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中冬至的这一卦,为什么可以“见天地之心”?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0-12-23

冬至,一个重要的日子。

《周易》中的《复》卦,在卦气中正是对应着冬至的一卦。

《复》对应冬至

易传《大象》就说曰:“《复》,先王以至日闭关”

所谓“至日”,特指的就是冬至之日。

正如冬至是历法上极其重要的岁首,《复》卦在《周易》中的地位,也与冬至在历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不信?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一、《复》,其见天地之心

易传《彖》在解读《复》卦的时候,提到了一句很有名的话: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这句话,后来被张载改编成了“为天地立心”,成了著名的横渠四句的第一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天地之心?

为什么通过《复》卦就可以“见天地之心呢?

要理解《彖》的这句话,我们就要知道其作者的身份——我们说过,《彖》的作者,和《大象》的作者一样,都属于思孟学派。(《周易》的作者也属于思孟学派,详见本号系列文章证据。)

在思孟学派的术语中,“天地之心”是一个特定的术语。

在思孟学派的经典著作《礼记·礼运》中,明确写道: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也就是说,“天地之心”,指的就是“人”。

后世的心学大家王阳明也说:

人者,天地之心——《传习录》

二、人与“孚”

那么,通过《复》卦,为什么可以见到天地之心——“人”呢?

原来,“复”字,就是“孚”的通假字。马王堆帛书《周易》里所有的“孚”字,无一例外都写成了“复”。

《周易》的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孚”和“复”字的通假关系,一语双关:他将卦命名为“复”,实际上暗示的便是“孚”!

身为思孟学派传人,《彖》的作者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个暗示,因此明确地指出,通过《复》(孚)这个卦,就可以见到“人”这颗天地之心。

孚,就是诚。

在思孟学派的术语中,诚,就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

“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子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天之道,无往不“复”,有如日之诚出诚入,月之信死信生。

人之道,反“复”其道,反身而“诚”。

“孚(复)”,就是天道和人道的根本。

知道了“复”(“孚”)在思孟学派思想中的地位,我们就不难理想为什么《彖》的作者要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了——“孚”,就是天地之心。

生而为人,要想为天地立心,除了一个“孚”字,再无其他。

三、冬至与“复”

在《周易》中,除了《复》卦之外,还有一个卦与冬至有关:《中孚》

在卦气图上,我们看到,《复》卦和《中孚》都对应着冬至。

巧的是,两个卦名中的“复”和“孚”,实际上也都是同一个字:“复”。

“复”,就是周而复始的“复”,《周易》之“周”,便是由此而来。

北斗周天,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要经过365天。

紫宫执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反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淮南子.天文》

巧的是,《周易》中的第365爻,正好在表示冬至的《中孚》一卦中,而且,该爻的爻辞赫然写着:

“有孚(复),挛如”!

本文为《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不知道第N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回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