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苏记】湖州墨妙亭:集古画竹(上)

 真友书屋 2020-09-20
桂西鹏、侯雷合撰的《苏轼在湖州》一文,通过苏轼留下的诗文,统计出他曾四次前往湖州。第一次是在熙宁五年冬,他在任杭州通判时受江南转运司差遣,到湖州等地去察看堤堰。第二次前往湖州是熙宁七年九月,东坡从杭州离任前往密州任知州,他赴任途中路过湖州,此次他与湖州知州李常、诗人张先等六人在一起欢聚。第三次则是元丰二年四月,他被任命为“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湖州军州事”,也就是湖州知州,此次乃是他到湖州任实职。第四次则是元祐四年,东坡由杭州知州升迁为吏部尚书翰林学士,进京途中奉旨视察湖州、苏州等地的水灾。

飞英公园大门


熙宁五年十二月,东坡第一次到湖州时应州守孙觉的请求,他撰写了一篇《墨妙亭记》。孙觉号莘老,他原本是朝中重臣,然因不赞同王安石变法,故于熙宁四年出任湖州知州。仁宗嘉祐年间,苏莘老在京工作时即与东坡相识。朋友相见当然很高兴,东坡曾写过《赠孙莘老七绝》,其中前两首为:

嗟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
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天目山前绿浸裙,碧澜堂上看衔舻。
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重修飞英塔碑


让东坡未曾想到的是,后来发生的乌台诗案,有人检举他用诗讽刺新政,其中就举出了这两首诗,朋九万《鸟台诗案・与湖州知州孙觉诗》中写道:

熙宁五年十二月作诗。因任杭州通判日,蒙运司差往湖州,相度堤堰利害,因与湖州知州孙觉相见。轼作诗与孙觉云:“若对青山谈世事,直须举白便浮君。”轼是时约孙觉并坐客:“如有言及时事者,罚一大盏。”虽不指时事是非,轼意言时事多不便,更不可说,说亦不尽。

其实东坡已经在前一首中写道喝酒时只说酒话,谁要议论朝政就罚谁的酒。即使如此小心,仍然被认为是对朝廷有意见,只是不说出口。如果这样无线上纲的话,创作诗文将是何等危险之事。

纸贴的门联


苏莘老颇为好古,他到任后搜集当地的一些古刻石,而后建起一座墨妙亭,将这些古刻石保护了起来。东坡来湖州出差时,他请东坡写了这篇著名的《墨妙亭记》。

东坡在此记中首先讲到了此亭所处的位置:“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接下来他以高度概括的笔法,讲述自东晋以来,湖州已是鱼米之乡,而后他夸赞孙莘老在工作之余到处寻访散落在荒野中的刻石:“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文保牌


对于孙莘老搜集古代刻石建亭保护之举,东坡在《墨妙亭记》中发了如此感慨:“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

虽然天下之物都没有什么长久,东坡也认为凡物有成必有坏,正如人有生必有死,同样国家也有兴必有亡,但是如果努力地予以维护,无论物体、人生还是国家,都能延长寿命。他以此说明自己赞赏孙莘老的所为:“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殆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

东坡的这篇《墨妙亭记》成为了湖州当地文人的骄傲宋嘉泰《湖兴志》载:“苏轼《记》云:‘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取以实之。’又有诗,一时名公相继有作。旧刻不存,蒋璨复书于石。嘉定四年,知州事魏大中重建。”

门牌号及开放时间


这段记载中说东坡除了写了此记,同时还写了一首诗,其所说之诗应当是东坡所撰的《苏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谕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练功

此为该诗的前半部分,这基本上是东坡对历代书法家的评价之语,可见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关注碑派书体。接下来他在该诗中则是夸赞孙莘老有好古之心,努力地搜集保护当地的古碑,其中所得有东汉的《古费碑》,另外还有历代刻石三十余块: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世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是须服膺。

熙宁七年九月,苏轼前往密州任职途经湖州,正赶上知州李常喜得贵子,于是李常约了张先等另外几人在霅溪边的碧澜堂设宴招待东坡,为此东坡填了首《南乡子》记述此事。

收费登塔


元祐六年三月,苏轼从杭州赴京师时路过湖州的德清,他与一帮朋友游览了德清当地有名的半月泉,后来又与湖州知州张训见面,应张之请,东坡填了一首《定风波》,他在该词的自序中写道:

余昔与张子野、刘孝叔、李公择、陈令举、杨元素会于吴兴。时子野作六客词,其卒章云:“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凡十五年,再过吴兴,而五人者皆已亡矣。时张仲谋与曹子芳、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云。

东坡在此序中回忆了上一次与另外五位朋友在湖州相会时的情形,张子野即张先,李公择即李常,东坡说当时张先作了首《六客词》,十五年后,东坡再至湖州,当时的六人仅余他一位了,于是他又与另外五位朋友相会,这首《定风波》就算是后六客词。东坡的这首词为:

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
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
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
宾主谈锋谁得似?看取,曹刘今对两苏张。

巨大柱础

张先乃北宋著名的词人,而东坡与之关系密切,张子野老当益壮,他在80岁时又娶了一位18岁的小妾,张先对此很兴奋,于是他写了如下之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东坡读到此诗后,写了一首《和张先买小妾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塔门


此诗的最后一句最具名气,后人以此来调侃老牛吃嫩草,但按传说,这位小妾后来为张先生了两男两女,但是东坡还写过另外一首名为《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看来张先在五年后又买一妾,他在88岁去世,不知此妾是否也为其生子。

塔旁的重修碑记

以上东坡所作之诗显然是调侃味道,然在绘画界,人们最重湖州竹派,后世认为乃是苏轼与文同创立了此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