的小广告,丹江坐船可拨打:15224888887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