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81,长人乡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浦东老地名》载朱鸿伯的一篇文章《长人乡和它的社庙》,文中说:“长人乡是浦东地区一个古老的行政区域地名,历史久远。早在唐天宝十年(751年)建立华亭县时,长人乡已是华亭所属的22个乡(后为13乡)之一,以后历经宋、元、明、清,1100多年,长人乡一直存在。”

“南宋初,在长人乡设下沙盐场;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建上海县时,长人乡是被划入的五乡之一;至清雍正四年(1726年),上海县划出长人乡的大半土地建立了南汇县;嘉庆十五年(1810年),又将南汇县长人乡的一小部分划建川沙抚民厅。一直至民国时期,川沙县还保留沿用这个古老的乡名。”

长人乡不仅延续的时间久远,而且境域辽阔。如今的浦东地区,大半在长人乡境内。”明嘉靖年间,今天的整个南汇、川沙和闵行的大部、徐汇的东南和奉贤的东北角,都属于长人乡。

关于长人乡名的出处,在黄炎培主纂的民国《川沙县志》上,有这样一段注释:“长读长幼之长[zhǎng],盖取易乾文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之义。”

这个注释恐怕不对,在另外一篇《浦东人从哪里来》的文章中,提到了长人之名更久远的出处。

《越绝书.吴地传》记载:“娄东十里坑者,古名长人坑,从海上来,去县十里。”是说长人来自于东海,死后葬在娄县以东十里的墓中,这个长人指的是巨人,读长短的长[cháng]。

《吴地记》还有一条记载:“放山者,在莋碓山南。以取长之莋碓山下,故有乡名莋邑。吴王恶其名,内郭中,名通陵乡。”

  • 钱培名注:“以取长之岝碓山下”,“之”原注作“人”。按疑即后十里坑节所谓长人也。俟考。

  • 张宗祥注:下文有长人坑。此处应作长人,从原注。

钱培名与张宗祥(和原注)都认为此处为长人,即“以取长人莋碓山下”,这个从东海来的长人是在莋碓山下被吴王擒获的。莋碓山是今天苏州城西的狮子山。

关于大人国的传说,在《山海经》中提到数次,都在东海之中。

  • 《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

  • 《海内东经》:大人之市在海中。

  • 《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蹲其上,张其两臂。

大人国的巨人究竟来自何处?属于什么人种、什么部落?众说纷纭,也无法考证。《越绝书》里记载的是单独一个长人,可能是跟随外越人一起入侵的。那次从海上来的两栖攻击效果不错,一直攻到了吴国(木渎)都城的墙外。但长人依然还是人类,无法攻破伍子胥督造的高大城墙,最后在吴军的反击下被擒获。

吴人看来是善待了这个巨人,将其安置在娄邑,死后安葬在娄东十里的墓中。类似于吴人将齐国小公主安葬在虞山,让她死后能够看到北方的故土,将长人安葬在靠近冈身的娄东,也是让他的灵魂能回到东海中的某个岛屿。

娄东十里,大致位于今天昆山气象局以东、《史记正义》中提及的夏驾浦一带。长人坑早已不存,但长人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如同原先在吴国西部的疁,随着吴越围圩造田的不断东移,疁城最后成了嘉定城的别称,长人乡也是一路向东,追着海岸线来到了浦东。

在原川沙县所属的长人乡东境,县城北门外的王家桥,有一座小岛上,四面环水,老护塘从东边来后,在此转折向北,并在拐弯处开了个水洞称王家水洞,这样就有五条水道汇聚此:南面来的通城河,西边来的四灶港,从水洞流入的御寇河,还有被小岛截成两段的运盐河,形成了人们所说的“五龙抢珠”之势。这样的风水宝地,过去老百姓不敢居住,于是就集资建造了一座长人乡社,藉以祭奉神灵和先贤,祈求消灾避祸。

百年前的长人乡庙

今天的长仁禅寺,南来的通城河与运盐河并为一条河

川沙路上的四灶浜桥,残留下来的四灶浜仅500多米

从四灶浜桥东望,尽头是长仁禅寺

东来的御寇河和北去的运盐河,只残留了百多米,运盐河汇入川杨河,御寇河汇入浦东运河

南来的通城河或运盐河,前面是华夏路高架

长人乡社的周边当初有4座桥,除连接北门外街的小桥外,还有跨四灶港的人寿桥,上护塘的利济桥以及水洞上面的王家水洞桥。

跨四灶港的人寿桥

王桥街的利济桥

长人乡社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和民国10年(1921年)两次被烧毁,两次重建。文革时期,部分佛像又遭毁损。1990年代,修复后重又开放,并更名为长仁禅院,至今仍有香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