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胜高|李白《将进酒》中的酒友与隐友

 杨关桥 2020-12-23

李白《将进酒》中的

酒友与隐友

李白《将进酒》中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是隐居在嵩山和九皋山的两位修炼者,也是李白在嵩阳隐居修道时期的好友。三人相约嵩阳而举行的一场著名酒局,促成了李白《将进酒》的作成,其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饮酒诗,更成为一段闻名于世的文坛佳话。

《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隐居嵩阳;漫游中原

李白在三十多岁时,曾一度隐居嵩山之间,与司马承祯、元丹丘、胡紫阳一起修道,并与岑夫子、杨山人等隐士交往甚多。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修道时光中,李白有一个最期待遇到却无缘相见的道姑焦炼师,只能临风寄诗于她。在此期间,他还与岑夫子、丹丘生举行了一场著名的酒局,成就了《将进酒》的不朽名篇,其中写道:“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诗中酣畅淋漓的人生感慨、情绪抒发和友谊书写,不仅可了解三人之间的情谊,更能理解李白修道嵩阳时期的出尘之思与不羁之情,欣赏《将进酒》中所体现的真情、友情和豪情。

一、嵩阳隐友丹丘生

李白到嵩山修道,缘出他对司马承祯的仰慕。当二十五岁的李白在江陵遇到八十岁的司马承祯时,两人惺惺相惜,便结为忘年之交。李白作《大鹏遇稀有鸟赋》,以大鹏自喻,以稀有鸟赞美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也认为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并将李白视为其“仙宗十友”之一。司马承祯得道的嵩山,是唐代最著名的修行之所,相传王子晋、葛洪、寇谦之等都曾在此修道。司马承祯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他的再传弟子胡紫阳、三传弟子元丹丘便在嵩阳一带修道。

李白在三十一岁时,来到嵩山,得到道士元丹丘的指点,并与之订交,开始了隐居嵩山、漫游中原的生活。两人“故交深情, 出处无间”,李白也感受到隐于山川的轻松惬意,并且期望有一天能修成,带着妻女成仙:“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拙妻好乘莺,娇女爱飞鹤。”他以嵩山为中心,与元丹丘、胡紫阳、元演、杨山人等一起炼气、修仙,度过了三年洒脱自如的时光。

李白的修行场所在嵩山玉女峰。他后来曾对嵩山隐士杨山人说:“我有万古宅, 嵩山玉女峰。长留一片月, 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 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其中提到的菖蒲,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补益心神、服食成仙的良药。《神仙传》记载汉武帝在嵩山遇到的仙人说:“闻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 可以服之长生, 故来采耳。”李白重述此事时说:“我来采营蒲, 服食可延年。”《水经注》曾言发源于嵩阳的狂水上游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为药最妙,服久化仙。”李白与元丹丘“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在嵩山、颍河一带采药、炼丹、修行,并漫游颍河、洛阳一带。

当时嵩山最传奇的炼丹女道士焦炼师,是李白在嵩山最希望遇到的神人。他在《赠嵩山焦炼师》序中说:“嵩丘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又云:生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常胎息绝谷,居少室庐,游行若飞,倏忽万里。世或传其入东海,登蓬莱,竟莫能测其往也。余访道少室,尽登三十六峰,闻风有寄,洒翰遥赠。”李白踏遍嵩山所有山峰,寻找焦炼师,却无缘相见。想写诗相赠,却无由送出,只能临风遥寄。他在诗中想象焦炼师修行得道后的自由自在:“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还归东山上,独拂秋霞眠。”其中的“下瓢酌颍水”,是说嵩山道士从颍河取水炼丹;“舞鹤来伊川”则是言自己寻访不到焦炼师,莫非她如其他仙人一样,乘鹤去了伊川?

在初唐,嵩山、缑山、九皋山相连之山合称为嵩阳,被视为神仙栖居、道士隐修之地。武三思曾言:“缑山杳杳翔寥廓,辽水累累叹城郭。经随羽客步丹丘,曾逐仙人游碧落。……九皋独唳方清切,五里惊群俄断绝。……莫言一举轻千里,为与三山送九仙。”言仙人在洛阳缑山、嵩山、伊川之间,乘九皋之鹤往来天上人间。其中的“舞鹤来伊川”,便是想象焦炼师乘鹤从嵩山到伊川漫游。闻名遐迩的九皋山,因为“鹤鸣九皋”的传说而被视为著名的隐居修行之地。  

二、舞鹤九皋隐逸地

九皋山为伏牛山余脉方外山的支脉,延伸到伊水边,山水环抱,林茂草美,是周王室津津乐道的“天室”,为周王城南面的望山。《诗经·小雅·鹤鸣》言: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便是言九皋山上仙鹤起舞,伊水岸边池沼相连,山水有情,为乐居之所、乐游之园。此诗为周之士大夫所作,言其居于九皋、伊水之间的快乐生活。在儒家释经中,九皋之鹤由此成为高雅清幽生活的写照,被赋予君子尊道修身而得到敬重的蕴义。荀子曾言:“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之谓也。”鹤鸣九皋,也由此变成了君子独善其身、进德修业而名闻天下的成语,九皋之鹤,也成为贤人君子独立人格的象征。张衡言自己的人格坚持,“遇九皋之介鸟兮,怨素意之不逞。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雕鹗竞于贪婪兮,我修洁以益荣。”认为九皋之鹤可以神游天外,不染尘俗,成为士人耿介、高洁的精神写照。

汉魏之际,刘璋的谋士秦宓言自己不慕荣华富贵而宁愿隐居耕读时说:“听玄猿之悲吟,察鹤鸣于九皋,安身为乐,无忧为福,处空虚之名,居不灵之龟,知我者希,则我贵矣。”以鹤鸣九皋为意象,言自己安身立命,闭门自持。西晋辛旷曾言:“山无逸民,水无潜龙。爰彼九皋,克量德音。”也用鹤鸣九皋称赞皇甫谧的名实合一。裴度也曾对好友窦九说:“须为九皋鹤,莫上五湖船。”勉励朋友要作九皋之鹤苏世独立,而不作五湖倦客只谋生计。

唐以洛阳为东都,鹤鸣九皋不仅成为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而且成为士大夫寄托理想人格的精神家园。王昌龄言:“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洛阳远望九皋山,烟云无边。李颀亦写道:“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言九皋山中有修仙者,常人难以觅见踪迹。北宋著名隐士林逋也曾写鸣皋鸣鹤:“皋禽名只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想象鹤鸣九皋之美,寄托自己的出世之思。

作为唐宋时期的名山,九皋山吸引了无数修道、修仙的人前去。钱起曾在九皋山遇到了山中隐士:“飞泉出林下,一径过崖巅。鸡犬逐人静,云霞宜地偏。终朝数峰胜,不远一壶前。仲月霁春雨,香风生药田。丹溪不可别,琼草色芊芊。”隐士种药养生,自得其乐。《龙城录》便载有贾奭在九皋山成仙事:“贾奭,河南人,字师道,与余先人同室读书。为人谨顺,少调官河南尉,才吏也。后五十岁,弃家隐伊阳小水乡和乐村鸣皋山中。著书二十卷,号鸣皋子。迩年不知其所终,山中人竟言仙去,然讹幻莫之信也。”柳宗元抱着理性的精神认为不可信,但当时鸣皋山中的隐居者皆认为他举飞成仙而去。

李白对九皋山的想象,间接的感受来自于自周以来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闻,使得伊川九皋山成为传统的隐士聚居之所,直接的体验则源自于隐居九皋的岑夫子对其描述的真切,以及其登临九皋回望伊川的记忆。 

三、伊川隐士岑夫子

李白嵩山隐居修道数年,逐渐声闻嵩阳、洛阳一带。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秋,元丹丘的好友岑勋来到嵩山,与李白一起举行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酒局,写下了名作《将进酒》。

李白描述了两人相见的场景:岑勋从东南回伊川,先写信给李白,期望相聚,李白靠在松树上打开信笺,想到也曾跟元丹丘相约畅饮,便立刻策马前往,三人进行了不醉不散的欢会:“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在这次酒宴上,李白创作了著名的《将进酒》,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与岑夫子、丹丘生的畅饮,其中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是醉酒之后的酣畅之辞,而“一顾轻千金”则是饮酒之前的理性之思。“会须一饮三百杯”是酒中之夸张,“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则是客观的叙述。“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是李白与岑夫子、丹丘生的情意相投、志趣相同,方才有“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性情流露。

李白对岑勋岑夫子的敬称,一方面在于岑勋为唐中书令岑文本四世孙,举止优雅,李白视之为“夔龙”“至人”,从其在天宝十一年(公元752)所撰的《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来看,岑勋文笔省净,文采斐然。另一方面在于岑勋不慕荣华富贵,隐居九皋,有出世之思。李白曾称赞岑勋“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与自己志趣相投。但也感慨“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认为两人如此才华横溢,却难以仕进,其所谓的“与尔同销万古愁”,正是作为隐沦客的无可奈何。此时的李白,还对出仕抱有极大的期待,他对岑勋说:“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既期望能与岑勋一起登山畅游,能至于九皋山下的广成泽一起修行;还期望能够得到朝廷重用,实现拜将入相的梦想。

那么,李白到过九皋山吗?李白开元十九年、二十年曾在洛阳畅游,多次醉宿龙门。他曾作《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其中言:“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去时应过嵩少间,相思为折三花树。”言及自己曾经梦回鸣皋,而且描述了在九皋山清幽秀美的景色,准确写出五崖峡的险要和伊水苍茫的景色,其应当到过九皋山。

在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漫游汝州、陈州、宋州后,与岑勋分别南下淮阴,送岑勋返回鸣皋时,李白作《鸣皋歌送岑征君》赠别,其中提到“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便是曾以《鸣皋歌》送从翁。当时商丘大雪三尺厚,李白想象了九皋山雪后的景色,“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感慨冰封万里、道路断绝的艰辛,以此象征人生出路难觅,只能反顾九皋之鹤,以寄托出世之思:“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忘记尘世之中所有的不如意、不得意、不顺意。面对可以同销万古愁的岑勋,李白毫不掩饰,描述了“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的社会现实,直抒胸臆,感慨自己既不能像蹇叔、鲁仲连一样“沽名矫节以耀世”,也难以像岑夫子一样“弃天地而遗身”。只能将所有的烦恼化成一句话:“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期待能多与岑勋常来常往,一起隐逸,如白鸥般自由自在。

李白开元年间在洛阳、嵩山、汝州、南阳、商丘一带的漫游、隐居、修道,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光,涵养了他一生仙风道骨的飘逸洒脱,成就了他道教中人的身份,在元丹丘、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这一时期,也是李白人生理想进行校准的时期,既希望能修道成仙,可以与元丹丘相伴;又放不下入仕做官的执念,便把岑夫子看成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镜像,将自己的惆怅、忧愁和孤独淋漓尽致地倾泻出来。他虽然知道如何修仙,如何隐逸,但最终没能实现“舞鹤来伊川”的愿望,与世浮沉,也留下人生的无边遗憾,却在《将进酒》中留下一段文学史的佳话,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