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则材料作文审题“三法” (一)抓关键词句法 作文题的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它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词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词句。只要材料中有关键词句,考生就要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1 [2018·天津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主旨倾向法 如果作文题的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那就要根据材料提炼。如何提炼?要分析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其具体操作步骤是: 1. 概括材料明要点。先理清材料涉及的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要确定谁是主人公,写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多时,还要注意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提炼出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说理的角度。 2. 确定性质和倾向。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如果材料的结果是好的,其性质往往是正面的,命题者的倾向往往是赞成的;如果材料的结果是不好的,其性质往往是反面的,命题者的倾向往往是贬抑的;如果材料的结果不明确,材料的性质往往是隐匿的,考生应辩证分析,发现命题者的真正意图。 3. 筛选观点定主题。根据材料的主旨和倾向,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筛选出切合材料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主题。 特别提示: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含意多角度分析,列出观点,再从中选出最能反映材料主旨和倾向的第一主题。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材料,再结合现实生活,列出两到五个观点,为“好中选优”做准备。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这也是防止写作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另外,检验一下自己的审题结果能不能反映作文材料的主旨倾向,也能防患于未然。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钢琴王子”克莱德曼的中国巡演一结束,向他索要签名的人就排成了长龙。 “我们不要签名。”一位父亲的话让克莱德曼一愣。这位父亲说:“我想让我的孩子握一下您的手。”他向克莱德曼深鞠一躬,然后把儿子拽上前说:“这孩子很有悟性,每次比赛总是拿第一,有些飘飘然了。最近他到处炫耀琴技,根本没心思练琴。我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怎样才算真正的钢琴家。” 克莱德曼把手伸到孩子面前,孩子迟疑地伸出手,和克莱德曼十指接触的瞬间,他似乎被克莱德曼指头上厚厚的老茧电到了一般,猛地一缩。然后,那双小手就这样久久地悬在空中,孩子明亮的双眼痴痴地望着对方。 此后,这个天资极高的少年又开始焚膏继晷地苦练琴技,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个孩子就是郎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依法审题] 例2 本题可以运用“主旨倾向法”来审题,材料的主要内容是郎朗天资高、有悟性,但也会在成绩面前飘飘然,父亲希望他能明白怎样才算真正的钢琴家。当郎朗握上克莱德曼布满老茧的手时,郎朗终于明白,想成为大师,没有任何捷径。材料寓意很清楚:我们学习任何技能,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便你很聪明,即便你很有天赋,要想成为大师,也需要埋头苦干。所以材料的性质是正面的,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立意为勤奋努力、付出与收获等。 (三)由果溯因法 在事实类材料作文中,所列举的事件要素往往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先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第二步,由果及因,具体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样做对不对,应该怎样做;第三步,在此基础上从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逢新生入学,一位教师都会给学生讲一遍“手握青苹果”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独自到沙漠冒险,他丢失了全部行李,迷了路。他一时慌了,翻遍了所有口袋,终于在一个裤子口袋里发现了一个苹果。他闻了闻这个青苹果,觉得这是一个水库,是一个粮仓,且无比清香。他握着这个青苹果,朝一个方向走去。每每精疲力竭时,他就把青苹果看一看,闻一闻,又向前走,直到第三天黄昏时分,他突然看到了绿树红花,原来他已经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请综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依法审题] 例3 本题可以运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材料的结果是年轻人走出了沙漠,原因是青苹果激励着年轻人,这个青苹果象征着希望或者信念。所以可以立意为:遇到困难时要心怀希望;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样才能克服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