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rtlib线上展览 | 最喜“小儿”无赖——历代《婴戏图》系列展

 弘雅书房 2020-12-23

每个人的童年都像是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绚烂无比,儿时的玩乐点滴,更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回忆。中国绘画中有一类绘画类型被称为“婴戏图”,即以儿时玩乐情景为题材的画作,又称“戏婴图”,属于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因为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同时,观者亦可从中窥知当时社会的风俗面貌。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模块:憨态可掬、妙趣横生以及满目琳琅。通过对历代《婴戏图》的欣赏,带领大家走入古代稚儿的童年生活。

01

婴戏题材绘画通常侧重于日常生活的描绘,这些作品多体现一种平淡、祥和、亲切的感觉,没有矫饰和夸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家手中的画笔能画出稚儿幼小稚嫩的身形,晶莹剔透的肤色,骄憨天真的神态,在形貌上能分别年龄的大小,掌握儿童的纯真自然,显得格外憨态可掬。

周昉

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字仲朗,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出身于仕宦之家、游于卿相间之贵族。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工仕女,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画佛像,神态端严,时称神品。德宗闻其名,诏画章明寺,经月余始定,时推第一。章明寺壁画下笔落墨之际,都人竞观,寺祇园门,贤愚毕至,或有言其妙者,或有指其瑕者,后经改定无不叹其精妙。

戏婴图 唐代 绢本设色 49.3cmx30.3cm

■ ■ ■ ■

右是一个女子在与两个孩童游戏,一孩子坐着,伸展双手想从女子手中接什么,而另一孩子则放弃正在玩的玩具,匍匐着伸出一手,意欲争夺。图上方是两女子在给孩童洗澡和洗头,澡盆中一裸身的孝学着用小手擦洗头颈,而盆后站着的一顽童似乎正欲戏惹他。左下的两个女子正在给孩子穿衣。构图极具匠心,疏密有致,嬉戏、洗寓穿衣三组人各行其事,却又相互呼应,而每一组的大人和孩子的组合又各具特色,尤其是孩子,或站,或坐,或匍匐,或趴于背上,生动可爱,加上散落于地的球、鼓等玩具,及远处一行走的楔狗,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王齐翰

王齐翰(公元10世纪)〔五代·南唐〕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朝(961-975)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工画人物、佛道宗教画,兼擅山水、花鸟,以画猿獐出名。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谷,无朝市风埃气,其画以笔法工细为特色。

荷亭婴戏图 五代 绢本设色 23.9cmx26.1cm 波士顿美术馆

图描绘夏日凉亭边七个孩子嬉戏的情景。孩子们手执红杖、小鼓、树枝,相互喧闹打斗。一柳树掩住了凉亭的大半,厅内卧榻后面小桌上有琴、香炉及书卷,又悬挂一乐器于柱上。此册页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画家描绘儿童的画法,它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百子图》中儿童的画法非常相似,构图的基本方式也很接近,因此,这两件绘画应该有密切联系。

苏汉臣

苏汉臣〔南宋〕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画院待诏,南渡后绍兴(1131-1162)间复职,南宋孝宗隆兴初年补承信郎。师从画院待诏刘宗古,工画人物、仕女、释道神仙,尤精绘婴儿嬉戏,亦善民间风俗画。笔法工整细劲,人物造型富有装饰风格。“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画壁画极佳,曾在西湖五圣庙和显应观画过壁画,因“用笔清劲,逼似唐人”而有好评,惜今已不存。

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宋代 绢本设色 

196.2cmx10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雪枝头君记取,自有清香旖旎”。这幅《冬日婴戏图》以超过四分之三的画幅描绘寒梅、翠竹、山茶、湖石,石下点缀兰叶、细草,清新明快的色调中,呈现出冬日里一丝难得的暖意。两孩童在花下戏耍,一个手持彩旗,一个拽着一根用极细红线系着的孔雀羽毛逗引小猫。小猫虽与人隔有一段距离,可是眼瞳望向姐弟俩手里的玩具,举爪欲扑。不知道是不是好玩的玩具引得猫咪野性大发,弟弟看起来有点害怕的躲在姐姐身后。此图的格调及表现手法近于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山石的皴法、婴孩的开脸、衣纹的描法都极神似,而且都绘有一男一女两童,人物大小及画幅也相仿。就连画面左下的一丛小竹也与《秋庭婴戏图》中右下角的叶淡竹位置相呼应。

苏汉臣-婴戏图轴 宋代 纸本设色 

58.7cmx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日庭院,胡床屏风,三位婴儿据床观赏瓶中游鱼,两位于草地上玩弄陀螺,旁有一婴孩着红衣,脸戴类似傩戏的面具,高扬朱笔,也许是在自娱自乐,也许是在逗下台阶的孩子。另一婴孩,背负幼儿,循阶而下,前来相会。本幅色彩颇为古雅,线条细致中亦不失灵活特色。

婴戏图轴-局部图

陈宗训

陈宗训,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宋朝画家,师从苏汉臣,绍定(1228-1233)时画院待诏 。画道释人物仕女,描染未精,人呼为“铁陈”。《图绘宝鉴》中评:今观宗训《秋庭戏婴图》,人物花卉和山石,均甚精工。

陈宗训-秋庭戏婴图页 宋代 绢本设色

35.8cmx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 ■ ■ ■

宗训的《秋庭戏婴图页》反映了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不可避免发生的冲突,孩子天性如此。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杆红缨枪,他俩双手用力紧握枪杆,互不相让,一个身体后倾,一个臀部重心向下,双眼瞪圆,似用尽了浑身的力气。地上扔了一把折断的大刀,这个细节有可能是说明坏了刀的孩子要抢持长枪孩子的枪玩,结果互不相让。虽为吵架场景但画面传递出的却是欢乐融洽的气氛,透射了孩子天真、活泼、顽皮的特性。

佚名(宋)-狸奴婴戏图页 绢本设色 

24.5cmx25.7cm 波士顿美术馆

奴婴戏图》以盛夏的庭院为背景,描绘了一婴儿休息的场景。婴孩身着红纱躺在铺开的花席上,身旁散落着玩腻了的玩具,席上的一只白猫和地上的一只花猫在互相嬉戏玩逗,图中婴儿以静态置身于花丛中,仿佛若有所思,留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作品饱含一种浓厚的“情”在里面,生活味道十足。

佚名(宋)-小庭婴戏图 宋代 绢本设色 26cmx25.2cm

■ ■ ■ ■

图绘四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在竹栏环绕的庭院中游戏,院内右上方湖石点缀、翠竹丛生、小草如茵,画面具有自然生动之趣。右侧地面上散放着小白花、小喇叭、小铜锣、小球等玩具和一张小方桌,图中儿童追逐、推拉等细小动作和天真活泼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笔法柔润细致,以粉白沿勾线渲染,使画面富有一种明丽安逸的效果。方凳坐面是棕藤编织物,四腿之下是四只如意形脚,显然这是一只上等人家使用的精心制作的方凳。堪称南宋早期儿童画精作。

钱选

钱选(约1239-1299后)〔元〕字舜举,号玉潭、巽峰、清癯老人、习懒翁、眚川翁,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南宋景定(1260-1264)间乡贡进士,宋亡隐于绘事,以终其身。既工诗又善画,擅人物、山水、花鸟、鞍马、蔬果,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花卉翎毛师法赵昌,山水师法王诜、赵伯驹,能自出新,不为宋人法度所拘,摆脱南宋画院习尚,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柳荫四子婴戏图 

元代 

绢本设色 

赛克勒美术馆

图名为《柳荫四子婴戏图》,四个孩子在树荫下玩耍,其中一个孩子玩累了睡着了,另个孩子调皮的要拿草戏弄睡着的孩子,树旁孩子一个在低头观看睡着孩子,另一个则侧过来头看。他们脸上都带着善良的微笑。

佚名(元)-元人夏景戏婴轴 绢本设色描金 

126.6cmx60.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幅无名款。绘垂杨文石,环以曲槛。一童擎荷盖,一执榴花,一持五毒宫扇,官服髻发。两童持几,几供钟馗,旁设瓶花、水果、粽子等物。一儿以绳系蟾蜍,一儿后随作戏蟾状。细审人物之开脸,及庭石之苔点画法,颇近于明代中期之后的风格。院藏另有《元人秋景戏婴》、《元人画冬景戏婴图》二轴,尺寸、画法与此作相似,或许当初系属同一组“春夏秋冬”之四季挂屏,惜今《春景戏婴图》已佚,故难以复原全豹矣。

佚名(元)-元人秋景戏婴轴 绢本设色描金 

127cmx6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郊明月下,六婴儿穿各色绣花长衫,在大树坡石间嬉戏,或捧花提篮,或抚弄兔儿,或招呼同伴,前有盘,盛秋季应时水果。本幅人物造型、衣饰、文石画法与元人夏景戏婴相近,似是四季画屏之一,然设色及细处如眼睛画法,仍有小异。

王朴

王朴,字玉樵,河北保定人;以绘制人物、士女名于北方。                                     

婴戏图 清代 绢本设色 219cmx105cm 天津博物馆

面描绘庭院中贵族妇女和儿童嬉戏的场景。构图充盈,笔墨细腻,设色明丽。在人物动作、生态的创作中尤其成功、仕女安静恬适,儿童活泼天真的个性均呈现在画面中。最为值得提到的是图中几个儿童形态的表现各具特色,豪不雷同,形象传神生动,反映了作者人物画的创作功力。

02

儿童在嬉戏中表现出的生动活泼的姿态,专注喜悦的表情,稚拙可爱的模样,不只让人心生怜爱,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画面上的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还有和生肖图案、各种吉祥器物、儿童游戏结合的。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百多个幼童济济一堂的画面,则寓意着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意味。婴戏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表现孩童模仿戏剧的场景,多为皮影戏或傀儡戏,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儿童喜好模仿的特性。

李嵩

李嵩(1166—1243),宋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寒,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好绘画,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1190―1264)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人物画用笔细致,神采奕奕;花鸟画精丽严谨,不觉繁缛呆滞;山水画以意匠经营,情留象外,引人入胜;界画不用界尺,而宫苑楼阁规矩绳墨皆备,不同凡响。绘画题材丰富多彩,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娱乐、从仙山到龙宫、从历史到现实均在画中有所反映,以反映农村风土和农民生活的居多,所作有精工鲜丽之院体画,作品甚丰,仅著录者就达50多幅。

骷髅幻戏图 宋代 绢本设色 27cmx26.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一件名作。画面中一大骷髅席地而坐,用悬丝在操纵着一个小骷髅。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之一种——悬丝傀儡演出。当然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表演是由人来操纵的,而以骷髅为主角的寓意大约是反映了人生命运的虚幻、无常,倏忽幻灭之意,你今天是操纵者,或许明天你就会成为一具被操纵者。因此,人生被看透了,大约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该骷髅旁有一副演傀儡戏担子,担上有草席、雨伞等物,骷髅身后有一哺乳婴儿的妇人,明显是他的妻子,画面表现了傀儡戏艺人携妻带子四处奔波的艰辛生活写照。该骷髅骨骼画的比较准确,表现了画家对人体骨骼的了解,画面干净、利索。工笔设色,技巧熟练。

苏汉臣-秋庭婴戏图轴 宋代 绢本设色 

195cmx10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简介

庭戏婴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令人心生爱怜,写实的程度,几可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可以了解到为何用"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苏汉臣的画风。

推枣磨

“推枣磨”是以枣子和牙签组合的平衡游戏,需取鲜枣三枚、细竹篾一根,将一颗比较大的枣子削去上半部的果肉,露出枣核尖,下边插上三根牙签作为磨台,另外各取两颗大小相当的枣子插在竹片的两端,完成后把竹条放到磨台的枣核尖上平衡,用手指推玩转动,形似二人推磨,故而得名。当然,小孩玩耍也是要分出胜负高低的:其一,比谁转的时间长。其二,比谁先跌落;枣磨因以枣核尖所支撑,因此极易划落。在“赛”时则两人轮流拨动枣磨,落者为负。而“战利品”自然是这饱满香甜的枣子啦!

《知否》中,明兰与祖母玩的小游戏,就是推枣磨

玩具知多少

树荫下的圆凳上,还堆放着各式各样的玩具,有佛塔,有类似现代的转盘玩具,还有陀螺等等。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轴 宋代 绢本设色  

60.3cmx74.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幅绘桐荫蔽日,三童子聚集于树底消暑,中一人持细棒斗促织为戏,旁二人亦喜亦惧,欲试又止,情态异常逗人,惟人物比例暨衣饰敷染稍嫌板刻,疑为后代画家托名之作。

斗蟋蟀

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是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先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斗,让他们互吹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

苏汉臣-童戏图页 宋代 纸本设色 45cmx39cm

戏图》页描绘了五个小孩在林边草地上跳绳的场景。其中两个孩子一左一右牵绳,中间一个小孩半蹲备跳,他的旁边还站着一个手拿锣做裁判的小孩。不远处的树林边,一个小孩驻足观望着他们的活动。

跳绳

跳绳在古代并不叫做“跳绳”,唐朝称“透索”,宋称“跳索”,明称“跳百索”、“跳白索”、“跳马索”,清称“绳飞”,清末以后称作“跳绳”。其花样繁多,分单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单人跳时,双手摆绳,可前摆跳、后摆跳、双手交叉摆绳跳,也可带人跳、蹲跳、跑步快跳等。多人跳时,一般由两人摆绳,也可将绳一端系树上由一人摆绳,其他人跳,跳法多种多样,边跳边唱。

苏汉臣-竹园婴戏图 宋代 绢本设色 

28cmx2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园婴戏图》是一小幅纨扇,但结构复杂精妙,画家利用台栏池沼等高低上下称景。将一百名儿童布满画面,三五成组,相互呼应,远近关系处理得明确而有节奏,丰满而不拥塞,繁复而不杂乱。画面描绘一个小孩左手拿着绳索,右手牵着一头金镀眼睛、银贴齿的狮子。张嘴摆尾的狮子,由两个披着狮皮的小孩扮成。旁边三个孩子正在观看戏耍,组成一幅童子戏狮的舞蹈场面。这幅以儿童生活为主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民间舞蹈的盛行。

狮子舞

“狮子舞”是人们熟识喜爱的传统民间舞蹈,有关狮子舞的最早记载见于三国魏人孟康的《汉书·礼乐志》注,注中说:“象人”“若今戏鱼虾狮子者也。”所见最早的狮子舞形象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两人扮成的狮子。宋代狮子舞非常盛行,尤其是儿童们跳起狮子舞都兴高采烈。这一时期的狮子舞,注重武艺,表演常与打斗相结合。狮子有时还口吐烟火,以增强神威武勇的气氛。

苏汉臣-侲童傀儡图 宋代 纸本设色 

23.6cmx23.2cm 东京国立博物馆

朝社会流行木偶戏,宋人称之为“傀儡戏”。本来用于表演的傀儡,也被制成了儿童玩具。此图画了三名表演“杖头傀儡”的儿童。一人操持傀儡为戏,一人击鼓,一人观看。庭院周边,装缀花木假山诸景。

木偶戏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佚名(明)-宋人婴戏图轴 绢本设色 

120.3cmx77.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童子四人,一人于帷幕中操持钟馗傀儡为戏,一人击鼓,一人打板,另一人作指点状。庭院周遭,并装缀花卉蜂蝶诸景。细审画中人物五官、发型、服饰,率皆钩染细腻,神情毕具,饶有苏汉臣一派「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的意趣。惟配景花树,失之刻镂、少自然,加以湖石上附加的苔点,画法已近乎明人习气。以是,推断此幅原应有所本,当属明代仿宋的佳作。画童子四人,于庭院中,分别持钟馗傀儡、击鼓、打板为戏。画中人物五官、发型、服饰,皆钩染细腻,神情毕具,然配景花树、湖石苔点,失之刻镂,画法已近明人习气。幅中一童子隔着布幔,专注操作提线木偶,正在演着跳钟馗的民间宗教仪式。台前围坐有打点鼓、敲牙板及作逗趣状的三名童子,身着卍字文背绣团龙文服饰。此图表现出儿童游戏轻松诙谐的一面。夹头榫直枨半桌自五代以来即用于饮馔,明代多称酒桌。夹头榫是案体结体常用的一种结构,是受到大梁架柱头的启发。腿足上端出榫并开口,中夹牙条、牙头,出榫与案面底面的榫眼接合,可使腿足更加稳固。镶云石桌面与壶门式圆腿漆凳均属明式,此图当出自明人之手。

戏婴图 明代 纸本设色 150cmx67.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绘四名儿童搭佛塔礼佛的情景。图中一太湖石竖立,石前放一尊雕琢精致的佛造像和供佛用的铜塔。佛前,二儿童拜佛,一儿童献花,另一儿童跪着擦拭铜塔,各个神态专注,他们收敛起顽皮,显露出庄重,其中一名儿童磕头时露出胖臀,不免令人忍俊不禁。此图太湖石用较粗的笔法勾画,玲珑剔透,轮廓线多呈弧状,尖利而挺拔。佛像及人物全用细劲的线条画出,层次细腻,风格典雅,设色明丽温和,技法纯熟,人物神形兼备,富有情趣。此图反映了陈洪绶在表现儿童方面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力,也充分体现了佛教信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熏陶与影响。

陈洪绶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

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婴戏图 明代 绢本设色 25cmx113.7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葵画的这幅《婴戏图》从内容上看画了魁星高照、五子登科、吉祥有余、五谷丰登等喜庆场面。《婴戏图》虽然有个“婴”字,但画面内容都是活泼健康的孩童,画中的胖娃娃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一个个锦衣披彩,身着绫罗绸缎。由左向右欣赏,就仿佛是明代贵族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写真。儿童在嬉戏中表现出的生动活泼的姿态,专注喜悦的表情,稚拙可爱的模样,不只让人心生怜爱,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画中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

夏葵

夏葵,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廷晖,钱塘(今杭州)人。夏葵出生于书画世家,他和他的兄长夏芷都拜入浙派名家戴进门下,也有一种说法,夏葵也曾进宫成为一名宫廷画家。夏葵和周文靖是同时代的画家曾经有过交集,二人对于院体风格的理解很相近,都是想要通过新颖的构图让院体技法重新辉煌起来。他是杭州人,生活在浙派艺术的中心,又得到戴进的指点,画风细腻严谨。擅画人物,尤其喜欢画充满童真与吉祥寓意的《婴戏图》。

婴戏图-局部

佚名(清)-婴戏图册之斗草图 绢本设色 

11cmx2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代,“斗草”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种娱乐风俗。每逢春夏,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男女老少特别是孩童和妇女们纷纷相约到郊外游玩斗草,一般是端午时节玩的。分武斗和文斗两种方式。武就是比草的韧劲,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文就是一方报采来的草名,另一方就要对仗对上自己采来的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

03

在古时候销售渠道基本除了城内繁华地段的店铺和地摊,就属流动式的货郎们是主要销售力量了。乡村货郎是极受孩子们喜爱的流动小贩。他们能说会道、走街串巷,用那些针头线脑、花纸糖人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穿戴奇特、货物杂多,所到之处准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画家正是抓住了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瞬间,不仅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而且反映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李昇

李昇,成都人。工画蜀川山水,始得唐张璪山水一轴,凝玩数日,云:未尽善也。后遂心师造化,意出前贤。成都圣寿寺有画壁,多写名山胜境。

货郎图页 五代 绢本设色 27cmx66.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图页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的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当时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向左滑动查看

李嵩-货郎图轴 宋代 绢本淡设色 

25.5cmx70.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充满情趣的宋代普通生活画卷。描绘了孩子们看到货郎时兴奋激动的场面,比较小的孩子被妇女抱着,大一点的孩子在地上跑着,就连家里养的狗也跟着跑了出来,整幅画面自然朴素,充满了童趣。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养家糊口之苦的货郎、慈祥宠爱的母亲、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为主要构成。货郎因为生活的重担已经是饱经风霜,表情麻木,身材佝偻。

货郎图轴-局部

左边画面的母亲表情慈祥正在耐心地帮孩子挑选着心爱的玩物,一只手还护着孩子的肩膀怕他摔倒,深深的表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宠溺。

画面右边的母亲则抱着小的孩子,在大孩子的催促下,伸出一只手急切地向货郎跑去,妇女对孩子的爱跃然纸上。

李嵩-市担婴戏图页 宋代 绢本设色 

25.8cmx2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货郎担分为六层,各式物品、食物、玩具应有尽有。其次以文字为标记的货品,如“仙经”、“文字”、“山东黄米酒”、“酸醋”等。左方枝桠有画家名款“嘉定庚午李嵩画”,树干上有“三百件”小字。朴实的农村中,传来了熟悉的“咚不隆咚”声。一位老货郎手摇着拨浪鼓,费力地挑着百货杂物走城串乡来了。一名还在喂餵乳的村妇,闻声赶上前来。大小娃儿们跟着围在一旁,又是焦急又是欢喜:争相向母亲示意哪个玩具好玩新奇;性急的,索幸自个儿爬上摊子抓取了!

苏汉臣-货郎图轴 宋代 绢本设色 

159.2cmx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画面中,是一个推着小货车的货郎停留在一株老梅树下,吸引了孩子们。货郎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从这个图可以看出在宋代的小商品尤其是玩具已经成了成规模生产。靠近货郎的一个背着小弟弟的男娃子,好像刚刚跑到这里在仔细打量着货物,而货郎则指向一些货物示意是否要买这个。在车轮旁两个小孩,由于买到了喜爱的玩物,离开货车转身就跑,另外两个孩子则是刚刚买好喜欢的玩物,结果大的估计用拔浪鼓在逗弄小的过程中让小的不慎向后摔倒了。车头前一个红衣孩子指向车上的物件,似乎在兴奋的说着什么。而头戴帽子穿着长袍的孩子,也许在示意让货郎暂时不要走。

苏汉臣-货郎图 宋代 绢本设色 

181.5cmx26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乾隆题:“货郎担货人休笑。深宅曲院无不到。借问此法创由谁。乃自宣和苏待诏。待诏尤复善婴孩。森森玉笋戏庭阶。忽然轩渠舞且咭。羣喜街头货郎来。货郎担上无不有。文具武偹箱笥甊。傀儡格五及乐器。币帛襍组筐箩帚。都无实用象形为。推车拽以褦襶儿。转东邻更过西舍。佁儗左右常相随。纷呼争贳或力夺。货郎欲行行不脱。本以鞭贾眩他人。系徽反致他嘈聒。待诏此画非夸奇。极閙塲中合静思。金刚六如犹费说。斯以一图而转之。甲申春日御题。”

货郎图轴 明代 绢本青绿设色 

191.5cmx9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绘树阴下摆放着一副做工精致、敷色富丽的货郎架,笼架中关了许多小鸟,它们或栖或飞,或鸣或啄,形形色色,数以百计。笼架一角,还有假面具等儿童玩具。货郎老汉笑容可掬,忙着整理货物。架前四个满脸稚气的儿童,服饰华美,正在花丛中赏玩刚买到的小鸟、玩具。该画结构严谨,画法工致,造型生动正确,敷色艳丽明快,具有典型宋代院体画风格,有宫廷富贵生活之气息。右上角自识:“直文华殿画士计盛写”,下钤“金门画士”印。现藏故宫博物院。

计盛

计盛(公元15世纪)〔明〕宣德时期宫廷画家,直文华殿画士,生卒年不详。擅画人物,宗法宋人,用笔工整细劲,得南宋苏汉臣遗韵。

■ 结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背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们要让父母满意,师长放心,朋友信任,老板夸赞……对国家社会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而像童年时候,捧着一颗球就可以开心玩耍半日的那种纯粹的愉悦,已经离我们太过遥远。敬我们曾经年少天真,至欢至乐!

■ END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风汐。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