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乌台诗案,湖州在中国诗词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否能比肩杭州呢?苏轼,在这片湖上泛舟而墨的两段缱绻岁月所掀起的巨浪,绵延千年,皱波如鳞。现在回到湖州,古湖州名曰吴兴,顾名思义,乃三国时期,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改此地称吴兴,并设郡。而当时的湖州辖区面积更广,甚至包含有后来的杭州和宜兴两城。诚如其名,湖州名副其实为吴兴之地,中国江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几个板块都发端于此,尤其是书画艺术方面,湖州对于中国文人阶层的影响力,就是独一等级的存在。可以想见,当苏轼接到被派往湖州的任命书时,心情何等兴奋与幸福!他是文人画的开山,他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首,他是山水融合的深度爱好者,他怎么可能不热爱湖州?他当然想如当年杭州一样在任期内游遍湖州每一尺寸风景。我在杭州、苏州、湖州、无锡都曾有过这种旅宿的体验,某年夏末,我在西湖边的小屋独宿过晚,晴出,店家好意提醒借我一把伞,被我婉拒,一到湖畔,几乎没有停滞地写下这样一首小诗:他在湖州同样的夜雨之后,晨来风起,月消秋至,那路边的溪水清冽地可以一饮而快。诗序中虽未注明时间,亦可看出,大概时点是在江南出梅之后的(旧历)六七月间。这真是一处逃避俗世喧嚣的好去处,那些渔翁戴上一顶斗笠,即可掩盖越来越多的白发。苏轼上前想和渔翁闲聊几句,没想到却惊起了湖上的水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