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37,乌程湾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越绝书.吴地传》:“太湖,周三万六千顷。其千顷,乌程也。去县五十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湖36,000顷,其中1,000顷在乌程。对于后面一句的理解有歧义,有人解释为是去乌程县50里,我的理解是太湖距离吴县城50里,就是今20公里,是符合的。东汉乌程县治应该还在下菰城,从下菰城到今太湖的直线距离18公里,应该也说的通。

湖州、吴兴一带的卫星图

乌,有人认为是古越语中的发声词,如果有含义的话,和於[wū]同义,是一种鸟,大概有高处的意思,如乌伤(今义乌)、乌目山(今虞山),与此类似发音的有乌镇、於潜、无锡、芜湖等。那么乌程这个地名,应该偏重的是高地,太湖的乌程部分则在乌程高地之下。

乌程湖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封闭的湖,而是一个湖湾,是太湖的一部分。从卫星图上看,这个湖湾当在今湖州市区,这大概是后来这片土地被称为湖州的原因吧。


下菰城,传说为战国时楚春中君黄歇封地。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黄歇在此置菰城县,距今已2200余年。

菰,是一种挺水植物,曾经广泛分布于太湖流域的各种水体中,其籽实可食,称菰米,比今天的芡实(鸡头米)还要美味,但采摘不易,产量也不高。菰杆基部被真菌寄生后肥嫩膨大,只长茎,不结实,却是可实用的蔬菜,即茭白。

战国时期东苕溪主河道尚在下菰城遗址以东十数里。下菰城遗址背靠和尚山,前临一片沼泽地,此沼泽地应当有小溪通往古东苕溪,可能当时称下菰溪。有下,就当有上,上菰溪在东苕溪上游。东苕溪西移后,上菰溪被东苕溪合并,地名不存,下菰溪边有一座古城,得以保留。

支流名中有上下的,往往在主流的最下游处。可以想到,曾经有一个时期,东苕溪下游最接近太湖(乌程湾)的应该就是下菰溪。


下菰城遗址南门处

下菰城遗址附近的东苕溪

邱城遗址位于湖州市区北的白雀乡小梅口,依山而建,距离太湖仅1公里。有两座规模略等、南北相连的城垣,分别将两座小山(均名邱城山)围在其中,城墙用泥土夯筑,相连略成“吕”字形。据说邱城是“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为夫概所筑,另外二座城是彭城与吴城。

邱城遗址公园入口

邱城遗址示意图

下菰城与邱城,都不是面向湖州市区的,而是在面向湖州市区一座山的另一面,原因大概是:面向乌程湾非常容易遭受洪水的侵袭。


湖州、吴兴、乌程,在上古文明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节点,是文化的中转站。发轫于长江中游的古文明沿着长江向下游传播,到达芜湖一带时,长江干流改向北去,继续向东的沿着古中江进入宜溧山区。再往东到太湖海湾后,只有从湖州才能到达馀杭一带,环太湖流域早期的上山文化、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一直到良渚文化,都是沿着这条路径输入进来的。这些文化大体上是一脉相承,但各有特点,显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良渚文化后,太湖开始慢慢形成,太湖周边的地形地貌也开始发生变化,湖州一带由通途变天堑。良渚之后的文化出现断档,接下来的钱山漾文化(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明显落后于良渚文化,从文化面貌上更接近南方的昙石山文化、肩头弄文化,说明到这一时期,文化已经无法从中江流域和湖州传播而来。

钱山漾文化向东传播了,却没有向北传播到宜兴溧阳

春秋战国时期,乌程湾、尸湖、耆湖逐步形成最大的规模。到东汉,乌程湾1000顷、尸湖2200顷、耆湖650顷,加起来至少3850顷,湖州通道基本被切断,吴国、楚国只需要在此筑一个城堡,就可以控制住这条路线。吴越相争、楚越相争,主要战场都在太湖北岸和东岸,好像没有在湖州一带展开的,吴越夫椒之战,越军绕道湖州袭击夫椒山一带的吴军,被认为是出其不意,吓了吴军一大跳。

进入三国,孙吴统治的核心区在环太湖流域,需要大力开发这个地区,尤其孙坚曾经被封为乌程侯,对乌程一带可能情有独钟,今湖州、吴兴一带逐渐被围垦为良田。到三国末年,吴主孙皓改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郡治依然在下菰城,直到东晋末年的义熙年间,才移治今湖州市区,下菰城作为县、郡治延续了600多年。


比尔波特翻译了石屋清珙的大量诗篇,翻得怎样我不知道,就算翻得好,老美怎么可能感兴趣呢。比尔说他的译作,在美国从来没有售出过500册。

石屋大师在虞山的兴福禅寺出家修行,后来云游江浙一带,最后搬去湖州西南的一座山上,搭了一座小茅屋,度过了余生中的大部分时光。石屋生于南宋,死于元代,因为是和尚,入元后还能保持原来的生活状态,写了很多的诗,是一个诗僧。石屋去世时81岁,应该是高寿了。临死前他留下一首《临终偈》:“青山不著臭尸骸,死了仍须掘地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算是打油诗一类吧。

比尔来中国的时候,有机会的话,都会去湖州去参拜石屋和尚的茅屋旧址。第一次去的时候,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误闯到一个通讯部队的驻地,把情况和门口的卫兵说了,里面出来一个年轻军官,提着一把大砍刀,把几个老外吓了一大跳。但随后,军官用砍刀为他们砍出一条路来,找到一处废弃的老房子,那就是石屋大师度过最后时光的那座寺院旧址。比尔将其记录在《江南之旅》中。

2012年,比尔波特再来中国,参拜他心目中最伟大的中国古代诗人,又去了湖州,不幸失足摔了一跤,把腿骨摔断。他在湖州的中国朋友把他送去湖州最好的人民医院,那里的外科医生帮他处理了,但一直感觉痛,稍微好转一点,回到美国西雅图郊外的家中,请当地一位外科医生重新处理,很快就不痛了。几个月后他回到中国,把接下来的行程完成,记录在另一本书中:《寻人不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